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滃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暈滃法是繪製地圖時,用不同長短、粗細和疏密的線條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坡度低平和緩的地方,用細長稀疏的線條表示; 坡度陡峭的地方,則用粗短密集的線條表示。

雅克·卡西尼最早在地圖繪製中使用暈滃法[1]。1799年,奧地利軍人萊曼(Johann G.Lehmann) 統一了暈滃法標準,明確提出了根據傾斜度來調整羽毛密度的方法[2]。到19世紀,已經成為一種廣泛採用的地形起伏表示法[3]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