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法西斯義大利 (1922年—1943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法西斯義大利 (1922年—1943年)
Remove ads

1922年至1943年的義大利王國,由國家法西斯黨統治,並由貝尼托·墨索里尼擔任總理義大利法西斯實行威權統治,鎮壓反對派政治家與知識分子,同時促使經濟現代化與傳統社會價值觀並修好同羅馬天主教會的關係。根據佩恩(1996),「法西斯政府經歷了幾個不同的階段」。第一階段(1922年-1925年)名義上是議會制度的延續,儘管是「合法組織的行政獨裁」;第二階段(1925年-1929年)則是「法西斯專政的建設」;第三階段(1929年-1934 年)外交政策干預較少;第四階段(1935年-1940年)的特點是侵略性的外交政策:從厄利垂亞索馬利蘭發動的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因與國際聯盟對抗,招致制裁、日益自給自足的經濟、入侵阿爾巴尼亞、簽訂鋼鐵契約;第五階段(1940年-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本身,以軍事失敗告終;而第六階段也是最後階段(1943年-1945年)是德國控制下的薩羅政府[2]

快速預覽 義大利王國Regno d'Italia, 首都暨最大城市 ...
Remove ads

1922年,義大利法西斯黨領導人貝尼托·墨索里尼羅馬進軍後被任命為義大利總理。墨索里尼在1923年的《洛桑條約》中解決了多德卡尼斯群島的主權問題,該條約正式規定義大利對利比亞義屬昔蘭尼加英語Italian Cyrenaica義屬的黎波里塔尼亞英語Italian_Tripolitania)和多德卡尼斯群島的管理,但墨索里尼嘗試從英國手中奪取伊拉克部分地區的委託管理權失敗了。

《洛桑條約》批准後的一個月,科孚事件發生,墨索里尼下令入侵希臘科孚島。義大利媒體支持這一舉動,並指出科孚島四百年來一直是威尼斯的財產。希臘將此事提交給國際聯盟,英國說服墨索里尼撤離義大利軍隊以換取希臘的賠償。這次對抗導致英國和義大利於1924年解決了朱巴蘭問題,朱巴蘭被併入意屬索馬利蘭

1920年代末,擴張主義成為墨索里尼演講中備受青睞的主題。墨索里尼的目標之一是義大利海軍必須成為地中海的主導力量,能夠挑戰法國或英國並獲得進入大西洋印度洋的通行權。墨索里尼聲稱,義大利需要無爭議地進入世界海洋以確保國家主權。他在1939年起草的一份名為「向海洋進軍」的文件中詳細闡述了這一點,並包含在法西斯大委員會會議的正式記錄中。[3]

地中海上的「監獄」分布在科西嘉島突尼斯馬爾他賽普勒斯。監獄看守是直布羅陀蘇伊士。科西嘉島是一把瞄準義大利心臟的手槍;突尼斯,馬爾他和賽普勒斯分別在地中海東部和西部對我們構成威脅。希臘、土耳其和埃及已經準備好與英國形成鏈條,完成對義大利的政治軍事包圍。因此,希臘、土耳其和埃及必須被視為義大利擴張的死敵……義大利政策的目標首先是打破障礙,除了阿爾巴尼亞之外,義大利不可能也沒有歐洲領土性質的大陸目標。這座監獄……一旦柵欄被打破,義大利的政策就只有一個座右銘——向海洋進軍。


—貝尼托·墨索里尼,《向海洋進軍》[3]

二戰中,義大利是軸心國的領導成員,在多條戰線上作戰並取得初步的成功。不過,當德國與義大利在非洲被擊潰、蘇聯蘇德戰爭的成功與同盟國登陸西西里島後,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推翻並逮捕了墨索里尼,同盟國控制區(羅馬南部)的法西斯黨組織被關閉。新政府與同盟國在1943年9月簽屬停戰協議納粹德國在法西斯的幫助下,佔領了義大利北方並解救出墨索里尼,並且建立了義大利社會共和國——一個由墨索里尼與他的法西斯忠誠份子同德國合作成立的傀儡政權義大利抵抗運動拿坡里的四天英語Four Days of Naples中表現出對納粹德國與法西斯通敵者的抵抗;而盟軍則在南部組織了部分義大利軍隊,組成義大利聯合交戰陸軍,在剩下的戰爭中與盟軍並肩作戰;一小部分的義大利軍隊則在國家共和軍英語National Republican Army中與德國一起對抗盟軍。自那時起,義大利便處於內戰中,義大利抵抗運動以游擊戰的方式抵抗德國與國家共和軍。墨索里尼則在1945年4月28日被抵抗組織逮捕並處死,敵對行動則在翌日結束。

戰後不久,因民眾的不滿而導致了1946年的義大利國體公投。義大利人決定放棄君主制,成立義大利共和國,即今天的義大利。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