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閩南語方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泉州話(閩南語:泉州話,白話字:Choân-chiu-oē,閩拼:Zuán-ziū-wê,國際音標:/tsuan˨˨ tsiu˧˧ ue˦˩/)是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屬閩南語的泉漳片。
歷史上,泉州話的府城腔曾長期是閩南語泉漳片的代表方言,閩南傳統的梨園戲都是以泉州話為標準音。至清末,隨著五口通商,廈門逐漸興起,泉州話的標準音地位才漸漸被廈門話取代。[1][2]
泉州話的形成跟秦漢、晉唐時期中原漢人大批南下入閩有著密切的關係。漢末、三國時代,吳國入閩設立建安郡,使福建除原有百越土著民族的語言以外,另外也帶來了一部分的吳越楚地漢語語言。[3]但漢族大規模入閩則是始於永嘉之亂,中原的衣冠八族(詹林黃陳鄭邱何胡)開始避難到福建的泉州晉江等流域一帶,帶來了當時的古漢語(例:有身、新婦、斟酌、鼎、箸、失禮),初步形成了日後的泉州話。由於晉室南遷,大批北方漢人入閩,帶來上古音(3世紀時中原的語言),為白話音主要的來源,早於文讀音。[4][5]
泉州話使用範圍覆蓋泉州地區全境,包括今天的鯉城區、豐澤區、洛江區、泉港區、晉江市、南安市、石獅市、惠安縣、安溪縣、永春縣、德化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泉州台商投資區(國家級)等縣(市、區、管委會),使用人口800多萬。
此外,香港約有70萬泉州人,當中晉江人有40萬。會說閩南語多數是50歲以上的老一輩人口,有部份中年人說粵語時仍帶有不少閩南口音,年輕的一代因為教育、廣播、政府機構中只使用粵語,隨著閩南人和其他族群通婚,普遍亦已改說中英夾雜的香港粵語。
請注意:以下 [ ] 內的符號是實際發音,/ / 內的代表音位,⟨ ⟩ 內的是白話字拼法。 創制泉州話白話字的人是 Douglas(1873, 1899: 尤其請看609-610)。
泉州城裡的話共有6個調號(加上不帶符號的聲調就是8個音位)、在聲母方面14個音位(但是白話字裡更多聲母拼法)和87個韻母。[6](因為城裡有韻母 ⟨ö⟩ 合併到 ⟨e⟩ 裡去之類的傾向,所以有的人少幾個。)[7]
雙唇音 | 齒齦音 | 齦顎音 | 軟顎音 | 聲門音 | ||||||
---|---|---|---|---|---|---|---|---|---|---|
清音 | 濁音 | 清音 | 濁音 | 清音 | 濁音 | 清音 | 濁音 | 清音 | ||
鼻音 | ⟨m⟩ [m] /m/ 文 |
⟨n⟩ [n] /n/ 柳 |
⟨ng⟩ [ŋ] /ŋ/ 語 |
|||||||
塞音 | 不送氣 | ⟨p⟩ [p] /p/ 邊 |
⟨b⟩ [b] /m/ 文 |
⟨t⟩ [t] /t/ 地 |
⟨k⟩ [k] /k/ 求 |
⟨g⟩ [g] /ŋ/ 語 |
(不標) [ʔ] /ʔ/ 英 | |||
送氣 | ⟨ph⟩ [pʰ] /pʰ/ 普 |
⟨th⟩ [tʰ] /tʰ/ 他 |
⟨kh⟩ [kʰ] /kʰ/ 氣 |
|||||||
塞擦音 | 不送氣 | ⟨ts⟩ [ʦ] /ʦ/ 爭 |
⟨j⟩ |
⟨ch⟩ [ʨ] /ʦ/ 爭 |
⟨j⟩ [ʥ] /ʣ/ 入[8] |
|||||
送氣 | ⟨chh⟩ [ʦʰ] /ʦʰ/ 出 |
⟨chh⟩ [ʨʰ] /ʦʰ/ 出 |
||||||||
擦音 | ⟨s⟩ [s] /s/ 時 |
⟨s⟩ [ɕ] /s/ 時 |
⟨h⟩ [h] /h/ 喜 | |||||||
邊音 | ⟨l⟩ [l] /n/ 柳 |
[i] (= ⟨i⟩) 伊 | [u] (= ⟨u⟩) 取 | |
[a] (= ⟨a⟩) 阿 | [ia] (= ⟨ia⟩) 爺 | [ua] (= ⟨oa⟩) 娃 |
[ɔ] (= ⟨o•⟩) 烏 | ||
[o] (= ⟨o⟩) 蠔 | [iə/io] (= ⟨iö⟩/⟨io⟩) 冓 / 叫 |
|
[ə] (= ⟨ö⟩) 妹 | ||
[e] (= ⟨e⟩) 裔 | [ue] (= ⟨öe⟩/⟨oe⟩) 雞 / 瓜 | |
[ɨ] (= ⟨ü⟩) 魚 | ||
[iu] (= ⟨iu⟩) 優 | [ui] (= ⟨ui⟩) 胃 | |
[ai] (= ⟨ai⟩) 哀 | [uai] (= ⟨oai⟩) 歪 | |
[au] (= ⟨au⟩) 交 | [iau] (= ⟨iau⟩) 妖 | |
[əm] (= ⟨öm⟩) 欣 | [im] (= ⟨im⟩) 音 | |
[am] (= ⟨am⟩) 庵 | [iam] (= ⟨iam⟩) 閹 | |
[m] (= ⟨m⟩) 姆 | ||
[in] (= ⟨in⟩) 因 | [ən/un] (= ⟨ön⟩/⟨un⟩) 恩 / 溫 | |
[an] (= ⟨an⟩) 漢 | [ian] (= ⟨ien⟩) 胭 | [uan] (= ⟨oan⟩) 選 |
[ŋ] (= ⟨ng⟩) 黃 | [iŋ] (= ⟨eng⟩) 英 | |
[ɨŋ/əŋ] (= ⟨ng⟩/⟨öng⟩) 酸 / 生 |
||
[aŋ] (= ⟨ang⟩) 江 | [iaŋ] (= ⟨iang⟩) 蘋 | [uaŋ] (= ⟨oang⟩) 風 |
[ɔŋ] (= ⟨ong⟩) 汪 | [iɔŋ] (= ⟨iong⟩) 恭 | |
[ĩ] (= ⟨iⁿ⟩) 嬰 | ||
[ã] (= ⟨aⁿ⟩) 涵 | [ĩã] (= ⟨iaⁿ⟩)營 | [ũã] (= ⟨oaⁿ⟩) 寒 |
[ɔ̃] (= ⟨o•ⁿ⟩) 惡 | ||
[ĩũ] (= ⟨iuⁿ⟩) 鴦 | [ũĩ] (= ⟨üiⁿ⟩) 閒 | |
[ãĩ] (= ⟨aiⁿ⟩) 耐 | [ũãĩ] (= ⟨oaiⁿ⟩) 彎 | |
[ĩãũ] (= ⟨iauⁿ⟩) 貓 | ||
[ĩʔ] (= ⟨ihⁿ⟩) 捏 | [ũĩʔ] (= *⟨üihⁿ⟩) 蜢 | |
[ãʔ] (= ⟨ahⁿ⟩) 凹 | [ĩãʔ] (= ⟨iahⁿ⟩) 贏 | |
[ɔ̃ʔ] (= ⟨o•hⁿ⟩) 瘼 | ||
[ẽʔ] (= ⟨ehⁿ⟩) 咩 | ||
[ãĩʔ] (= ⟨aihⁿ⟩) 唉 | [ũãĩʔ] (= ⟨oaihⁿ⟩) (扌彎) | |
[ãũʔ] (= ⟨auhⁿ⟩) 嗷 | [ĩãũʔ] (= ⟨iauhⁿ⟩) 蟯 | |
[iʔ] (= ⟨ih⟩) 踦 | [uʔ] (= ⟨uh⟩) 煦 | |
[aʔ] (= ⟨ah⟩) 盒 | [iaʔ] (= ⟨iah⟩) 頁 | [uaʔ] (= ⟨oah⟩) 活 |
[ɔʔ] (= ⟨o•h⟩) 嘔 | ||
[ɤʔ] (= ⟨oh⟩) 學 | [iɤʔ] (= ⟨ioh⟩) 藥 | |
[əʔ] (= ⟨öh⟩) 呃 | ||
[eʔ] (= ⟨eh⟩) 穢 | [ueʔ] (= ⟨öeh⟩/⟨oeh⟩) 狹 / 拔 | |
[ɯʔ] (= ⟨üh⟩) 漬 | ||
[auʔ] (= ⟨auh⟩) 篤 | [iauʔ] (= ⟨iauh⟩) 嚼 | |
[mʔ] (= ⟨mh⟩) 嘸 | ||
[ŋʔ] (= ⟨ngh⟩) 嗯 | ||
[iuʔ] (= ⟨iuh⟩) 搐 | [uiʔ] (= ⟨uih⟩) 挖 | |
[əp] (= ⟨öp⟩) 澁 | [ip] (= ⟨ip⟩) 立 | |
[ap] (= ⟨ap⟩) 壓 | [iap] (= ⟨iap⟩) 葉 | |
[it] (= ⟨it⟩) 乙 | [ət/ut] (= ⟨öt⟩/⟨ut⟩) 核 / 搰 | |
[at] (= ⟨at⟩) 察 | [iat] (= ⟨iet⟩) 秩 | [uat] (= ⟨oat⟩) 越 |
[ak] (= ⟨ak⟩) 沃 | [iak] (= ⟨ök⟩/⟨ek⟩) 特 / 敵 |
|
[ɔk] (= ⟨ok⟩) 國 | [iɔk] (= ⟨iok⟩) 欲 |
泉州城裡的話共有6至7個單字調(來自8個音位)。[9]
音位 | /1/ | /2/ | /3/ | /4/ | /5/ 和 /6/ | /7/ | /8/ |
調類 | 陰平 | 陽平 | 陰上 | 陽上 | 去聲 | 陰入 | 陽入 |
音值 | ˧˧ (33) | ˨˦ (24) | ˥˥ (55) | ˨˨ (22) = 老派; ˧˧ (33) = 新派[10] |
˦˩ (41) | ˥ (5) | ˨˦ (24) |
白話字調號 |
不標調 ⟨a⟩ |
ˆ ⟨â⟩ |
ˊ ⟨á⟩ |
ˇ ⟨ǎ⟩ |
ˋ ⟨à⟩ / ¯ ⟨ā⟩ |
不標調 ⟨ap⟩ / ⟨at⟩ / ⟨ak⟩ / ⟨ah⟩ |
ˈ ⟨a̍p⟩ / ⟨a̍t⟩ / ⟨a̍k⟩ / ⟨a̍h⟩ |
例字 | 詩 ⟨si⟩ 豐 ⟨hong⟩ |
時 ⟨sî⟩ 皇 ⟨hông⟩ |
始 ⟨sí⟩ 仿 ⟨hóng⟩ |
是 ⟨sǐ⟩ 奉 ⟨hǒng⟩ |
四 ⟨sì⟩ / 豉 ⟨sī⟩ 放 ⟨hòng⟩ / 鳳 ⟨hōng⟩ |
薛 ⟨sih⟩ 複 ⟨hok⟩ |
蝕 ⟨si̍h⟩ 服 ⟨ho̍k⟩ |
⟨à⟩ 為陰去,⟨ā⟩ 為陽去。今日的泉州話在單字裡已無法區別這兩種去聲,但在連讀的時候仍存在明顯的區別。詳見下面「連讀音變」一節。
與其他閩南語方言相同,泉州話存在連讀音變的現象。泉州話的連讀音變分為變調、輕聲、同化、異化、增音、減音六種。
泉州話和類似的閩南方言裡, 一個(或更多的)輕聲音節只在連調單位末出現。並且,在這個位置上,變調(就是說非輕聲的變調)不出現。(連調單位之間的界限是看語法構造而定的,因為某些語法結構各成一個連調單位。)每個的最後一個非輕聲的音節讀本調。那個音節的前面如果在連調單位裡還有音節的話,不管多少都盡量變調。[11] 變調規律如下表 (不過,當出現三字相同的形容詞時,會出現例外現象。[12]):
音位 | /1/ | /2/ | /3/ | /4/ | /5/ | /6/ | /7/ | /7/ | /8/ |
調類和 本調音值 |
陰平 33 | 陽平 24 | 陰上 55 | 陽上 33 (新派) |
去聲 41 | 陰入 5 | 陽入 24 | ||
陰去 | 陽去 | 陰入 ⟨…p/t/k⟩ |
陰入 ⟨…h⟩ = […ʔ] | ||||||
白話字寫法 |
不標調 ⟨a⟩ |
ˆ ⟨â⟩ |
ˊ ⟨á⟩ |
ˇ ⟨ǎ⟩ |
ˋ ⟨à⟩ |
¯ ⟨ā⟩ |
不標調 ⟨ap⟩ / ⟨at⟩ / ⟨ak⟩ |
不標調 ⟨ah⟩ |
ˈ ⟨a̍p⟩ / ⟨a̍t⟩ / ⟨a̍k⟩ / ⟨a̍h⟩ |
變調音值 | 不變 | 22 | 24 | 22 | 55 | 22 | 24 | 不變 | 22 |
例詞 | 豐富 ⟨hong -hù⟩ |
皇帝 ⟨hông -tè⟩ |
仿佛 ⟨hóng -hut⟩ |
奉命 ⟨hǒng -bēng⟩ |
放射 ⟨hòng -siā⟩ |
鳳凰 ⟨hōng -hông⟩ |
複姓 ⟨hok -sèng⟩ |
血氣 ⟨huih -khì⟩ |
服事 ⟨ho̍k -sāi⟩ |
西晉衣冠南渡今泉州豐州,故有詹琲. 《全唐詩》卷七百六十一‧《永嘉亂,衣冠南渡,流落南泉,作憶昔吟》;東晉王羲之後人王僧辯(—555年10月26日):「若建承華,本歸皇胄;心口相誓,惟擬晉安」;福建地方誌《三山志》「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始入閩者八族」;佐證泉州南音是漢唐宮廷燕爾之《明刊三種》等為據。歷史上的閩南語標準皆以泉州府城腔為准,且不可隨意變更聲韻,因要與古漢語韻書《切韻》《廣韻》相一致。聲韻研究自古繁榮,為閩南獨樹一幟。
註:建國前的晉江皆指泉州市區
《詩聲譜》2卷 (宋•晉江) 陳知柔著
《蘇氏韻輯》4卷 (明•晉江) 蘇茂相著
《詩韻字考》1卷 (明•晉江) 蘇茂相著
《詩韻字考》1卷 (明•晉江) 韋際明著
《雙聲疊韻譜》1卷 (明•晉江) 黃景昉著
《韻略易通》3卷 (明•晉江) 梁玉蕤著。梁玉蕤,字舊穀,崇禎十三年(1640年)進士,官至吏部主事,撫州推官
《韻箋》 (清•安溪) 李光地著
《欽定音韻闡微》18卷 (清•安溪) 李光地等纂。《四庫全書》收錄。福師大藏。
《韻法指南》 (清•晉江) 富中炎著。富中炎,字韜上,康熙監生,官至遼陽知州
《方音釋嚨》 (清•晉江) 方羽中著
《韻學溯源》4卷 (清•惠安) 孫經世著。孫經世,字濟侯,乾隆四十八年生,道光優貢
《說文會通》16卷 (清•惠安) 孫經世著
《釋文辯證》14卷 (清•惠安) 孫經世著
《爾雅音疏》6卷 (清•惠安) 孫經世著
《文字淵源參考》 (清•晉江) 蔡友璿編
《廣金石韻府》5卷 (清•莆田) 林尚葵、(晉江)李根同撰。 福師大藏。林尚葵,字朱臣,李根,字阿靈
《音韻闡微》 李光地
《閩音必辨》 晉江 富允諧
《彙音妙悟》 《彙音妙悟》為清朝嘉慶5年(1800年)晉江人黃謙(字思遜,號柏山主人,南安水頭文斗村人)
《佔畢音學》1卷 (清•南安) 王之珂
《詩韻解》 (清•安溪) 王嚴龍著
《國語、閩南語對照常用辭典》 (晉江) 蔡培火著。臺北正中書局1969年10月出版。蔡培火,光緒十五年(1889年)生,臺灣"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
《泉州方言韻》 (鯉城) 林任生參編。 林任生,民國元年(1912年)生
《八音定訣》 (漳泉腔) (清) 葉開恩編
閩南語泉州話與潮汕話有許多相似之處,甚至是同為福建閩南語中的廈門話、漳州話所沒有的,如:泉州話的人稱代詞*汝(『你』)讀音為⟨lǘ⟩,這與潮州話相同,泉州話就曾經向西傳入潮州。
廣東海豐、陸豐有早期泉州移民,其所說的海豐話、陸豐話發音為極偏泉州音。
江西東北部如廣豐、玉山等地亦有早期泉州移民,使用偏泉州話的贛東北閩南語。
泉州是臺灣漢人最重要的祖籍地之一,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區和北部盆地平原。臺灣話鹿港方言的發音與泉州府城腔高度一致。
新加坡現在依然有許多人使用福建話。早期的泉州、漳州移民現今已經融合為一體,所說的福建話口音為泉漳混合音,相比臺灣,新加坡的閩南語具有更濃的泉州口音,比較偏向泉州腔。
馬來西亞有許多福建話(閩臺片閩南語)方言島。主要地區有柔佛州、檳城、吉打州等等。南部與北部的福建話有差異,南部福建話方言在口音上稍微偏泉州話。
印尼許多地區都有福建閩南人分布,尤其在蘇門答臘的棉蘭、廖內群島、以及東爪哇省的泗水市。早期印尼政府曾經禁止華人移民在印尼境內學習中文,因此許多福建移民以及其後裔喪失中文能力,他們的福建話也成為了無文字語言,只能說簡單的口語。也因為缺乏跟其他閩南地區的聯繫,印尼的福建話經過多年的孤立,已發展為一種夾雜許多印尼語詞彙的混合語。混合的程度在每個地區都不同。
相對於其他閩南地區,泉州地區閩南語普及和保護程度相對較好,泉州有中國大陸第一個全部採用閩南語播出的綜合頻道泉州電視台閩南語頻道,其知名的閩南語節目《泉州講古》擁有一定數量的固定收視人群。泉州市民基本都通曉閩南語,年輕人閩南語水平雖有下降但仍能在日常溝通交流,外來人口閩南語掌握程度較其他閩南地區高。泉州本地的撐閩南話活動、閩南語正字促進會等民間組織扮演著保護閩南語的重要角色。
2012年起,泉州公交發展有限公司與泉州第二公交公司開始逐步在所屬營運車輛的車載報站器內加入閩南語報站,截止2015年1月,兩家公司81條線路中,除K604、K902、K201、K701以及K306的部分共計100輛購於2011年底的車輛因設備語音兼容問題,以及34、502、K207、K606因未採集閩南語站點語音而無法進行閩南語報站以外,兩司其餘800餘部車輛均基本實現閩南語報站 同時,目前除以上兩家公交公司之外,石獅公交、晉江公交、德化閩興公交等也實現了閩南語報站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