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州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檳城州徽乃檳城之象徵之一,最早啟用於1948年,獨立後的版本則啓用於1988年。最早的檳城州徽啓用於1949年9月11日,由英王喬治六世頒發授權令解散海峽殖民地時,開始啓用。
州徽歷史
最早的檳城州徽盾牌上有濤濤波浪象徵大海,大海上有類似城堡的圖樣,大海之上爲威爾斯親王的羽毛徽,故檳榔嶼又稱「威爾斯親王島」(Prince of Wales Island),因爲檳城在1786年就是以威爾斯親王的名義而建立。盾徽上的檳榔樹象徵檳榔嶼的名字來源。檳榔樹下方的花環象徵著將檳榔嶼及對岸威省分開的馬六甲海峽。
-
威爾斯親王的羽毛徽
格言「Bersatu dan Setia」最早在1950年代被當地的殖民委員會採用,當時正值1948年檳島華人的分離主義時期。格言中「Setia」一詞有指爲對英王室的忠誠,「Bersatu」則是指全檳城團結一心。而當時檳城有個非官方格言:「Let Penang Lead」。
![]() |
1948年 - 1985年檳城州徽版本
在1985年檳威大橋通車後,州徽便改爲較爲現代的設計,在象徵大海的波浪上加入了檳威大橋,象徵檳城州兩岸的團結。
歷史徽章
-
1963年-1965年的馬來西亞國徽,盾徽裏象徵檳城的部分上方爲威爾斯親王羽毛徽
-
現在的馬來西亞國徽,可以看出象徵檳城的部分換成了檳威大橋
相關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