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沒落行動(英語:Operation Downfall)是盟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所擬定之對日本本土的進攻計畫。後因日本在廣島和長崎遭受兩次核打擊,同時蘇聯也對其宣戰,故於1945年8月15日無條件投降,計劃遂告取消。若該行動付諸實行,則將成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棲作戰行動。
沒落行動 | |||||||
---|---|---|---|---|---|---|---|
第二次世界大戰 太平洋戰爭的一部分 | |||||||
| |||||||
參戰方 | |||||||
法國[1][2] | 大日本帝國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哈里·S·杜魯門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柯蒂斯·李梅 卡爾·安德魯·斯帕茨 華特·克魯格 約瑟夫·史迪威 羅伯特·艾克爾伯格 考特尼·霍奇斯 小威廉·哈爾西 雷蒙德·斯普魯恩斯 馬克·米切爾 里奇蒙·透納 克萊門特·艾德禮 布魯斯·佛雷塞 伯納德·羅林斯[4] |
裕仁 鈴木貫太郎 東久邇宮稔彥王 阿南惟幾 米內光政 梅津美治郎 豐田副武 杉山元 畑俊六 河邊正三 田中靜壹 橫山勇 藤江惠輔 岡田資 內山英太郎 樋口季一郎[4][5] | ||||||
參戰單位 | |||||||
陸軍部隊: 空軍部隊: 第七航空隊 第十三航空隊 超遠程轟炸機部隊 |
陸軍部隊: 國民義勇隊[5]
(總計66個師,36個旅和45個兵團,不含國民義勇隊)[8]
海軍部隊: 空軍部隊: 第五航空大隊 第十航空大隊 第六航空大隊 第十二航空大隊[5] | ||||||
兵力 | |||||||
超過5, 000, 000人(計劃)[9] 1, 000, 000人(計劃)[10] 總計約6, 000, 000人 (計劃) |
4,335,500名士兵,[11] 31,550,000名徵召平民[12] 總計35,885,500人 |
沒落行動包括兩個部分:奧林匹克行動(Operation Olympic)和小王冠行動(Operation Coronet)。奧林匹克行動計劃於1945年10月實施,目標是占領九州島南部約三分之一左右的領土,使之與已經占領的沖繩成為下一步進攻的主要基地。小王冠行動則計劃於1946年春實施,其目標直指迫近東京的關東平原。按計劃,此時位於九州的機場將為行動提供機降補給。
日本對應計畫為決號作戰。由於日本列島的地理特徵,日本軍部對於入侵的可能方向做出精確的判斷,並相應地謀劃名為決號作戰的本土防禦作戰計劃。其計劃欲傾日本全部國力,不打算為任何可能的後續作戰計劃留存餘裕。
雖然沒落行動最終未能付諸實施,但倘若果真實現,參戰雙方必將付出巨大傷亡。視日本一般民眾的抵抗程度若何,盟軍的傷亡估計可達數百萬[13],日本軍民死傷則可能數倍乃至數十倍於此。
沒落行動的計劃由美軍主導負責完成。參與者包括海軍上將尼米茲,陸軍上將麥克阿瑟以及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海軍上將恩斯特·金恩、威廉·萊希;陸軍將領喬治·馬歇爾和亨利·阿諾德。此時關於核武器的開發計劃仍處於極度機密狀態,除了「曼哈頓計劃」參與者外,只有極少數美國高官知情。故行動計劃過程中並未考慮原子彈的存在。
對於盟軍而言,太平洋戰場與歐洲戰場的一個主要不同是,盟軍始終未能就戰區總司令的設立達成一致。因此盟軍的指揮始終劃分為幾個區域:比如,到1945年時,尼米茲任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而麥克阿瑟則為西南太平洋地區最高盟軍指揮官(Supreme Allied Commander)。然而對於進攻日本本土這樣的計劃,一個統一的指揮系統是必要的。但是,對於人選問題是海軍系的尼米茲還是陸軍系的麥克阿瑟,則在美國陸海兩軍間演變成嚴重爭執,激化到影響了計劃本身的制定。最終海軍作了讓步,同意一旦形勢必要,可由麥克阿瑟全權指揮所有部隊。
計劃的兩個考慮重點是時間和傷亡,即如何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小的傷亡代價,迫使日軍投降。在1943年的魁北克會議之前,一個美英聯合計劃組就曾提出過一個「就戰勝日本之評估與計劃(Appreciation and Plan for the Defeat of Japan)」的方案。方案中指出對日本本土進攻不應早於1947年或1948年,但是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過度地延長戰爭會嚴重損傷國家的士氣,於是在魁北克會議上,聯合司令部明確指出應在德國投降後的一年以內迫使日本投降。
美國海軍封鎖和使用空中打擊來達成日本的有條件降伏,並提出通過奪取位於上海以及朝鮮的空軍基地,從而發動持續的對日轟炸來迫使其投降的方案。而美國陸軍則認為這種辦法只會無限期地延長戰爭以及造成不必要的傷亡,並要求以陸上進攻取而代之。陸軍提出發動一個大規模的、深入日本腹地的突入式進攻來贏得戰爭。最終陸軍的觀點占了上風。
從地理上看日本列島幾乎沒什麼適合登陸的沙灘,這使作戰計劃的制定十分困難,僅有的兩塊可登陸地點就是九州南部和本州島關東平原南部的沙灘。因之盟軍提出了兩階段作戰計劃,首先以奧林匹克行動攻占南九州,確保空軍基地,隨後由九州為小王冠行動提供空中支援。
由於日本的地理特徵是固定的,行動計劃者們只需去評估他們會遭遇多少抵抗。基於1945年初所掌控的情報,參謀部的假設包括如下幾點:
奧林匹克行動的目標是進攻日本本土四大島之一的九州,作戰發動日的代號為「X日」,日期則預定為1945年11月1日。盟軍海軍將前所未有地聚集,為進攻提供海空支援:總計包括24艘航空母艦,24艘戰列艦與巡洋艦以及400多艘驅逐艦和護衛艦。美軍將有14個師參加登陸作戰。通過使用沖繩作為前進基地,作戰目標是完全控制九州南部地區。這個地區將在隨後的戰役中作集結地之用。
奧林匹克行動還包括一個欺騙性的計劃,代號為粉蠟筆行動。彩蠟筆行動的目的是使日本相信盟軍聯合司令部拒絕了登陸進攻方案,而以包圍和轟炸為對日作戰策略。行動將包括奪取日本位於台灣、中國東海岸、及黃海海域的軍事基地。
美國空軍第五、第七和第十三航空隊負責戰術支援,包括攻擊日軍機場和九州島及本州島南部的交通要道、以及取得登陸沙灘處的空中優勢。美國陸軍航空隊第八、第二十航空隊和英軍飛虎隊將繼續擔當對日戰略轟炸任務,他們還將在之後的小王冠行動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登陸作戰之前,即X日前五天左右,盟軍將會先奪取種子島、屋久島以及甑島列島等幾個周邊島嶼。之前的沖繩戰役顯示,對於此種登陸作戰,在戰場附近建立安全的停泊地十分必要,以供已投放完部隊的登陸艦和因空中打擊受損的船隻使用。
美國第6軍團將從宮崎、有明町(鹿兒島)和串木野(鹿兒島)3個主要地點進攻九州。這3個地點大約分別位於九州島的4、5、7點鐘方向。35塊登陸沙灘全部以汽車品牌命名,如奧斯汀、別克、凱迪拉克等。每塊登陸沙灘被分派給一個軍團。最終的兵力對比約為3名美軍對一名日軍。在1945年初的時候,宮崎基本上是不設防的,而有明町及其周邊的良港則被嚴密防禦。串木野儘管防守薄弱,但其地形十分險惡,預計將給盟軍造成最嚴重的傷亡。
最終目標如奧林匹克行動計劃圖中標註的「general limit of northern advance」之虛線所示,僅止於九州南部。總體而言,奧林匹克行動只是為隨後的小王冠行動提供一個前進及支援基地。
小王冠行動的開始日為「Y日」,並預定在1946年3月1日。行動規模將超過諾曼第登陸,成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預計會有28個師直接參與登陸作戰。美國第1軍團將從房總半島的九十九里濱展開登陸;第8軍團的進攻地點則是位於相模灣的平塚市。2個軍團登陸後分別北上,最終在東京會師。
奧林匹克行動將基本上只使用當時太平洋戰區已存在的軍事力量,包括英國太平洋艦隊(一支由英國指揮的大英國協聯合艦隊,計有18艘航母和4艘戰艦),以及曾參加菲律賓戰役的澳大利亞第一戰術空軍。後者將為美軍提供有力的近距空中支援。唯一的主要再部署是大英國協的一支轟炸機部隊(綽號「Tiger Force」),計劃由歐洲轉往沖繩的空軍基地。
英國飛虎隊是一支大英國協的長距離重型轟炸機部隊,將由皇家空軍、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加拿大皇家空軍和紐西蘭皇家空軍的單位和皇家空軍轟炸機司令部的人員組建。1944年,計劃抽調500-1000架戰機和空中加油機,之後減少為22個空軍中隊,到了戰爭結束時,又被減少為10個空軍中隊,約合120-150架轟炸機。
一開始,美國的參謀們也沒有計劃在沒落行動中使用非美國的陸軍力量。如果在奧林匹克行動的初期需要增援,他們將派遣為小王冠行動準備的兵力,包括從歐洲、南亞、澳洲及其他地方召集部隊。當時美國第1軍團(15個師)和第8航空隊都在歐洲。伴隨再部署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同時進行的復員,這導致許多部隊中經驗最豐富的官兵離開,整體戰鬥力遭到削弱。
根據美國歷史學家約翰·雷伊·斯蓋特斯(John Ray Skates)的說法:
澳洲曾要求將其部隊納入奧林匹克行動的第一波攻擊序列中,但為美國指揮官們拒絕。根據隨後的磋商,最終決定一個由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組成的大英國協軍團將參加小王冠行動。如果必要,這些國家,以及其他大英國協成員國,還將提供其他援軍。麥克阿瑟以語言、組織、構成、裝備、訓練、信條等為由拒絕了關於讓印度部隊參戰的提議。他還建議所有外籍部隊需要按美軍模式進行組織,只使用美式裝備和後勤,以及在部署前於美國進行為期6個月的軍事訓練。這些提議均被接受。一名英國軍官,查爾斯·凱得利(Charles Keightley)中將,被提名指揮大英國協軍團。澳洲政府對此提名表示懷疑,認為讓一個沒有對日作戰經驗的人擔當指揮官是不合適的,並同時提名萊斯里·莫希德(Leslie Morshead)中將為指揮官。不過還沒來得及敲定最終人選,戰爭即已結束。
註:小王冠行動圖表不包括太平洋陸軍司令部3個師的預備隊和計劃的10-12個增援師。
與盟軍同時,日本方面也制定代號為「決號作戰」的防禦計劃。最初日本擔心盟軍可能在1945年夏就發動進攻,但經過漫長的沖繩戰役後,日方認為盟軍應不會在颱風期結束以前再發動任何新的攻勢。畢竟,在颱風季節實施登陸作戰風險極大。日本情報部門對於進攻方向的預測十分準確,他們估計最有可能的入侵地點是:南九州的宮崎、有明灣或薩摩半島。
儘管此時日本已不再期望贏得戰爭,但他們相信,如果能給盟軍在決戰中造成最大程度的損失,就有可能迫使對方簽署某種形式的停戰協定,而非完全投降。日本在長野縣的松代秘密建造了地下指揮部,可以在盟軍進攻時供天皇和總參謀部使用,但這實際上沒有起到作用:日本高估了盟軍的軍事實力,盟軍的實際作戰計劃涉及最多54個師(14個用於奧林匹克行動,38-40個用於小王冠行動),而日本預計盟軍將有90個師。
1945年2月,日本任命第一艦隊司令官、海軍中將宇垣纏為第五航空艦隊司令官。第五航空艦隊在之前的沖繩戰役中曾被指派遂行「神風」自殺攻擊任務。此時,九州防衛作戰在即,該艦隊開始負責訓練飛行員以及集結作戰飛機。
到戰爭晚期,日本的防守已經愈發嚴重依賴於神風特攻。除了戰鬥機和轟炸機,幾乎所有的教練機也被分派給特攻隊,試圖靠量彌補質的不足。到1945年7月,日軍可用的飛機已超過一萬架,並且數量還在持續增長。日本計劃將其中所有能夠接近盟軍艦隊的飛機都用於自殺攻擊。宇垣還監督生產了數百艘「震洋」自殺攻擊小艇,這些艦隻將負責攻擊接近九州海岸的任何盟軍艦隻。
在沖繩戰役中,日軍總共投入了近2000架飛機進行自殺攻擊,命中成功率約為9:1。九州防禦作戰時,情況可能會好一些——依靠更大規模的神風飛機集團攻擊,或能在幾個小時的時間段內達到6:1的命中率。日方預計擊沉400艘以上盟軍艦船,並且以運輸艦為主要目標。這樣的戰術方針意味著盟軍可能付出極其巨大的傷亡,一些專家甚至預測三分之一到一半的登陸部隊會被神風特攻隊消滅於海上[18]。
大日本帝國海軍到1945年8月時已經基本失去戰鬥力,由海軍大本營指揮,計劃對盟軍造成儘可能大的傷害。可供使用的艦艇僅剩下5艘航空母艦(皆已受損)、4艘戰艦(皆已受損)、2艘巡洋艦、23艘驅逐艦和46艘潛艇,並且短缺油料。小型艦的數量雖然較多,但也因燃料不足而嚴重受限。這樣的軍力,「也許能在海戰中頂住20艘驅逐艦外加40艘潛艇幾天。」[19]由於燃料嚴重不足,日本的海軍艦艇難以出動,因此日本轉而計劃將艦船停泊在港口中,使用反艦火力防禦盟軍的進攻。大日本帝國海軍還有數千架戰機和本土的近二百萬名士兵,保證了其能夠在即將到來的防禦作戰中發揮作用。
大日本帝國海軍還有約100艘蛟龍級微型潛艇,300艘更小的海龍級潛艇,120枚「回天」型人操魚雷[20]以及2, 412艘「震洋」自殺攻擊艇[21]。這些作戰單位的目標是摧毀大約60艘盟軍艦艇。[22]
一批海軍蛙人將作為自殺式部隊參戰,他們被稱作「伏龍」。他們裝備有接觸引爆式炸藥,在水底潛行至目標艦艇下方並引爆炸藥。日軍還在可能的登陸海域的海底提前部署了大量炸藥供「伏龍」使用。在日本投降前,日軍訓練了大約1, 200名自殺式潛水員。[23][24]
在任何反登陸作戰中,指揮人員都有兩個選擇——灘頭防禦或縱深防禦。在戰爭早期,如塔拉瓦戰役中,日軍採取了前一種戰法:傾全力防守灘頭陣地,不為後續戰鬥留一兵一卒。這種戰術後來被證明易於受到敵方登陸前支援炮擊的打擊。到戰爭後期,如帕勞、硫磺島及沖繩戰役,日軍開始轉變策略,將兵力部署在易守難攻的地理區域,不再一味追求沙灘的控制權。這種戰術讓登陸戰變成了消耗戰,大大提高了美軍的傷亡率。
對於九州防禦戰,日軍採取折衷的策略,即僅將防守部隊撤退到離岸邊幾公里的地方。這樣,既可以避開盟軍艦船的炮擊,又可以使其登陸部隊因空間過小而難以建立有效的落腳點。反擊部隊的部署地點更加靠後,以備一旦戰事打響可迅速支援壓力最大的一側。
在1945年3月時,日本在九州僅有1個戰鬥師團。隨後4個月又從満州、朝鮮以及日本北部等其它地方調集了大批部隊。至8月,駐九州兵力已達14個師團及3個坦克旅,共90萬人。儘管兵員尚不顯短缺,但日軍的裝備捉襟見肘。到戰爭結束前,日本本土的總兵力為64個師,但只有40個師有足夠的裝備,且其中僅30個師彈藥充足。
儘管軍部並沒有正式決定在九州防禦戰中畢其功於一役,但他們所投入的兵力和資源事實上已是傾其所有。例如,日本全國的彈藥總量中高達40%被撥給了部署在九州的部隊。
除正規軍外,日本還組織了為數達2800萬人的「國民義勇隊」,包括任何身體健康的15到60歲男子及17到40歲女子。國民義勇隊的任務包括戰鬥支援,也將最終直接參與戰鬥,但是他們缺乏訓練、缺少制服、裝備落後:一些人僅有火槍、弓箭甚至是竹製刀槍。
再者,當時日本物資極其缺乏,事實上連軍服的數量都不足,再加上日軍早有使用平民進行自殺攻擊的例子。所以美軍作戰時,為了自身的安全會將所有日本人(不論男女老幼)視為軍人,如此平民死傷必然慘重。
美軍情報部門起先估計日本軍機數量約在2500左右。在沖繩戰役中,日軍平均每次自殺攻擊所給美軍造成的損失約為兩死兩傷——而九州的情況可能會更糟:在沖繩,為了攻擊水面艦艇,日軍飛機必須面對盟軍的防空炮火,在開放海域長距離飛行;而在九州,它們只需飛過陸地後,飛越很短的水上距離即可抵達目標。情報部門逐步認識到,日本正在傾全力組織神風攻擊,並且採取了有效手段來在特攻前保存這些戰機。對於神風飛機的數量,美國陸軍於1945年5月的評估為3391架,到8月增至5911架;海軍部門在同年7月的估計值為8750架,8月則增至10290架,海軍的評估內容把訓練用飛機也包含在內。
盟軍針對神風攻擊制定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即「大藍毯」計劃,將用更多的戰鬥機代替航母機庫中的魚雷機和俯衝轟炸機,以及把B-17轟炸機改裝為航空雷達警戒飛機-—類似於今日的空中預警機。尼米茲還提出了一個佯攻計劃,即在真正進攻前幾週,先派一隻艦隊到登陸點附近引蛇出洞,待日本大批自殺式飛機撲來時,他們就會發現那些目標並非滿載軍員且又脆弱的運輸艦,而是從船首至船尾以防空武器全面武裝的戰鬥艦艇。
針對日本空中打擊的主要防禦力量將來自之前在琉球群島集結的大批戰鬥機機群,美國空軍第五軍、第七軍及海軍陸戰隊航空兵在占領琉球後,迅速進駐該島,並因應可能的對日本土攻擊進行了大幅加強改造,而對日本機場和運輸動脈的有計劃轟炸在投降前夕即已展開。
從1945年4月起的連續三個月中,盟軍情報機關已經注意到日本本土防禦部隊的增長,包括在九州補充了五個師。但是預測仍然樂觀,認為到11月時九州的兵力只能達到35萬。這一估計在7月時被打破——盟軍又發現了四個師,並且有跡象表明數量還在增加,到8月預計總數達60萬。美軍的「Magic」情報破譯組所破譯的日軍密碼指出在九州南部的部隊數達9個師,是早先估計量的三倍。實際上這仍然是偏低的估計(見上文)。
日本在九州的軍力部署導致美國的戰爭計劃者們,尤其是馬歇爾將軍,開始考慮對奧林匹克行動進行大幅度修改,或乾脆以其他的進攻方案代替。
受風向和其他因素影響,若盟軍使用毒氣攻擊,日軍可能受到重創。這樣的攻擊將迫使日軍放棄坑道和洞穴,因為在這些地形中瓦斯將更容易發揮作用。
雖然《日內瓦公約》禁止化學武器的使用,但當時的美國和日本都不是簽字國。儘管美國曾保證決不會首先發動化學武器戰,但日本早已在戰爭早期對中國使用過毒氣。
除了向平民使用化學武器,美軍還考慮用化學武器攻擊農作物來讓日本陷入饑荒。1944年4月,美軍開始試驗利用化學混合物殺死農作物,在一年的時間裡,他們從一千多種候選原料中選出了九種有潛力的化學物質,包括氯苯氧基類除草劑。在測試中,一種代號為「LN-8」的物質表現最為出色,被大量生產。用飛機投擲或播撒被認為是最為有效的方式。1945年7月的一次測試中,裝有化學藥物的炸彈在預定的高度打開,將化學製劑播撒出去。在戰爭結束前,美軍仍在嘗試找到最理想的炸彈打開高度,以使化學藥物覆蓋最大的範圍。LN-8中的一種活性成分和另一種被測試的混合物之後被用於製造橙劑,在越南戰爭中被使用。[30]
根據馬歇爾的命令,約翰·E·赫爾(John E. Hull)少將研究了對日本土進攻時戰術核武器的使用(即便在日本遭到兩次核打擊之後,馬歇爾也不認為日本會立即投降)。萊爾·E·西曼(Lyle E. Seeman)少校的報告稱,到X日時可提供最少7枚原子彈用於打擊防禦部隊。西曼建議美軍應等待「至少48小時」再進入受打擊區域;但由於此時人們對放射性塵埃的風險尚缺乏認識,如此短時間的等待必將導致美軍士兵遭受嚴重的核輻射傷害。
由於認識到日軍主力集中於九州,聯合參謀部當時也考慮過其他目標,如四國及本州北部的仙台、大湊等地,或乾脆繞過第一步、直接進攻東京。本州北部的防守相對脆弱,但若由此攻擊,盟軍將失去大部分的陸基空中支援(B-29除外)。
麥克阿瑟拒絕了任何關於改變戰爭方案的看法,說:「我確信你所收到的關於日本積蓄空中力量以對抗奧林匹克行動的情報被嚴重誇大了……至於地面部隊在九州南部的集結情況……我不相信……果真有報告給你的那麼強……我認為,奧林匹克行動一絲一毫都不容變更。」但是,金恩(海軍作戰部長)此時已經準備正式提出反對意見;而尼米茲也有不同看法,並在美國政府內部引起了爭論。
此時,蘇聯也正在秘密準備於占領薩哈林全島和千島群島之後,繼續進攻北海道。這給盟軍造成相當大的壓力——使之須在11月之前就發動入侵。然而8月15日日本宣告投降,所有的進攻計劃也就不了了之。
如上文所述,美軍當局假定「進攻所遭遇的抵抗不將只來自有組織的軍事力量,而且還包括狂熱的敵對民眾」,因此巨大的傷亡將不可避免。但是具體到這個數字會有多高,沒有人給出確信的答案。一些人作出估計,但在數量、假定以及意圖(甚至包括對本土進攻的贊成和反對)上分歧極大。後來,這些假設又被用於對廣島和長崎使用原子彈的爭論。
傷亡評估多基於之前戰役的經驗:
在所有這些評估當中,尼米茲僅接受海上傷亡估計。事實上,在沖繩戰役中,因神風特攻造成的損失於日軍飛行員損失之比達1.78:1;而在九州,運輸船隻將更易暴露於自殺攻擊之下。
在政府以外,一些知情的民間人士也作出他們自己的猜測。洛杉磯時報記者凱爾·柏瑪稱到戰爭結束將有50萬到100萬美軍死亡。前總統胡佛在給杜魯門和史汀生的便函中也給出同樣的數字,並且據信還是保守估計,不過並不清楚胡佛是否在他與杜魯門的會面中談及過這些具體數字,但軍方認為這些數字對於他們的戰役方案而言「過高」。
作為比較的諾曼第戰役中,頭48天盟軍的傷亡為6萬3千;82天的沖繩戰役則付出7萬2千人傷亡代價,其中近1萬9千死亡或失蹤。因傷間接死亡或死於其他因素的兵士高達數千人,但並未被計算在內。整個二戰美軍付出的傷亡總數約是100萬,其中死亡約40萬。
預測到受傷人員可能為數巨大,預先生產約50萬枚紫心勳章。可是,即使到今天,在二戰結束70多年後,美國在各戰場的受傷總人次也沒超過這個數字。到2003年,庫存中仍有12萬枚紫心勳章。由於勳章太多,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鬥部隊乾脆把它們準備在手邊,以便隨時授予在戰場上受傷的士兵。[3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