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一天中的短期變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長波動是一天的長度(LOD)變化,肇因於潮汐效應,在長期的地球歷史中是漸增的,但也會在較短的時間範圍內波動。通過原子鐘和衛星雷射測距對時間的精確量測表明,LOD會發生許多不同的變化。這些細微的變化週期從幾周到幾年不等。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監測這些變化:它們歸因於地球大氣的動態與其和地球本身之間的相互作用。
在沒有外部扭矩的情況下,地球作為一個整體系統的總角動量必須是恆定的。內部扭矩是由於地核、地函、地殼、海洋、大氣和冰凍圈的相對運動和質量重新分佈造成的。為了保持總角動量恆定,一個區域的角動量變化必須由其它區域的角動量變化來平衡。
地殼運動(如大陸漂移)或極蓋融化是緩慢的長期事件。據估計,地核和地函之間的特徵耦合時間約為十年,而地球自轉速率的所謂「十年波動」被認為是由地核內部的波動轉移到地函上引起的[1]。即使在幾年到幾周的時間尺度上,日長(LOD)也會有很大變化(圖),在消除外部扭矩的影響後,觀察到的LOD波動是內部扭矩作用的直接結果。這些短期波動很可能是由固體地球和大氣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的。
大氣角動量(AAM)軸向分量的任何變化都必須伴隨著地殼和地函角動量的相應變化(由於角動量守恆定律)。由於大氣壓力對地函-地殼系統的慣性矩影響輕微,因此主要需要固體地球的角速度發生變化;即LOD的變化。現時可以在僅幾個小時的積分時間內以高精度量測LOD[3],而且大氣環流模型允許高精度地確定模型中大氣角動量的變化[4]。AAM和LOD之間的比較表明它們是高度相關的。特別地,可以識別LOD的年週期,其振幅為0.34毫秒,在2月3日最大化,以及半年週期,其幅值為0.29毫秒,在5月8日最大化, [5],以及10天的0.1毫秒量級的波動。還觀測到反映聖嬰事件的季節間波動和準兩年期振盪[6]。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從幾周到幾年的時間尺度上,LOD的大多數變化都是由AAM的變化引起的[7]。
大氣和地球非氣態部分之間角動量交換的一種管道是蒸發和降水。水循環在海洋和大氣之間輸送大量的水。當水(蒸汽)大量的上升時,由於角動量守恆,地球的旋轉必須減慢。同樣的,當水以雨的形式降落時,地球的自轉速度會增加,以保持角動量守恆。任何從海洋到大氣的水團全球淨轉移或相反的轉移,都意味著固體/液體地球的旋轉速度變化,都將反映在LOD中。
觀測證據表明,在超過10天的時間內,AAM的變化與其相應的LOD變化之間沒有明顯的時間延遲。這意味著大氣層和固體地球之間由於表面摩擦而產生的強烈耦合,時間常數約為7天,即埃克曼層的自轉時間。這個自旋時間是大氣軸向角動量轉移到地球表面的特徵時間,反之亦然。
地面上的緯向風分量是描述大氣剛性旋轉的分量,對地球和大氣之間的軸向角動量傳遞最有效[8]。該分量的緯向風在赤道處相對於地面的振幅為「u」,其中「u」>0表示超自轉,「u」<0表示相對於固體地球的逆行。所有其它風項只是將AAM與緯度重新分配,這種影響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平均時會抵消。
表面摩擦允許大氣層在逆行旋轉的情況下從地球「吸收」角動量,或者在超旋轉的情況下將其釋放到地球。在較長的時間尺度上進行平均,AAM不會與固體地球發生交換。地球和大氣是解耦的,這意味著負責剛性旋轉的地面緯向風分量的平均值必須為零。事實上,觀測到的地面氣候平均緯向風的經向結構顯示,在±30o緯度以上的中緯度地區有西風(來自西方),即信風;在低緯度地區以及兩極附近有東風(來自東方),即盛行風[9]。 大氣在低緯度和高緯度從地球獲得角動量,並在中緯度向地球傳遞相同數量的角動量。
剛性旋轉緯向風分量的任何短期波動都伴隨著LOD的相應變化。為了估計這種影響的數量級,可以考慮整個大氣在沒有表面摩擦的情況下以速度「u」(以m/s為單位)剛性旋轉。那麼這個值與一天的長度Δτ(以毫秒為單位)的相應變化有關[來源請求]。
日長變化的年分量Δτ≈0.34 ms對應於超自轉'u≈0.9m/s,半年分量Δ'τ≈0.29ms到1'u≈0.8m/s。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