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餅,是一種中秋節的應節糕餅,香港與台灣均有月光餅一詞,惟同名而有不同含義。
香港
香港月光餅,專指一種中秋糕餅;於1840年代在香港出現。香港的月光餅的材料是白砂糖與麵粉,形似炒米餅,入口溶化,味道似雲片糕。
台灣月光餅
台灣「月光餅」一可專指客家「月華餅」[1],又可泛指台式月餅與臺式漢餅;故範疇廣泛,舉凡在中秋節祭祀時,圓形的食物或糕餅皆可作為「月光餅」上供。
月光餅又有中秋餅、團圓餅等名,各地又衍伸出宜蘭「菜餅」,南台灣「麻糬餅」、「香餅」、「蕃薯餅」、北台灣「肉餅」、「台灣大餅」、「狀元餅」、新竹「竹塹餅」、台東「封仔餅」、客家「月華餅」、澎湖「冬瓜糕」等種類。現今馬祖「繼光餅」以及綠豆糕、鳳梨酥、蛋黃酥等糕點亦為中秋月光餅[2]。
月華餅、月光餅(臺灣客家語 : Ngied gongˊbiangˋ , Ngied faˇbiangˋ)俗稱:客家月餅。揉合米粉、白糖、芝麻、花生或蕃薯等食材烘製而成,再印上紅色的吉祥圖案,象徵著平安圓滿[3]。舊時月光餅尚非現代概念的月餅,受近代日治時期工業化、戰後移民文化、美援麵粉引進與產業現代化,逐漸融匯成現代台式月餅文化。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