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查繼佐(1601年—1676年),初名繼佑,初字三秀,更字友三,號伊璜,又號與齋,別號東山釣史、釣玉,浙江杭州府海寧縣人,明末清初學者。
查繼佐為查大宗之子,生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七月四日。家貧多病,崇禎六年(1633年)中舉人。明亡後,隨魯王朱以海到紹興,授兵部職方司主事,在浙東地區率軍抗擊清軍。監國魯元年(1646年)清軍攻佔紹興,隱居海寧硤石東山萬石窩,改號為左尹非人。監國魯七年(1652年)於西湖覺覺堂講學,旋至杭州鐵冶嶺之敬修堂講學,從學者眾,人稱敬修先生。
康熙二年(1663年),捲入南潯莊廷鑨私刻《明史》案,列名參校,下獄論死,後因提早自首而免罪,與范驤、陸圻等三人皆獲救。遂縱情聲色[1]。晚年喜寫梅,於康熙十五年元月二十日戌時去世,年七十六。
著有《罪惟錄》、《國壽錄》、《魯春秋》、《東山國語》、《班漢史淪》、《續西廂》等。
有證據顯示查繼佐是《明史》案檢舉者。道光以後陳康祺於《郎潛紀聞》中推斷查繼佐應負主要責任,實在是違背「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則守土者不得推諉其過的原理[2]。清初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對其記載則略為平恕公允[3]。當事人陸圻的女兒陸莘行則提到其父等三人曾向學官自首[4]。《范氏記私史事》一書提到周亮工勸另一位當事人范驤檢舉明史案一事:「刻書列參評常事也,曷以知其禍而檢舉焉。得故周櫟園先生語余父曰偶見莊氏書,載闖逆入宮有禪表,下注龔鼎孳手筆。且言合肥(龔鼎孳)慕大范老子久以未獲一識為恨事,望速檢舉日後好相見也。但為首查某為人反覆勿使知可耳。」
傳言查繼佐曾濟助發跡前的吳六奇,後者因此在案發後營救前者,但是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5]。《查繼佐年譜》裡,查繼佐本人亦否認有此事,說:「葛如,方布衣野走,世傳余有一飯之恩,懷之而思報。其實無是也。是則公在時已傳其事,故公為之辨。」乾隆時詩論家吳騫也認為此傳聞事不可靠[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