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洋基級(英語:Yankee class)核潛艇是627系列型號蘇聯第二代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艇的北約代號,此級潛艇包括了667A型「寬突鱈」(俄語:навага, 洋基I級)、667AУ型「江鱈」(俄語:Налим, 洋基I級改進型)、667AM型「寬突鱈-M」(洋基II級)。由紅寶石設計局設計,項目首席設計師Н. Ковалёв. 該級中24艘由北德文斯克造船廠建造,劃歸北方艦隊,還有10艘由列寧共青團造船廠建造,歸太平洋艦隊。該級的北約代號「洋基」為北約音標字母Y的讀音,在英文俚語中也意指「美國佬」,因為該級外形頗像美國潛艇喬治·華盛頓級。[來源請求]該級潛艇自1968年服役,是蘇聯第一種攜帶16枚彈道飛彈能與美國的戰略潛艇飛彈裝載量媲美的級別。由於消音裝置技術的提升使得洋基級H級更為安靜,但仍比當時北約的潛艇噪聲要大。一般派出3艘彈道飛彈潛艇在百慕達以東海域戰鬥值班巡邏。北約將洋基級分為3個大類:洋基I級,洋基缺口型和洋基II級。
代號 | |
---|---|
北約代號 | 洋基(Yankee) |
蘇俄代號 | 667A/AУ/AM |
蘇俄名稱 | Навага |
洋基級剛服役時被蘇聯海軍分類為戰鬥艦艇六個等級中最大的「巡洋潛艇」,1982年6月調整分類為第二大的「大型潛艇」。
古巴飛彈危機時,蘇聯由於核動力潛艇的不穩定和技術不過關造成只能調集常規潛艇前往支援。而這深深刺激了當時的蘇聯政府。在洋基級尚未服役之前,蘇俄的H級和G級所有潛艇所攜帶的彈道飛彈全部才27枚,其中一些還必須在水面上發射。而僅僅1962年,美國所有戰略潛艇所帶彈道飛彈總共達到約300枚。以上種種情況使得洋基級的研究建造提到了當時潛艇研究建造序列的第一位上。1962年洋基級正式開始研究,首艦K-137艇於1964年11月在北德文斯克開始建造,1967年11月交艇,1968年入役,所有洋基級潛艇中只有這一艘是在耐壓艇體上沒有安裝消聲瓦的。阿穆爾造船廠建造的第一艘洋基級K-339艇是於1968年2月開工,1969年12月交艇。洋基I級最後一艇於1974年12月25日交艇,全部34艘潛艇僅用了10年就建造完畢。在北德文斯克建造的K-408和K-415艇分別於1971年3月27日、1972年4月8日轉隸太平洋艦隊,轉場航行時一直未露出水面。1971年3月B·H·切爾納文海軍少將(後升為海軍上將並接替戈爾什科夫成為海軍司令)領導K-408艇前往美國海岸附近巡航,此後大量次的洋基級潛艇進入了美國附近的百慕達海區,並且至少三艘洋基級潛艇與美國潛艇發生了大大小小的相撞事故。[1]
洋基I級(Yankee I,蘇聯型號:667А,667АУ 「寬突鱈」(俄語:навага)是當時蘇聯第一種能夠攜帶多於10發彈道飛彈的核潛艇,該級能夠攜帶16發,與美國當時的戰略潛艇相同。還是蘇聯第一種在壓力殼內部而不是在指揮塔圍殼中部署彈道飛彈的潛艇。洋基I級裝備R-27zyb/SS-N-6塞爾維亞型潛射液體燃料彈道飛彈(朝鮮的舞水端飛彈的抄襲模本),射程2400公里,百萬噸級當量單彈頭。洋基級的外形與美國喬治·華盛頓級很相像但內部結構卻相差甚遠。與其他蘇聯潛艇一樣,洋基級採用雙殼體結構,大儲備浮力。耐壓艇體直徑約9.4米。這個直徑從洋基I級一直沿用到德爾塔III級,直到德爾塔IV級才稍微增大一些。洋基級系列開始使用指揮圍殼舵,取消了首水平舵。這種圍殼舵使得潛艇可以在無傾斜的情況下改變下潛深度從而簡化了潛艇深度控制操作,有利於發射飛彈。
洋基級的導航系統由「Sigma-667」升級為「Tobol-667A」(К-26, 32, 207, 216四艇除外),通信系統在1970年後為「Molniya」,1974年後升級為「Molniya-L」。
洋基級的一些未實現的型號計劃:
667АУ「江鱈」(俄語:Налим)型,是把667A原型的單彈頭百萬噸級當量的SS-N-6彈道飛彈換為改型的SS-N-6 mod 2(蘇聯型號Р-27У)三枚20萬噸當量集束式再入子彈頭彈道飛彈,射程也從2400公里增加到3000公里。相應的整套發射系統為Д-5у. 慣性導航系統升級為 「Тобол」型號. 1971年6月10日蘇聯政府批准該型號項目研製啟動,1972年12月,蘇聯海軍潛艇第19支隊收到667АУ型首艇К-228號,隨後到1973年8月在K-228上做了20次發射試驗均取得成功,1973年12月11日正式簽署接收K-228入役證書,1974年1月4日Д-5у系統投入戰鬥值班。北約仍把這一重大改型統稱為洋基I級。
該型號共有14艘,其中4艘為建造下水時已經為667АУ型(K-446、451、436、430),10艘為667A型潛艇升級改裝。在星造船廠改裝了K-137、K-214、K-241、K-245、K-444共五艘;遠東的Vilyuchinsk SRZ-49工廠改裝了K-258號潛艇。K-26、K-219、K-252、K-228、K-241也是由667A型升級。
洋基II級(667AM 「寬突鱈-M」)是基於洋基I級的改裝型號,用於測試驗證SS-N-17固體彈道飛彈。只有一艘洋基I級潛艇K-140改為了洋基II級, 換裝了SS-N-17固體燃料彈道飛彈,這也是蘇聯第一種固體燃料潛射彈道飛彈。K-140艇於1972年11月4日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廠開始改裝,1976年9月4日開始出廠驗收測試,1976年12月26日在白海坎達拉克沙灣50米水下以5節航速發射SS-N-17飛彈,這是蘇聯第一次潛射固體飛彈試驗。1977年共發射7次,僅有一次成功。1978年發射六次,大多數都取得成功。1979年9月通過國家考試,包括從新地島試驗站向堪察加發射兩枚飛彈全程打靶。洋基II級發射時不必向發射筒內注水,所以潛艇也能在水面發射飛彈。由於飛彈比SS-N-6更重,因此改裝後的洋基II級只有12部彈道飛彈發射管,水面排水量8800噸,水下排水量9684噸。受美蘇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影響,K-140艇於1990年4月19日除役並在北德文斯克予以長期封存。1997年-1998年拆解。另有一種說法是K-140艇於21.06.1977-2.02.1978改裝為667AM[2].
667AT型「梨」(俄語:Груша)巡弋飛彈核潛艇,北約稱之為「洋基 缺口」級(英語:Yankee Notch)。由洋基I級改裝而成。首次露面於1983年。星造船廠改裝了四艘:K-26, K-253, K-395, K-423;太平洋艦隊的恆星造船廠改裝了三艘:K-408, K-236(未完成), K-399(未完成)。舯部的彈道飛彈發射艙室被整體切割下來,換成了裝有8個533毫米的魚雷發射管用於發射巡弋飛彈的艙室並在艇身出現「缺口」。改裝後的洋基缺口型可以攜帶32-40枚射程達2500公里的SS-N-21型戰略巡弋飛彈或額外的魚雷。 還換裝了先進導航系統Тобол-667АТ。這些缺口型潛艇的戰鬥任務從戰略核打擊變為了核常兼備的戰役戰術角色。洋基缺口型由於攜帶的是巡弋飛彈而不被美蘇限制戰略武器條例所限制。改裝後艇身長度增加12米到141.5米,水下排水量也增大到了9684噸。這次核潛艇改型是在美蘇第二輪限制戰略武器談判於1979年簽署協定,雙方各種類型的戰略武器發射載具限制在2,250個(不限制巡弋飛彈)。蘇聯要把有限的彈道飛彈核潛艇的名額留給新銳的德爾塔級,又不願輕易報廢洋基級核潛艇,因此就有了種種改型改任務的努力。裝備了6枚防空飛彈「Strela-2M」, 艏部6部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攜帶14枚魚雷(USET-80, SET-65, SAET-60M, 53-65M, URPK-6 「Vodopad-PL」 (83R, 84R)), 原來的2部400毫米魚雷發射管被撤除。航速水面15.3節,水下25節;增加兩部渦輪發電機2x3000 kW, 定員115人(34名軍官), 聲納系統MGK-400「Rubikon」, 探雷聲納MG-519 「Arfa」, 水聲測速儀MG-553「Shkert」, 本艦空泡檢測儀MG-512 「Vint」, 戰鬥信息控制系統MVU-132AT 「Omnibus-AT」, n導航系統「Tobol-AT」, 通信系統「Molniya-LM1」
667M型「仙女座」巡弋飛彈核潛艇,北約稱為「洋基挎斗車」(英語:Yankee sidecar), 只有一艘K-420號。攜帶12枚SS-NX-24核戰鬥部巡弋飛彈. SS-NX-24是一種試驗型號,具有3馬赫高超音速突防、射程5000公里,攜帶2枚核彈頭。發射系統為「隕石-M」. 1976年12月9日蘇聯部長會議決定開展海基潛射超音速巡弋飛彈項目,1979年9月25日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廠開始改裝K-420號潛艇,切除舯部的彈道飛彈艙室,在耐壓艙與非耐壓艙之間兩側各布置6具發射管。1983年12月26日在巴倫支海首次發射。1984年進行了21次發射。1990年2月17日出廠。1994年5月7日退役。改型後的排水量水面10,500噸,水下13,650噸;長152米,寬14.7米,吃水8.7米; 航速水面15節,水下25節; 定員112人(45名軍官), 雷達系統MRK-50「Kaskad」, 敵我識別系統「Khrom-KM」, 聲納系統MGK-400「Rubikon」, 探雷聲納MG-519「Arfa」, 水聲測速儀MG-553 「Shkert」, 本艦氣泡檢測儀MG-512 「Vint」, 回聲探測器EW MG-518 「Sever」, 導航系統「Tobol-AT」, 通信系統「Molniya-LM1」。
特種核潛艇09774(667AH)型,北約稱洋基加長級(英語:Yankee Stretch)。也是受美蘇第二輪限制戰略武器談判影響而減少洋基級彈道飛彈核潛艇而立項。該型只有一艘,由洋基I級彈道飛彈潛艇K-411號於1983年10月20日進入星造船廠改裝,1990年12月30日下水,1991年入役。排水量水面9408噸,水下10950噸;長162.5米,寬11.7米,吃水8.3米;去除了所有武器;航速水面13,2節,水下21,9節;裝2台柴油發電機各500kW;定員106人 (42名軍官);聲納系統為MGK-300「Rubin」, 探雷聲納為MG-509 「Radian」. 它是Paltus級微型潛艇的母艦, 用於大洋調查研究、搜救、水下情報搜集等。1998年9月8日授予艇名「奧倫堡」。2009年1月17日進入星造船廠拆解。
特種核潛艇667AK 09774型"軸突-1"(潛艇拖曳聲納線陣的外形很像神經細胞的軸突),北約命名為「洋基-吊艙」級(英語:Yankee Pod)或「洋基SSAN」(意為:輔助型核潛艇). 只有一艘,為從洋基I級改型的K-403號, 1979年進入星造船廠開始改裝,排水量水面8675噸/水下9190噸,尺寸為151.8x11.7x7.9米, 去除所有武器, 航速水面16.5節水下27節, 定員120人(57名軍官), 自持力100天. 安裝測試為蘇聯第三代阿庫拉級核潛艇設計的聲納系統,包括聲納系統MGK-500「Skat」, 探雷聲納MG-509「Radian」, 導航系統「Medvedica」, 通信系統「Molniya-LM」。1983年出廠開始海試。
1985年,紅寶石設計局開始著手試驗第四代核潛艇的聲納系統的667А 09780型「軸突-2」項目. 1987年8月6日,洋基I級K-415號開始在濱海邊疆區大卡緬的恆星造船廠改裝。1988年由於經費削減,決定在「軸突-1」項目結束後繼續利用K-403號潛艇執行「軸突-2」項目,K-415號潛艇的改裝中止。1991年-1995年10月23日,K-403在星造船廠改裝,安裝了聲納系統「Irtysh-Amfora」, 導航系統「Simfoniya」,1996-2000年,執行聲納系統海試。1997年7月30日命名為「喀山號」。2005年12月9日該艇退役。
# | 型號 | 造船廠 | 開工 | 下水 | 服役 | 改型 | 結局 |
---|---|---|---|---|---|---|---|
K-137 | 667A, 667AУ | 北德文斯克造船廠 | 4/11/1964 | 11/9/1966 | 6/11/1967 | 6.01.1984-18.09.1985 | 3/4/1994退役,拆解[3] |
K-140 | 667A, 667AM | 北德文斯克造船廠 | 19/9/1965 | 23/8/1967 | 30/12/1967 | 4/11/1972-4/9/1976 | 9/4/1990退役,拆解[4] |
K-26 | 667A, 667AУ, 667AT | 北德文斯克造船廠 | 30/9/1965 | 23/12/1967 | 3/9/1968 | 13.11.1983-1985 | 17/7/1988退役,拆解[4] |
K-32 | 667A | 北德文斯克造船廠 | 25/2/1966 | 25/4/1968 | 26/10/1968 | 無 | 19/4/1990退役,拆解[4] |
K-216 | 667A | 北德文斯克造船廠 | 6/6/1966 | 6/8/1968 | 27/12/1968 | 無 | 17/7/1985退役,拆解[4] |
K-207 | 667A | 北德文斯克造船廠 | 4/9/1966 | 20/9/1968 | 30/5/1968 | 無 | 30/5/1989退役,拆解[4] |
K-210 | 667A | 北德文斯克造船廠 | 16/12/1966 | 29/12/1968 | 6/8/1969 | 無 | 17/7/1988退役,拆解[4] |
K-249 | 667A | 北德文斯克造船廠 | 18/3/1967 | 30/3/1969 | 27/9/1969 | 無 | 17/7/1988退役,拆解[4] |
K-253 | 667A, 667AT | 北德文斯克造船廠 | 26/6/1967 | 5/6/1969 | 28/11/1969 | 17/5/1984-20/12/1985 | 1/9/1994退役,2004年拆解[4] |
K-395 | 667A, 667AT | 北德文斯克造船廠 | 8/9/1967 | 28/7/1969 | 5/12/1969 | 24/6/1988-30/12/1991 | 1/9/2002退役拆解[4] |
K-399 | 667A | 列寧共青團造船廠 | 23/2/1968 | 23/6/1969 | 24/12/1969 | 18/1/1982升級667AT未完成 | 19/4/1990退役,拆解[4] |
K-408 | 667A, 667AT | 北德文斯克造船廠 | 20/1/1968 | 10/9/1969 | 25/12/1969 | 8.07.1983-10.05.1984 | 17/7/1988退役,拆解[4] |
K-411 | 667A, 667AH | 北德文斯克造船廠 | 25/5/1968 | 16/1/1970 | 31/8/1970 | 10/1983-12/1990 | 2004年退役,2009年拆解 |
K-418 | 667A | 北德文斯克造船廠 | 29/6/1968 | 14/3/1970 | 22/9/1970 | 無 | 17/3/1989退役,拆解[4] |
K-420 | 667A, 667M | 北德文斯克造船廠 | 12/10/1968 | 25/4/1970 | 29/10/1970 | 1979-1990 | 7/5/1994退役拆解[4] |
K-423 | 667A, 667AT | 北德文斯克造船廠 | 13/1/1969 | 7/4/1970 | 13/11/1970 | 16.10.1978-27.12.1987 | 7/5/1994退役,拆解[4] |
K-434 | 667A | 列寧共青團造船廠 | 23/2/1969 | 29/5/1970 | 30/11/1970 | 無 | 17/3/1989退役,拆解[4] |
K-426 | 667A | 北德文斯克造船廠 | 17/4/1969 | 28/8/1970 | 22/12/1970 | 無 | 19/4/1990退役,拆解[4] |
K-236 | 667A | 列寧共青團造船廠 | 6/11/1969 | 4/8/1970 | 27/12/1970 | 23/11/1979升級667AT未完成 | 1/9/1990退役,拆解[4] |
K-415 | 667A | 北德文斯克造船廠 | 4/7/1969 | 26/9/1970 | 30/12/1970 | 無 | 6/8/1987退役,拆解[4] |
K-403 | 667A, 667AK, 09780 | 北德文斯克造船廠 | 18/8/1969 | 25/3/1971 | 12/8/1971[4] | 1979-1983, 1991-1995 | 12/1/2004年退役,2009年拆解[5] |
K-389 | 667A | 列寧共青團造船廠 | 26/7/1970 | 27/6/1971 | 25/11/1971 | 無 | 19/4/1990退役,拆解[4] |
K-245 | 667A, 667AУ | 北德文斯克造船廠 | 16/10/1969 | 9/8/1971 | 16/12/1971 | 1976-1977 | 14/3/1992退役,拆解[4] |
K-219 | 667A, 667AУ | 北德文斯克造船廠 | 28/5/1970 | 8/10/1971 | 31/12/1971[4] | 1975 | 3/10/1986失火沉沒 |
K-252 | 667A, 667AУ | 列寧共青團造船廠 | 25/12/1970 | 12/9/1971 | 31/12/1971 | - | 17/3/1989退役,拆解[4] |
K-214 | 667A, 667AУ | 北德文斯克造船廠 | 19/2/1970 | 1/9/1971 | 8/2/1972 | 26.04.1979-14.08.1980 | 24/6/1991退役,拆解[4] |
K-228 | 667A, 667AУ | 北德文斯克造船廠 | 4/9/1970 | 3/5/1972 | 30/9/1972 | - | 3/9/1994退役,拆解[4] |
K-258 | 667A, 667AУ | 列寧共青團造船廠 | 30/3/1971 | 26/5/1972 | 30/9/1972 | 1974-1975 | 16/6/1991退役,拆解[4] |
K-241 | 667A, 667AУ | 北德文斯克造船廠 | 24/12/1970 | 9/6/1972 | 23/12/1972 | 23.04.1984-27.08.1984 | 16/6/1992退役,拆解[4] |
K-444 | 667A, 667AУ | 北德文斯克造船廠 | 8/4/1971 | 1/8/1972 | 23/12/1972 | 15.09.1982-14.03.1992 | 30/9/1994退役,拆解[4] |
K-446 | 667AУ | 列寧共青團造船廠 | 7/11/1971 | 8/8/1972 | 22/1/1973 | 無 | 17/3/1993退役,拆解[4] |
K-451 | 667AУ | 北德文斯克造船廠 | 23/2/1972 | 29/4/1973 | 7/9/1971 | 無 | 16/6/1991退役,拆解[4] |
K-436 | 667AУ | 列寧共青團造船廠 | 7/11/1972 | 25/7/1973 | 5/12/1973 | 無 | 14/3/1992退役,拆解[4] |
K-430 | 667AУ | 列寧共青團造船廠 | 27/7/1973 | 28/7/1974 | 25/12/1974 | 無 | 12/1/1995退役,拆解[4]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