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尼斯堡級小巡洋艦(德語:Königsberg-Klasse)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所建造的四艘小巡洋艦的船級。它由首艦柯尼斯堡號、紐倫堡號、斯圖加特號和斯德丁號所共同組成。這些艦隻是前身不來梅級的改良版本,有稍大的體積和更快的航速,並裝備有相同的十門105公釐40倍徑速射砲和兩具450公釐魚雷發射管。
四艘同級艦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得到了廣泛運用。柯尼斯堡號在印度洋進行破交戰,然後受困魯菲吉河並遭英國軍艦擊沉。儘管如此,其艦砲在經過德國陸軍改造後仍被用於德屬東非。紐倫堡號作為東亞分艦隊的一份子,參加了科羅內爾海戰和福克蘭群島海戰。在前一次戰鬥中,它擊沉了英國裝甲巡洋艦蒙默思號;而在後一次中則遭對方的肯特號所擊沉。斯圖加特號和斯德丁號在戰爭期間留在德國水域,並共同參與了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發的日德蘭海戰。它們與英國艦隊進行了近距離的夜戰,但均未受到嚴重破壞。兩艘姊妹艦在戰爭後期都退出了現役,其中斯德丁號轉為擔任教練船,而斯圖加特號則被用作水上飛機母艦。它們都在戰爭中倖存了下來,並在戰後作為戰利艦被割讓予英國。兩艘艦最終於1920年代拆解報廢。
設計
柯尼斯堡級是根據1903-04年度和1904-05年度的預算案進行開發。早在1898年,第一部《德國艦隊法》便已授權德意志帝國海軍新建三十艘小巡洋艦,至1904年,瞪羚級和不來梅級已經滿足了前十七艘的需求。柯尼斯堡級的設計遵循了與前兩個船級相同的整體參數,但在尺寸和速度方面有了顯著的改進。與不來梅級一樣,柯尼斯堡級也有一個成員,即斯德丁號安裝了蒸汽輪機,以便與傳統的三脹式蒸汽機進行比較,以評估它們的性能。[1][2]
柯尼斯堡級各艦的特徵略有不同。首艦的水線長度和全長分別為114.80公尺(376英尺8英寸)和115.30公尺(378英尺3英寸),有13.20公尺(43英尺4英寸)的舷寬和5.29公尺(17英尺4英寸)的前吃水;其餘三艘艦的水線長度和全長則分別為116.80公尺(383英尺2英寸)和117.40公尺(385英尺2英寸),有13.30公尺(43英尺8英寸)的舷寬和5.14至5.4公尺(16英尺10英寸至17英尺9英寸)之間的前吃水。柯尼斯堡號的設計排水量為3,390公噸(3,340長噸),滿載排水量為3,814公噸(3,754長噸);紐倫堡號和斯圖加特號的設計排水量為3,469公噸(3,414長噸),滿載排水量分別為3,902公噸(3,840長噸)和4,002公噸(3,939長噸);斯德丁號則有3,480公噸(3,430長噸)的設計和3,822公噸(3,762長噸)的滿載排水量。[3]
柯尼斯堡級艦隻的船體採用縱橫鋼框架構造,並分為十三個或十四個水密艙室,其中包含一個占龍骨長度比重為47%的雙層船底。轉向則由單舵控制。這些艦隻均為良好的遠洋船具,但有嚴重的易傾性和高達二十度的擺動。它們在高速航行時會被打濕,並會略微受到上風舵的影響;而斯圖加特號則會受到嚴重的上風舵影響。艦隻的橫向穩心高度為0.54至0.65公尺(1英尺9英寸至2英尺2英寸)。標準船員編制為14名軍官和308名水兵。此外,它們還配備了一些小型艦載艇,其中包括1艘哨艇、1艘大舢板、1艘小汽艇、2艘高低桅帆船和2艘小划艇。[3]
柯尼斯堡級的前三艘艦是採用兩台三脹式蒸汽機作為推進系統,其額定功率設計為13,200匹指示馬力(9,800千瓦特),最高速度為23節(43公里每小時)。斯德丁號則安裝有一對帕森斯蒸汽輪機,額定功率為13,500匹軸馬力(10,100千瓦特),最高速度達24節(44公里每小時)。然而,每艘艦在進行速度試驗時都超過了其設計時速的半節以上。全部四艘同級艦的發動機均由十一台燃煤船用式水管鍋爐提供動力,它們被匯入艦舯的三座煙囪中。值得注意的是,後三艘艦的艉部煙囪是「中斷」的:它與舯部煙囪的距離比起艏部大得多,這是由於細分的鍋爐設備所造成的,柯尼斯堡號劃分為三個鍋爐艙,其餘則為五個。這些艦隻的設計貯煤量為400公噸(390長噸)煤,儘管它們實際最高的貯存量可達880公噸(870長噸)。柯尼斯堡號能夠以12節(22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續航5,750海里(10,650公里);而其餘三艘艦的續航距離則顯著較短。其中紐倫堡號和斯圖加特號可以相同的速度巡航4,120海里(7,630公里),而斯德丁號的航程則為4,170海里(7,720公里)。在電力供應方面,柯尼斯堡號配備有兩台發電機,其餘三艘艦則為三台。它們在100伏特電壓下的總輸出功率為90至135千瓦特(121至181匹馬力)。[3]
柯尼斯堡級艦隻配備有十門單裝105公釐40倍徑速射砲。其中兩門並排布置在艏艛前方,六門設於艦舯、每邊各三門,以及兩門並排布置在艦艉。[1]砲管的仰角可提升至30°,使其可以瞄準最高達12,700公尺(13,900碼)開外的目標[4]。它們共提供1500發彈藥,其中每砲150發[3]。在職業生涯的後期,柯尼斯堡號還安裝了兩門88公釐(3.5英寸)砲;另外三艘艦則配備了八門52公釐55倍徑速射砲和4000發彈藥[5]。此外,全部四艘艦還標配有兩具450公釐(17.7英寸)魚雷管和五枚魚雷,均浸沒舷側的船體內[3]。
柯尼斯堡級艦隻的裝甲由兩個普通鋼層和一個克虜伯鋼層組成。其甲板厚度在艦艏達80公釐(3.1英寸),至艉部則弱化為20公釐(0.79英寸)。45公釐(1.8英寸)厚的斜面裝甲也具有一定的垂直防護能力,它與貯煤艙相連。司令塔的側面有100公釐(3.9英寸)厚、頂面為20公釐(0.79英寸)厚。砲支則受到厚度為50公釐(2.0英寸)的砲擋保護。[3]
建造
柯尼斯堡級的前三艘艦均由國營造船廠承建。柯尼斯堡號是1905年在基爾的帝國船廠開始架設龍骨,同年12月12日下水,至1907年4月6日投入帝國海軍使用。紐倫堡號於翌年同樣在基爾帝國船廠開建,同年8月28日下水,至1908年4月10日投入使用。斯圖加特號是在但澤的帝國船廠建造,它於1905年架設、1906年9月22日下水,至1908年2月1日入役。斯德丁號是同級中唯一一艘由私營造船廠承建的艦隻,於1906年在同名城市的伏爾鏗船廠架設,1907年3月7日下水,並至七個月後、即1907年10月29日投入使用。[6]
服役歷史
柯尼斯堡級艦隻在入役後主要跟隨公海艦隊共同服役,儘管斯圖加特號同時還擔任砲術教練船的職責。紐倫堡號和柯尼斯堡號分別於1910年和1914年被部署至海外。[6]其中紐倫堡號被派往東亞分艦隊[7],而柯尼斯堡號去往東非[8]。斯圖加特號和斯德丁號則同時留在德國[9]。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全部四艘艦都曾有過活躍的職業生涯,並在許多重大戰役的衝突過程中參與了行動。當戰爭爆發時,柯尼斯堡號正駐紮在德屬東非;它受命開始對該地區的英國人實施破交戰。[10]艦隻在這方面相對不成功,僅擊沉過英籍貨輪溫徹斯特城號(City of Winchester)[11]。然而,它確實在港灣奇襲了英國巡洋艦珀伽索斯號,並於尚吉巴海戰中將對手擊沉[12]。隨後,它被封鎖在魯菲吉河,最終遭兩艘英國淺水重砲艦默西號和塞文號所摧毀[13]。而柯尼斯堡號的艦砲則從艦隻殘骸中取出,並安裝在簡易砲架上,於一戰期間繼續應用於德屬東非[14]。
紐倫堡號於戰爭爆發時仍被派往東亞分艦隊,受海軍中將馬克西米連·馮·斯比指揮。該分艦隊原本以中國青島為基地,但為了對南美洲的英國商船實施破交戰而穿越太平洋。[15]1914年11月,紐倫堡號參加了科羅內爾海戰,當時一個英國分艦隊正試圖攔截德國區艦隊。它在那裡擊沉了英國裝甲巡洋艦蒙默思號。[16]接下來的一個月,在福克蘭群島海戰中,紐倫堡號遭英國裝甲巡洋艦肯特號擊沉,這是另一個英國分艦隊的成員,被派往追擊斯比的分艦隊[17]。
斯德丁號和斯圖加特號都隨公海艦隊參與了在北海的行動。斯德丁號於1914年8月出席了黑爾戈蘭灣海戰,受到的傷害相對較小。[18]兩艘姊妹艦均參加了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發的日德蘭海戰[19]。斯德丁號遭到兩次命中但至夜間沒有再受到進一步破壞[20][21];而斯圖加特號則在戰鬥中毫髮無損[22]。兩艦於1917年撤出現役,其中斯德丁號轉為擔任教練船,而斯圖加特號則於1918年被用作水上飛機母艦。它們都在戰爭中倖存了下來,並在戰後作為戰利艦被割讓予英國。兩艘艦最終於1920年代拆解報廢。[9]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