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漢獻帝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孫權自公安都鄂,改鄂縣為武昌縣,分江夏郡之武昌、陽新、沙羡、下雉四縣,豫章郡之柴桑縣,廬江郡之尋陽縣立武昌郡,屬荊州,治武昌縣(今湖北省鄂州市)。[1]不久,孫權改武昌郡為江夏郡。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滅吳,改吳之江夏郡為武昌郡,復立鄂縣,而武昌如故。[2]太康中,武昌郡領七縣:武昌、柴桑、陽新、沙羨、沙陽、鄂、官陵,包括今湖北省長江以南,嘉魚縣、咸寧縣、通山縣以東、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等地。[3]晉惠帝永興元年(304年),立尋陽郡,柴桑縣改屬尋陽郡。後省併官陵縣。晉孝武帝太元三年(378年),省併沙陽縣。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沙陽縣改屬巴陵郡。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分荊州立郢州,武昌郡改屬郢州。[2]南齊時,析置義寧、真陽二縣。[4]梁武帝時,設立雙頭郡西陽武昌二郡。[5]
人口
行政長官
國主
武昌國(322年—324年)[13] | |||||
食邑100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武昌公 | 王敦 | 322年—324年 | ||
有罪,國除 |
汝陰國(447年—452年)/武昌國(452年—455年)丨食邑20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汝陰郡王→武昌郡王 | 劉渾 | 447年—455年 | 宋文帝第十子 | |
免為庶人,國除 |
武昌國(483年—485年)/西陽國(485年—495年)丨食邑20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武昌郡王→西陽郡王 | 蕭子明 | 483年—495年 | 齊武帝第十子 | |
伏誅,國除 |
武昌國(537年—546年)|食邑20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武昌郡王 | 蕭𧫷 | 537年—546年 | 蕭統第四子 | |
無子,國除 |
武昌國(582年—589年)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武昌郡王 | 陳叔虞 | 582年—589年 | 陳宣帝第十九子 | |
陳亡,國除 |
參見
徵引文獻及註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