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洩洪指水庫裡的水來不及經過水輪機發電而直接從水壩洩洪口流出,是水流量過大、預防水災之行為[2]。視乎該河流的每年通過水量,水庫不一定都要洩洪[2],亦可提前洩洪。洩洪年份間隔,開啟洩洪口數量均不固定[1]。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2020年7月20日) |
由於長江在「三峽大壩以上的年徑流量達4500億立方米,而且其中的70%左右集中在汛期。相比而言,三峽水庫221.5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註:即壩前年徑流量5%)就顯得十分有限」[3],當主汛期時水量過多,來不及經過水輪機發電而直接從水壩流出,稱為洩洪。[2]
在非汛期,水庫保持較高水位用於供水、發電、灌溉等功能,汛期來臨前,水庫將將水位降低,以騰出庫容迎接洪水;三峽工程的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相應庫容393億立方米,汛期時要降至汛期防洪限制水位(簡稱汛限水位)145米、相應的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4]長江上所有水庫的蓄水能力,還不到長江年徑流量的20%,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認為長江沿岸水壩需要洩洪是因為中國水利設施不足、蓄水庫容不足。[2]又,「金沙江、嘉陵江、岷江、沱江等長江上游支流,歷史上都很容易發生大洪水,如果這幾條江同時發水,那這就不是一個三峽水庫所能獨自解決掉的,它只能解決問題的一部分」,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高級工程師徐憲彪說。[3]
水庫管理者平衡利潤而優先蓄水,再按暴雨預報下降蓄水量。由於氣候變化使暴雨難測,「安全的蓄水量」難以掌握,水庫在突遭暴雨後,水庫為了自保,要緊急、無預警洩洪,令水壩下游的民眾加倍承受洪災。[5]
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京都大學工學博士程曉陶在2020年中國南方水災期間受訪說到「有一個矛盾。對於經濟安全的保障,不光是水多的問題,還有水少的問題。隨著城鎮居民用水和工業用水量增加,水庫存在保供水的壓力。現在很多的水庫,蓄水就靠汛期幾場暴雨提供,這樣防洪跟保供水之間存在矛盾。」,記者追問此矛盾如何協調,他回答「90年代後期制定《防洪法》時已經有所考慮。最初設想是,在汛期水庫不得在汛期限制水位以上蓄水,但後來《防洪法》中表述是『在汛期,水庫不得擅自在汛期限制水位以上蓄水』。加了『擅自』兩個字後,就是說經過批准是有可能的。」[6]
三峽水庫最近一次洩洪是2020年中國南方水災期間。在洩洪之後,人民網圖片頻道等官媒在6月29日16開始起報導了當天上午已洩洪的消息,「受長江中上游強降雨影響,進入三峽水庫的水量持續增多。為騰出一定庫容迎接近期可能到來的洪水,三峽樞紐於6月29日上午開啟兩個洩洪孔,加大下泄流量。這是三峽樞紐今年首次洩洪。」。[7][8][9]
美國胡佛大壩一般不需洩洪。這是由於科羅拉多河的年徑流量低(僅201億立方公尺[10],與長江的10,000億立方公尺屬於不同量級),而胡佛水庫的庫容量(352億立方公尺[11])高於科羅拉多河的年徑流量,如算上科羅拉多河其他水庫,合共蓄水能力超過科羅拉多河年徑流量的4倍。換句話說,科羅拉多河一年的水量太低,理論上可以被胡佛大壩全都攔蓄起來,而無需洩洪。[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