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民族主義(英語:ethnic nationalism),又譯族裔國族主義,亦稱族群主義(英語:ethnicism),是以族群劃分民族,主張本族群利益的意識形態為特徵的政治、經濟、社會體系。與主張民族並不基於共同種族或族群的公民民族主義相對。
大俄羅斯主義
大塞爾維亞主義
大塞爾維亞主義是大塞爾維亞民族的民族主義。克羅埃西亞族和斯洛維尼亞族被說成是塞族的分支,其它民族則不予承認。在南斯拉夫王國卡拉喬爾傑維奇王朝時期,塞爾維亞族占據著經濟、政治、文化的主導地位。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塞爾維亞人是南斯拉夫第一大民族。克羅埃西亞人狄托為了遏制南聯盟的大塞爾維亞主義,打擊塞爾維亞民族主義,其民族政策帶有明顯的遏制和削弱塞爾維亞的「弱塞強南」傾向。最突出的措施是在塞爾維亞境內建立了科索沃和佛伊弗迪納兩個自治省,安撫阿爾巴尼亞人和匈牙利人的民族主義者,並人為製造了一個新的民族——波赫穆斯林族(穆斯林族)。還任用各個民族擔任國家領導人,六十年代的領導人德爾(斯洛維尼亞人)、德熱拉斯(蒙特內哥羅人)、蘭科維奇(塞爾維亞人)與巴卡里奇(克羅埃西亞人)等,內只有蘭科維奇一人是塞族。但蘭科維奇等4萬塞族幹部都因為大塞爾維亞主義被整肅過。[1]20世紀末,共產主義和南斯拉夫聯邦主義失去人民的支持,大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推翻塞爾維亞共和國,米洛舍維奇成為總統挑起人民對大塞爾維亞的期望,修改憲法,取消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取消阿爾巴尼亞人的母語學校和新聞機構等,最終引發了南斯拉夫內戰、南斯拉夫解體。
大漢族主義
大漢族主義是大民族主義在中國的體現,[2]是漢族的民族主義,是毛澤東在列寧主義的影響下提出的,認為大漢族主義是資產階級思想。[3]1931年中華工農兵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以及《關於中國境內少數民族問題的決議案》中指出反對一切大漢族主義傾向,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保障少數的民族權利,少數民族有民族自決的權利。[4][5]中國共產黨反對一切民族主義,對黨員和人民中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6]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規定:「要反對大民族主義」,「也要反對地方民族主義」。該觀點受到張建新等官員的支持。[7]《民族區域自治法》中指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出於反對大漢族主義,貫徹民族平等的政策。[8][9]
資料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