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士院学士院主要对目前国内研究的成果进行评价和归纳,作为研究机构的色彩不是特别浓厚。该院也颁发“日本学士院恩賜奖”,“日本学士院奖”以及“爱丁堡公爵奖”。爱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是日本学士院的名誉会员。 1879年 - 東京学士会院设立(会員定额40名)。 1906年 - 帝国学士院規程公布(会員定额60名),改稱帝国学士院。
西周 (启蒙家)人共同成立明六社。翌年发行机关报《明六杂志》。翻译介绍西洋哲学、致力构筑日本哲学基础。 東京学士会院(現在的日本学士院)第2代及第4代会長、担任德國學協會學校(日语:獨逸学協会学校)首任校长。1890年成为貴族院議員。1897年1月31日死去,享年68岁。 同福澤諭吉一起,没有選擇直接将「philo
帝國學士院學士院獎中。 帝國學士院設置到初任院長就任間由東京學士會院(日语:東京学士会院)會長加藤弘之進行職務代理。 貴族院 (日本) 日本學士院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帝國學士院 帝国学士院規程第1条。 帝国学士院規程第16条。 帝国学士院規程第2条。 帝国学士院規程第5条。 帝国学士院規程第3条。
翰林院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
外山正一1887年(明治20年),任东京学士会院(日语:東京学士会院)委员。 1889年(明治22年),外山正一与原东京大学教授元良勇次郎和原东京商科高等学校教授神田乃武在芝市一同创办正则预备学校。这座高中后来改名为正則高等学校,并一直办学至今。 为推动日语罗马化,外山正一还是“罗马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