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查理貝爾特一世(521年—567年3月5日),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的國王(561年11月29日—567年3月5日在位)。查理貝爾特一世是克洛泰爾一世與妻子英貢德的第三子,他的長兄貢泰爾及次兄希爾德里克,皆在他們的父親去世前的某個時候去世了。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5年2月8日) |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4年8月14日) |
556年,同父異母的弟弟克朗恩在各種場合與父親克洛泰爾一世作對,最終舉兵反叛[1]。克洛泰爾一世派遣查理貝爾特與弟弟貢特拉姆前去平定克朗恩及他的母親楚恩欣的叛亂。在進行談判時,克朗恩躲在位於利穆贊的黑山上。談判失敗後,兩軍準備戰鬥。然而,雷暴阻止了兩軍交戰,而克朗恩向他的兄弟查理貝爾特及貢特拉姆發了一封偽造信件,散佈他們父親克洛泰爾一世逝世的謠言。查理貝爾特與貢特拉姆立即返回勃艮第,以確保他們的地位。
561年,克洛泰爾一世去世,法蘭克王國被四個兒子瓜分,每個兒子統治一個獨立的王國。每個王國地理上不一定連成一片,可能包含兩個不相關的地區。四個王國都由首都所在而命名[2][3]。
567年3月5日,查理貝爾特死在南巡期間途中的波爾多附近,享年46歲左右。他死後,儘管有四個妻子,但只留下三個女兒。他的遺產被三個兄弟激烈地搶奪。568年,他的王國被劃分成三份,首都巴黎為共有,稅收也被分成三份。每個國王進入他人的領地,無需經過另外兩人的批准。此外,桑利斯沒有被分裂。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