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楊牧谷博士(英語:Rev. Dr. Arnold M.K. Yeung,1945年7月8日—2002年1月7日)是著名的華人神學家,終身都在基督教教會工作,從事文字工作、神學教育、主領聚會,訓練栽培信徒,協助教會牧養等。
楊牧谷原名楊文輝,1945年7月8日出生於廣東順德都成鎮,因戰亂舉家逃難到香港。中學時歸信基督,決定一生委身於傳道職事,中學畢業後投考神學院。1964年起先後進入中華神學院和海外神學院讀書。因受以西結書34章6節經文感動:「我的羊在諸山間,在各高崗上流離,在全地上分散,無人去尋,無人去找。」乃改名為「牧谷」,正是要牧養高崗上、荒谷中,流離失所的迷羊。[1][2]
1967年神學畢業後,楊氏加入證道出版社擔任編輯,次年即獲晉升為總編輯。期間主編策劃主編「鐘樓文庫」共五冊,翻譯書籍十餘冊,又為期刊、電台、講台寫作投稿。1974年8月,楊氏與伍秀嫻結婚,婚後11天便赴美國進修,入讀加州阿蘇薩太平洋大學。次年9月轉往蘇格蘭愛丁堡大學新學院攻讀,期間隨湯瑪斯·福賽斯·托倫斯研習教父學,獲神道學榮譽學位(英語:BD Hon),並為種籽出版社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完成翻譯巴斯德的《聖經研究》共六冊的工作。[1][3]
1978年,楊氏到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博士,論文以《道德經》來作信仰和神學對話研究,導師為李約瑟(英語:Joseph Needham)。1981年,楊氏學成返港,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組講師。1983年10月15日接受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按立為牧師。1987年退下崇基神學組的教席,全時間從事基督教文字工作與神學研究,亦不時於世界各地主領講座,並在不同媒體發表文章詮釋時事。[1][3]
1992年冬,楊氏證實患有鼻咽癌,一連串痛苦的治療令他對信仰及生命作出更深邃的反省。患病其間他寫了《再生情緣》記錄病中的情況及對生死的體會。病癒後身體的狀況並無影響他的工作,反而令他更積極參與病人的關懷工作。他又承新加坡「國際關懷」簡榮渭牧師委託在港成立「更新資源(香港)有限公司」,鼓勵中文原著出版、發展《道材》和「21」遙距課程以及牧養工作所需的資料,亦不時於世界各地主領專題講座。[1][3]
2001年12月,楊氏與妻子到英國度假期間身體突感不適,入院後更陷入昏迷狀態。2002年1月7日,楊氏病逝於英國愛丁堡,享年57歲。
楊牧谷於2002年1月去世後,2002年6月「楊牧谷牧師紀念基金」成立,接收捐款以紀念楊氏的貢獻。基金捐款用以製作及出版楊氏的言論及著作,推動神學教育、講壇信息、文字影音、病患者事工等的發展,鼓勵及協助各類型具時代信息的事工。基金由2002至2017年運作,曾舉辦過的活動包括:贊助出版書籍共有80本,而其中有20本非楊牧谷;贈書香港和內地的神學院;舉辦公開聚會;與各院牧事工、「從心會社」、「幸福傳聲筒」等合作,舉辦多次安慰病患者及其家屬的活動。[4]
楊牧谷妻子為楊伍秀嫻師母,早年從事教育工作。2011年11月,伍女士為去世十年的丈夫出版了傳記《人去留影─楊牧谷牧師的故事》。[1]
楊師母已於2019年5月21日在香港家中安詳離世,享年72歲。
楊牧谷著作甚豐,出版書籍數量逾百,亦曾翻譯過不少外語著作,錄製講道聲帶及錄影帶,當中題材涉及範圍甚廣,包括:聖經、神學、靈修、社會時事、癌病等。臨終前楊牧師有感艱澀的神學不易為年輕一輩明白,更主動與漫畫工作者合作,以漫畫形式詮釋基督教信仰。以下列出楊牧谷生平部份翻譯,著作:
翻譯 :
主編:
鐘樓文庫共5冊:
戍樓文庫共六冊:
策劃編寫21課程系列: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