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擒拿術(德語:Kampfringen,徒手互鬥與摔角扭打的意思),或稱德意志防身術、日耳曼防身術,是產生在中世紀至文藝復興時期神聖羅馬帝國(今日的德國)的一種徒手格鬥武術、防身術,主要用於戰士於戰場上,武器損壞或遺失,必須徒手戰鬥時的情況。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6年12月20日) |
名稱由來
日耳曼擒拿術本身是有系統的武術,其特色是擅於擒拿。其產生之地為今日德國地區,但是當時德國並未建國,所以冠之以日耳曼或德意志之稱。Kampfringen由Kampf與Ringen兩字組成,Kampf翻譯成中文是格鬥、相搏之意;Ringen本意是扭鬥或摔角,Kampfringen整體而言乃具有武術的意涵,故依中國武術界對武術性質定名的範例,而稱為日耳曼擒拿術或德意志防身術。
歷史
歐洲在中世紀時期,時常發生戰爭,尤其是位於中歐的日耳曼地區(德意志地區),諸侯領主乃至於騎士們往往因為細故動輒發生戰鬥,便有一些特殊的徒手禦敵及使用兵器的武術應運而生,其出現與中國武術都有相類似的歷史發展途徑,在今日的定義上日耳曼擒拿術屬一門完整的武術。
1659年,Johann Georg Passchen對此擒拿術有所介紹[1]。18世紀時,此擒拿術幾乎消失無蹤,目前透過武術家的幫助,已經在西方復甦。
歷史上有一項與日耳曼擒拿術密切相關的武術──匕首搏鬥術(dagger-fighting),事實上它屬於日耳曼擒拿術的分支。
日耳曼擒拿術不同於古希臘徒搏術,它並非是一種由競技比賽所產生的武術,它產生於戰爭的環境中,這是一種務實無華的武術。它也不同於1967年德國新研發的德國柔術,而是純粹為歐洲人自發的實用格鬥技術,並非脫胎於東方武術。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