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蓝旗正蓝旗(满语:ᡤᡠᠯᡠ ᠯᠠᠮᡠᠨ ᡤᡡᠰᠠ,穆麟德轉寫:gulu lamun gūsa),又作“整蓝旗”,清代八旗之一,以旗色纯蓝而得名,旗主為和碩豫親王,与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并称为“下五旗”。 正蓝旗分为满洲、蒙古、汉军三部分,最初由四大贝勒之一莽古尔泰担任旗
镶蓝旗镶蓝旗(满语:ᡴᡠᠪᡠᡥᡝ ᠯᠠᠮᡠᠨ ᡤᡡᠰᠠ,穆麟德轉寫:kubuhe lamun gūsa),又作“厢蓝旗”,清代八旗之一,以镶红边的蓝色旗帜而得名,旗主為和碩鄭親王。与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合稱「下五旗」。 鑲藍旗分為滿洲、蒙古、漢軍三部分,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 起初,鑲藍旗旗
正蓝旗 (内蒙古)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正藍旗常住人口為69908人。 截至2022年末,正藍旗户籍人口為83807人。 蒙古族和汉族為該地區的主要族群。汉族居多数,然而蒙古族仍占一定规模,至今内蒙古的察哈尔蒙古语语音以正藍旗方言為標準。 正蓝旗下辖3个镇、4个苏木:
護軍統領護軍統領,為後金、清朝設置統率清軍八旗精銳的護軍營官兵之職官,員額8人,上三旗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下五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正紅旗、鑲紅旗各1人,品秩正二品,由皇帝於滿洲、蒙古王公大臣、護軍統領、副都統中簡選補授。 後金天命初年於軍中選拔精銳士兵,每牛彔甲兵100人中,選白巴牙喇10人、红巴
抬旗抬旗(满语:ᡤᡡᠰᠠ ᡩᠣᠣᠪᡠᠮᠪᡳ,穆麟德轉寫:gūsa doobumbi),是清朝政府改变建立功勋者、皇后和妃嫔家族的旗籍,以提高其出身的一種制度。 滿清早年只有四旗;正紅旗、正白旗、正藍旗、正黃旗等四旗,之後在原有的四旗加上“鑲”,共成八旗。其中正黃旗、正白旗及鑲黃旗由皇帝亲自統帥,稱上三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