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出生于韩国的东北抗日武装领导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紅光(朝鮮語:리홍광/李紅光,1910年8月27日—1935年5月12日),原名李弘奎,曾用名李弘海、李義山,朝鮮族,東北抗日聯軍將領,磐石游擊隊主要創始人,歷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參謀長,第一軍第一師師長兼政委,2014年9月1日,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1]:5[2]
1910年8月27日,李紅光出生於朝鮮京畿道龍仁郡一個農民家庭,是家中長子,有一個妹妹和三個弟弟。1921年,李紅光上小學二年級時,因打抱不平,與日本警察的兒子打架而被日式學校開除學籍。此後他跟隨祖父學習漢語,因而通曉朝、日、漢三種語言。1925年,他隨家人遷居吉林省磐石縣小城子五間房村(今紅光村),1926年搬至伊通縣三道溝流沙嘴子。[1]:5[3]:80
1927年,李紅光開始參加農民運動,加入了朝鮮共產黨領導的農民同盟會[4]:30[5]。1930年8月,他受中共磐石縣委託成立了「磐石勞動農民赤衛隊」,隊員人數從最初的10幾人,發展到20多人。同年9月,李紅光在伊通縣三道溝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他被任命為中共雙(陽)伊(通)特支組織委員,並當選磐石中心縣委委員。此後,李紅光從伊通縣搬至磐石縣[1]:11[3]:80[6]:70。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磐石中心縣委根據中共滿洲省委組建抗日武裝的指示,於同年12月將李紅光的磐石勞農赤衛隊與保護磐石縣委機關的特務隊合併成立「磐石赤色游擊隊」。李紅光任隊長,李松波任政委[1]:11[7]。1932年2月至5月間,磐石赤色游擊隊先後參加了「二·九」、「四·三」、「五·一」、「五·七」、「五·八」等反日鋤奸運動,處死漢奸地主50餘名,解救被捕反日人員30餘名,清除了呼蘭集場子(今呼蘭縣)的「保民會」組織[1]:6[7]。
1932年初,中共滿洲省委先後派吉林市特支書記張振國(張玉珩)、北滿地委作兵運工作負責人楊君武、滿洲省委軍委書記楊林到磐石縣開展建立抗日武裝的工作。李紅光參加了軍政培訓。同年6月4日,「磐石赤色游擊隊」被改編為「磐石工農反日義勇軍」(簡稱「磐石義勇軍」),張振國和楊君武分任總隊長和政委[8]:34-35[9]:10-13。李紅光在總部任參謀[1]:7。受左傾思想的影響,磐石義勇軍在戰鬥中損失慘重,很快陷入困境,同年8月不得不取消義勇軍的隊號與「常占山林抗日隊」合併。同年10月,由於與山林隊政治信仰的差異,義勇軍旋即脫離常占隊[9]:13-18[8]:36-37。
1932年11月,中共滿洲省委候補委員、軍委代書記楊靖宇將義勇軍改編為「中國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簡稱「南滿游擊隊」)。1933年1月中旬,楊靖宇重整再次受重挫的隊伍,設三個大隊和一個教導隊,李紅光被任命為教導隊政委。經過四次反圍剿鬥爭後,磐石抗日游擊根據地於1933年2月至3月間基本形成[3]:82[8]:38-39。同年7月20日,南滿游擊隊聯合其它抗日山林隊在樺甸威虎山成立「抗日聯合軍參謀部」,楊靖宇任政委,李紅光任參謀長。同年8月中旬,抗日聯合部隊攻打呼蘭集場子擊斃漢奸高錫甲、日軍軍官中島等10人,傷15人[3]:83-84[1]:7-8。
1933年9月18日,南滿游擊隊在玻璃河套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楊靖宇任師長兼政委,李紅光任參謀長[9]:47[8]:82。同年10月,日軍對磐石抗日根據地發動了大規模的討伐。李紅光和楊靖宇率獨立師主力南下開闢新的游擊區。同年11月24日,李紅光率一個突擊排與韓浩的三團南北夾擊夜襲邵本良部隊駐地柳河縣三源浦,全殲一個連,活捉了日本駐通化領事館總稽查,並繳獲大量軍用物資。同年12月下旬,獨立師通過調虎離山又智取涼水河等集鎮。此後,獨立師北上濛江,途經金川縣密林時遭包圍,苦戰3日也沒能脫身。危急時刻,李紅光奉命喬裝成日軍大尉帶領40名戰士刀劈日軍中尉,繳械日軍連,幫助獨立師衝出重圍[1]:15-16[3]:84-85。
1934年初,獨立師到達濛江那爾轟後,李紅光在半個月時間聯合了17支抗日隊伍。同年1月21日,獨立師與其它抗日武裝隊在臨江縣三岔子成立「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楊靖宇任總指揮,李紅光任參謀長。同年8月,李紅光與楊靖宇根據獲得的情報,在通化二密河炸死了日軍高級鐵板大佐,俘虜了幾十名日軍,並繳獲150餘件輕重武器和軍用物資。經過近1年的戰鬥,獨立師在東南滿10幾個縣開闢了游擊區,隊伍人數也發展到七、八百人。[3]:85-86[1]:16-17[6]:79-80
1934年11月7日,獨立師在臨江縣四道岔擴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楊靖宇任軍長兼政委。李紅光任第一師師長兼政委。1935年2月,李紅光借鴨綠江冬季封凍時機率部襲擊朝鮮平安北道厚昌郡東興鎮,並繳獲大批物資返回。本次戰鬥是普天堡戰役以外唯一的抗日部隊渡過鴨綠江作戰的案例[10]:91[1]:9。1935年4月下旬,李紅光根據情報帶領少年營和三團在駝腰嶺活捉了通河縣縣長徐偉儒和日本參事官等十餘人[1]:9[3]:87。1935年5月,李紅光率少年營和五團奉命去本溪、桓仁等地組建騎兵隊。在行經興京縣橙廠東面老嶺時,他的隊伍與日軍守備隊遭遇。李紅光在戰鬥中胸部中彈,被戰友抬至密營後經搶救無效犧牲,時年26歲[1]:9[6]:81-82。
楊靖宇在李紅光犧牲後稱:「李紅光是難得的將才,他的犧牲是東北人民革命軍的重大損失。」1946年3月10目,《東北日報》社論說:「中華民族永垂不朽的偉大民族英雄⋯⋯李紅光就是這一部民族英雄史詩的導演人。」東北抗日聯軍將領韓光曾說:「楊靖宇作為東北抗日聯軍的領導人,在思想、政治、軍事,以及為人等方面近乎完人。但最突出的,還是李紅光的軍事才能... ...談到楊靖宇的軍事才能時,不應忘記李紅光。」[11]
1938年2月,毛澤東在延安會見美國合眾社記者時稱:「中國共產黨和東三省抗日義勇軍都有密切聯繫。例如有名的義勇軍領袖楊靖宇、趙尚志、李紅光等,他們都是共產黨員,他們堅決抗日,艱苦奮鬥的成績,是人所共知的」,將李紅光與楊靖宇、趙尚志三人並稱為有名的義勇軍領袖。[12][1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