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沅南位於沅水以南。秦朝時為黔中郡臨沅縣(縣治在今常德市區)地[註 1]。西漢時屬武陵郡臨沅縣[6]。新朝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更名為建平郡監沅縣,東漢建武六年(30年)改回原名武陵郡臨沅縣[3]:56[5]:594。
東漢建武二十六年(50年),武陵郡郡治由義陵(今漵浦)移駐臨沅,同時分臨沅縣沅水以南之地另置沅南縣,與臨沅隔江相望[7][8][5]:970-972。沅南縣治位於武陵縣治西南70里的古城山,《水經注》稱是馬援征討臨鄉時所築[9]。殤帝延平元年(106年),沅南縣治遷至潯陽坪(今桃源縣漳江鎮潯陽坪村)。建安十三年(208年)武陵郡由劉備攻占;建安十九年(214年)孫劉分荊州後,武陵郡仍屬劉備;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奪取荊州,武陵郡屬孫權,三國時期屬孫吳[10]:528。
晉朝時沅南縣仍屬荊州武陵郡[11][10]:718[10]:845。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沅南縣隨武陵郡改屬郢州[12][10]:972。南朝齊與南朝梁初期時沅南縣仍屬郢州武陵郡[13][10]:1090[10]:1225。梁末太清三年(549年)後以武陵郡置武州,承聖三年(554年)為後梁侯平所奪,紹泰元年(555年)梁復取[10]:1229。南朝陳天嘉元年(560年)復置武州,沅南縣仍屬武州武陵郡[註 2][10]:1430-1431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隋滅陳,武陵郡歸隋所有,武州或改為嵩州[15]:524。在開皇十六年(596年)的州縣二級制改革中,臨沅、漢壽、沅南三縣合併,成為武陵縣[14][15]:60-67[15]:525。
地方行政長官
後續
實行州縣二級制後,嵩州改名為朗州,後又數次復名[註 3]。北宋乾德元年(963年),以武陵縣西境設桃源縣,縣治位於沅水北岸,屬朗州。朗州在宋時先後改為鼎州、常德軍、升為常德府[註 4]。元朝元貞元年(1295年)桃源縣升為桃源州,屬常德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為桃源縣、屬常德府。民國初年廢府存縣後,桃源縣先後屬武陵道、辰沅道、第四行政督察區。1949年後桃源縣屬常德專區、常德地區,1988年起桃源縣屬地級常德市[4]。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