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效應(英語:Mandela Effect),是一種都市傳說陰謀論,指集體記憶不符史實[1][2][3]支持這一論點的人認為我們的生活已經從原本的平行宇宙透過時空跳躍進入現在的平行宇宙,而反對者則認為這並不存在。目前,主流科學界認為此效應是錯誤記憶的一種體現[4][5]

favicon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背景與歷史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34 sources

語源

曼德拉效應一詞來源於2010年一位愛好超自然現象的美國部落客、自稱為「超能力研究者」的菲安娜·布梅(Fiona Broome)[6],她發現自己記憶中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應該在20世紀80年代已經在監獄中死亡」,並記得他的喪禮情況,包括曼德拉遺孀在喪禮上的致詞內容,但現實是曼德拉沒有在20世紀80年代死在獄中,後來更被釋放,最後更當上南非總統,在2010年他仍然在世,直到2013年才逝世[7][8][9]。對於這段曼德拉死在20世紀80年代的記憶,布梅聲稱並非只存在於她個人的記憶內,她發現「有數千人」分享他們亦擁有與她相同的記憶。

心理醫生約翰·保羅·加里森認為,許多關於「曼德拉效應」的記憶是人們在閱讀這一陰謀論時捏造出來的,「一旦(捏造)存在,看上去好像這一記憶自始至終便一直存在。」[10]導致「曼德拉效應」理論的創始人菲安娜·布梅在遇見一些與她記憶相左的人後,使其開始猜想很多人也會有這樣的記憶錯誤。2012年,她聲稱一本叫Berenstain Bears的兒童書的真實名稱為「Berenstein Bears」(『a』成了一個『e』)。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5 sources

虛假記憶

Thumb
博洛尼亞中央車站的時鐘,是一個集體錯誤記憶的主題。

虛假的記憶有時會被多人分享,這有時被稱為曼德拉效應[4][5],一個突出的例子來自2010年的一項研究,該研究對熟悉博洛尼亞中央車站時鐘的人進行了調查,該時鐘在1980年8月的博洛尼亞大屠殺爆炸事件中被損壞。在研究中,92%的受訪者記得自爆炸事件後時鐘一直停擺,而事實上,時鐘在襲擊發生後不久就被修復了。幾年後,時鐘又被停了下來,並被設定為爆炸案的時間,以紀念和緬懷爆炸案。 其他此類例子還包括記憶中貝倫斯坦熊(Berenstain Bears)的名字被拼成了(Berenstein)[11][12],美國服裝品牌織布機果實(Fruit of the Loom)的標誌上有一個玉米花[13],以及1990年代存在一部由喜劇演員辛巴達主演精靈,名為《Shazaam》的電影[14]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5 sources

其它虛假記憶例子

科學家認為,這些都是由影響多人和家庭的類似認知因素形成的虛假記憶的例子[15][16][17][18][19][20],如社會和認知強化的不正確記憶[21][22]或虛假的新聞報道和誤導性的照片影響了基於這些記憶的形成。[23][22][24][25]例如:《Shazzan英語Shazzan》的錯誤記憶被解釋為1994年在電視上介紹《水手辛巴達》電影時,這位喜劇演員穿著類似精靈的服裝[26][27],以及1996年一部類似的電影《Kazaam英語Kazaam》中由沙奎爾·奧尼爾扮演的精靈的混淆記憶[25][14];但實際上《Shazaam》是在20世紀60年代漢納巴伯拉動畫一個關於精靈的動畫系列[28]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24 sources

美國

favicon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歐洲

中國

  • 愛我中華歌詞[32]
  • 李小龍在《精武門》中的台詞[14]
  • 動畫魔方大廈[14]
  • 鋼琴家郎朗是殘疾人
  • 1986版電視劇《西遊記》羊力大仙下油鍋事件
  • 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第一句是「兩個黃鸝鳴翠柳」還是「兩隻黃鸝鳴翠柳」
  • 孟子》的一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原文是「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還是「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33][34][35]
  • 電視劇《甄嬛傳》裡有沈眉莊用明火燒傷自己的鏡頭,後來被刪了。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5 sources

香港

馬來西亞

  • 演員米納·哈希姆馬來語Minah Hashim被傳在1969年五一三事件期間被殺,但她之後卻出演由巨星比·南利執導的電影《Gelora》(1970年)和《Putus Sudah Kaseh Sayang》(1971年)[36]
favicon
1 sources

人物

favicon
1 sources

日本

favicon
1 sources

爭議與討論

favicon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物理學

「曼德拉效應」理論的創始人、美國超自然現象博客菲安娜·布梅(Fiona Broome)認為這麼多人同時記得曼德拉在20世紀80年代死在獄中未必是巧合的錯誤,可能涉及不同的平行宇宙[38]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於2009年進行大型強子對撞機量子電腦的實驗,「曼德拉效應」因此被扯上了關係,但至今從未被任何科學權威證實。CERN的發言人稱:「CERN的研究引起人們的遐想,這也是CERN在世界各地許多科幻作品甚至電影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原因……這些遐想不應該與實際的科學研究相混淆。」[39]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宗教界

自2017年起,香港一間教會組織錫安教會在其下轄YouTube頻道「ziondaily」發佈一系列有關曼德拉效應的影片[40]

favicon
1 sources

評價

favicon
1 sources

支持派

新時代運動系列人士,例如:巴夏、科里、班傑明、COBRA等研究外星人的團體,則把這個視為「全世界將迎接外星人的到來」的預兆。很多人都發覺記憶大面積的與事實有出入的現象,這正是平行宇宙之間互相交錯的表現[41];而且不僅僅在發源地美國,並且在中國大陸俄羅斯、不同文化的日本、遠離美國的歐洲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favicon
1 sources

反對派

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教授大衛·施米德認為,如同曼德拉效應一般的陰謀論切中了人們「想要找到世界機理的解釋」的欲望,然而世界的運作卻常常不如陰謀論者想像的那樣簡單,不過現在未有科學方法證明有無平行宇宙的存在。[14]他們還說該理論的創始人菲安娜·布梅自稱是一位「超能力研究者」,在遇見一些與她記憶相左的人後,開始猜想很多人也會有這樣的記憶錯誤。

心理醫生約翰·保羅·加里森認為,許多關於「曼德拉效應」的記憶是人們在閱讀這一陰謀論時捏造出來的。「一旦(捏造)存在,看上去好像這一記憶自始至終便一直存在。」[10]儘管該理論的熱衷者給出了很多可能性,比如歐洲核子研究組織操縱時空扭曲現實,但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此類情況是真實存在的[18]

參考條目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