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傑明量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性別取向量表(英語:Sex Orientation Scale,簡稱SOS)是哈利·班傑明於1966年提出的一種分類方法,旨在對出生時被指定為男性的人群中異裝癖易性癖的各種形式和子類型進行分類與理解。[1][2]這是一個七點量表,其中包含三種類型的異裝癖、三種類型的易性癖,以及一個代表典型男性的類別。此量表類似於和性取向相關的金賽量表,後者同樣分為七個類別。[3]

與金賽對性取向的理解類似,班傑明認為性別認同性別表現的本質並非離散的刻度,而是一個具有多種變化的光譜或連續體。然而,班傑明量表並不反映現代對性別認同的理解,[4]並且作為當代診斷工具的實用性有限,[5]尤其是因為它將性別認同性取向混為一談。

班傑明擔心為患者進行性別肯定手術的外科醫生可能面臨法律後果,因此在決定是否推薦某人接受手術時,他側重於患者是否能夠成功融入目標性別社會,以及是否不太可能對自己的決定感到後悔——此外,還要求患者擁有穩定不變的性別認同[6]

性別取向量表(SOS)

班傑明區分了異裝癖易性癖同性戀。他將異裝癖定義為穿著或表現為異性,但對自身生殖器沒有不適感。相較之下,變性者則對自身身體感到極度不適,並尋求醫療介入,以便能夠以異性身份生活。變性者常覺得自己「生錯了身體」。基於這一區分,班傑明創建了一個七點量表,稱為「性別取向量表」,靈感來自阿爾弗雷德·金賽的性取向量表。「類型〇」指的是對自身性別沒有任何矛盾的人,即現代術語中的「順性別者」。其餘類型一至六則構成從異裝癖到易性癖的光譜,兩者分別處於量表的兩極。

生理性別與性別角色的迷失與猶豫(男性)

更多資訊 群組, 類型 ...
群組 類型 名稱 金賽量表
偽異裝癖 0–6
戀物性異裝 0–2
真異裝癖 0–2
易性癖(非手術) 1–4
真易性癖(中等強度) 4–6
真易性癖(高強度) 6
關閉

班傑明指出:「必須再次強調,剩下的六種類型並非且永遠無法被明確區分。」[1]

班傑明補充了一條警告:

「此處的意圖在於指出對於異裝癖與易性現象或許存在多種概念及分類方式。未來的研究與觀察或許能夠確定哪一種分類方式最為接近真相,進而有可能獲得對其成因的理解。」[1]

班傑明的量表參考並使用了阿爾弗雷德·金賽的性取向量表,以區分「真易性癖」與「異裝癖」。[7]

現代觀點

當代對於性別認同與分類的看法與哈利·班傑明最初的觀點存在顯著差異。[8]性取向現今已不再被當作診斷標準,亦不再用於區分變性者異裝者以及其他形式的非常規性別行為與表現。現代觀點還將戀物性異裝症排除在跨性別認同與分類範疇之外,原因在於這種類型的異裝癖性別表現或認同並無關聯,而是一種明確的性現象,最為常見於既非跨性別亦非同性戀的人群。班傑明的量表是針對異性戀跨性別女性所設計,因此跨性別男性的認同無法與這些類別相對應。[9]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