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傳光(1910年—1980年),男,字繼耕,號浣生[2],福建閩侯人,中國植物病理學家,植物真菌病毒學家,農業教育家北京農業大學教授。

Quick Facts 林傳光, 字 ...
林傳光
Thumb
1962年
繼耕
浣生
出生1910年10月30日
 大清福建省閩縣城門鄉前宅村(今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城門村前宅)[1]
逝世1980年3月31日(1980歲—03—31)(69歲)
 美國佛羅里達州
母校康乃爾大學
職業農業科學家
政黨中國民主同盟
Close

生平

宣統二年九月二十七日(公曆1910年10月30日)出生於福建省閩侯縣,父親務農兼營商業。1929年畢業於英華中學。同年入福建協和大學生物系,1年後轉入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植物病理系,師從戴芳瀾俞大紱,1933年畢業,獲學士學位。其後留校任助教,1937年升任講師。同年赴美國深造,在康乃爾大學研究生院主修植物病理學,副修植物生理學真菌學[3]

留學期間專攻真菌孢子萌發能量問題[4]。1940年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成都金陵大學副教授、國民政府農林部專員等職。1944年再度赴美進行科學考察。1946年,受聘為國立北京大學農學院教授兼植物病理學系主任。

1949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2],擔任北京農業大學植物病理學系及植物保護系教授。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民主同盟中央文教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二、三屆北京市政治協商會議委員,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第一、二屆理事會理事,《植物病理學報》編委等職[5]

1980年3月31日逝世[6]。終年69歲。

科學貢獻

康乃爾大學深造期間,師從植物病理學家赫伯特·海斯·懷素。博士論文是《果生核盤菌分生孢子萌發與銅的毒性》[2]

曾擔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從1953年開始主持研究馬鈴薯退化問題[7]。他在研究退化受環境影響的同時也注意到病毒的侵染作用。倡導用赤黴素或硫脲處理塊莖或噴射幼芽,可以促使退化種薯發出的幼芽在基部形成壞死斑[8]

作品

著有《普通植物病理學》、《真菌學》等。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