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器(英語:display device或monitor)是一種輸出裝置,用於顯示影像及色彩。常見的顯示器是電腦電視的螢幕。電子視覺顯示器的常見應用是電視機或計算機監視器[1]

一款LG寬螢幕液晶電腦顯示器

歷史

最早的顯示器是1922年的陰極射線管(CRT)。

Apple I首次為電腦帶來顯示器的概念,而不僅僅是一台充滿訊號燈的大盒子。[2]

現在已經發展為LCD顯示器、OLED顯示器。

螢幕尺寸

螢幕尺寸依螢幕對角線計算,通常以英吋(inch)作為單位,現時一般主流尺寸有17"、19"、21"、22"、24"、27"等,指螢幕對角線的長度。常用的顯示器又有標準螢幕(窄螢幕)與寬螢幕,方螢幕長寬比為4:3(還有少量比例為5:4),寬螢幕長寬比為16:10或16:9。在對角線長度一定情況下,寬高比值越接近1,實際面積則越大。

寬螢幕比較符合人眼視野區域形狀。

顯示器分類與特性

效能指標

顯示器的效能一般由以下效能指標決定:(和通常使用的單位)

  • 螢幕尺寸(一般採用英吋)
  • 可視面積
  • 實際面積
  • 縱橫比(水平:垂直,較常見為4:3,16:9和16:10)
  • 解析度(點/平方英吋;dpi)
  • 點距(毫米;通常為0.18-0.25mm)
  • 重新整理頻率(赫茲;Hz):一個顯示器在一秒內頁面重新整理的次數,目前主流的有60Hz、120Hz、144Hz、240Hz 。此值越大越好。
  • 亮度(流明;Lux),亮度太高會影響視力
  • 對比度:最高亮度比最低亮度
  • 能耗(瓦特;W):顯示器進入待機狀態下的能耗較小。
  • 回應時間(毫秒;ms):一個像素從活動(黑)到靜止(白)狀態,再返回到活動狀態所用的時間。數值越小越好。
  • 可視角度:在縱橫方向可以看到影像的最大角度。

多顯示器

同時連接多個顯示器到同一個顯示配接器的顯示方式。

通常分為兩類:延伸和複製。延伸是把兩個顯示器當作一個桌面處理。複製則是於兩個顯示器輸出同樣的內容。

註記:虛擬桌面是軟體技術,與顯示器這硬體無關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