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座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的晋代至宋代龟兹石窟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森木塞姆千佛洞,也稱森木塞姆石窟,是一處座落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庫車市的現存位置最東的從晉代發展到宋代的龜茲風格石窟群。
森木塞姆千佛洞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阿克蘇地區庫車縣 |
分類 | 石窟寺及石刻 |
時代 | 晉代、宋代 |
編號 | 189 |
認定時間 | 1996年11月20日 |
森木塞姆千佛洞分布直徑大概八百米,共52個石窟。其中中心柱窟22個,方形窟21個,大像窟2個,僧房窟1個,其他的石窟都已損毀,無法辨明其窟形[1]。按地理位置可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個區域,其中中區重要為地面寺的遺蹟[2]。
森木塞姆千佛洞根據時代表現出龜茲風格的形制以及龜茲風格、中原漢文化風格和高昌回鶻風格的壁畫風格[1]。森木塞姆千佛洞大體可分為南北朝時期(公元4世紀-5世紀)的早期、隋唐時期(6世紀-7世紀)的中期以及8世紀以後的高昌回鶻時期的晚期。其中早期主要以中心柱窟和方形窟為主。壁畫內容反應上座部佛教思想。中期開鑿大像窟,石窟有預留岩體的荼毗台,內容為「本生故事及佛本行經變」。晚期石窟出現回鶻風格,繪有佛本生故事連環畫並伴有龜茲文的題記[2]。森木塞姆方形窟的用花瓣組成八角形並層層相疊中間有一穹窿的「蓮華套斗頂」與其他龜茲石窟形式都不一樣[3]。目前大部分石窟已經遭到損毀[4]。就用途來說還有一點與其他龜茲石窟不一樣的是,森木塞姆千佛洞主要由禮拜窟構成,僧房窟很少,沒有禪定窟[5]。關於顏料技術,學者對相關壁畫進行分析,認為顏料有由氯銅礦和孔雀石混合而成的綠色,除此之外,草酸銅也是顏料的組成部分[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