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琩[1][2](720年—775年),唐朝唐玄宗第十八子,生母武惠妃,初名李清,開元十三年(725年)封壽王,二十三年,改名李琩,他的第一任王妃楊氏後來成為父親的貴妃,是為楊貴妃。
生平
李琩初名李清。母武惠妃從開元元年得玄宗寵愛,所生的兒子全部夭折。所以,李琩生時,玄宗交給兄寧王李憲之邸宅,李憲之妃元氏撫育、餵乳,把李琩當成己子,未封王。十數年間,李琩一直住在寧王宅。宮中呼之為十八郎。
李琩七歲時,他拜謁兄長永王李璘,符合儀禮,玄宗看出了他的才能。開元十三年(725年)三月,封壽王,入宮中。開元十五年(727年),遙領益州大都督、劍南節度大使。二十三年(735年),加開府儀同三司,改名李琩。十二月,納楊氏為王妃。不久,武惠妃與李林甫計劃擁立他為太子。二十五年(737年),太子李瑛被廢,與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同日被迫自殺,張九齡爭之未果。同年,武惠妃去世。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李林甫等人積極擁立李琩,高力士推薦皇三子李璵(李亨)為太子。
在母親武惠妃逝世後,玄宗妃嬪中「無當帝意者[3]」,他的妻子楊氏逐成為玄宗的新寵。開元廿八年(740年),玄宗命楊氏出家為女道士。他與楊氏的婚姻結束,沒有正式的史料顯示兩人曾有子女,民間傳奇稱有一女。
開元廿九年(741年),寧王李憲去世,他視李憲為義父,服喪以報其恩。天寶四載(745年),韋昭訓之女韋氏為壽王妃,同時,前妻楊氏被皇帝立為貴妃。
至德元年(756年),安史之亂爆發後,玄宗奔蜀,李琩與之同行。途上,陳玄禮兵士凌遲處死了楊國忠、逼玄宗賜死楊貴妃,玄宗命李琩撫慰兵士。玄宗命皇太子李亨留下抗敵,後來李亨自行稱帝,是為唐肅宗,尊玄宗為太上皇。
家庭
- 德陽郡王李僾
- 濟陽郡王李伓
- 廣陽郡王李偡(李倛),鴻臚卿同正員
- 薛國公李伉
- 滕國公李侑
- 國子祭酒李傑
- 李芙蓉奴,長女,封雲安縣主
- 第六女,贈清源縣主[5]
- 李應玄,第二十二女,貞元二年封陽城縣主,嫁翼王府長史丘運時
- 嗣壽王李存志(其孫,父不詳)
延伸閱讀
[編]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