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皇家香港警務處轄下的情報部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政治部(英語:Special Branch,直譯:特別分部)於1934年成立,隸屬於皇家香港警務處刑事部,主要責任為反間諜及收集情報等特殊工作。隨著香港主權移交臨近,政治部於1995年解散。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20年7月9日) |
政治部隸屬於皇家香港警務處刑事部,由6名憲委級(一名警務處副處長、一名警務處高級助理處長、一名警務處助理處長和3名總警司)所組成,下設(由主管及副主管各一名領導,下設兩名高級助理主任出任主管)情報部和保安部[1][2],兩部下設行政、行動、情報及支援4分部,全以英文字母排列。例如:S組負責情報行動、G組負責內部保安、D組掌管科技偵察、機密資料、保密及評估情報等。每部下設2至3個分組,分別掌管政治情報、反間諜情報、內部保安、反恐怖活動、要員保護、關卡控制及審查等等工作,例如,S組下設S2敵對情報小組、S3非華人商會社團情報小組以及S4本地威脅組;G組下設有G4(要員保護組)等等。
1934年,政治部於英國軍情五處二處中成立,同時獲得軍情六處協力,成立之初,有200名人員。
1946年起政治部納入香港警察隊架構。1950年代,政治部主要收集中國等共產主義國家的情報,並且防範和偵察中國共產黨及中國國民黨在香港進行顛覆和間諜活動。政治部後來至1980年代期間,有(包括文職人員在內)1,200名人員[3]。在1989年六四事件後,政治部參與協助營救民運人士的黃雀行動,核實民運人士身份,並且安排他們移居海外[4]。
曾任保安局局長的葉劉淑儀回憶,港英時期設有香港總督領導的安全委員會[5][3](「for British eyes only」)[3]。政治部監察目標包括共產黨、國民黨政治人員,情報人員、香港本地激進分子及香港左派組織[3]。 鼎盛時期的政治部首長由6名憲委級官員(一名警務處副處長、一名警務處高級助理處長、一名警務處助理處長和三名總警司)組成,1990年前分為行政、支援及行動三大部門,轄下再分A至H共八個小組,負責內部保安、保護特工、政治審查、由政府部門、工會、社團、街坊會、學校到社會各階層組織的調查、反間諜及情報收集等。
1991年,政治部的A至H組八個小組編制改為S組及G組兩大組別。負責行政及支援的A、B、G組改為G1、G2、G3,主要負責審查工作,而原有做情報評估的C組剔除政治部,改納入警隊,不再涉及國安工作。最敏感的行動部D、E、F、H組改組為S組,主要對外國特工、本地間諜、政治組織、壓力團體及反恐怖活動進行偵查及監控。
改組後的S及G組的政治組人員是重新招聘,規定最多四年要調離,以免在1991年至1993年改組的緩衝期間,新的政治部人員認識舊人員,如此逐步換血,到1995年政治部解散時的最後一批「新仔」,已不認識舊有政治部人員。
這個換血行動代號「棄船」,由最後一名政治部處長方普負責。到1995年政治部解散,只剩下了約1000名S組及G組人員納入警隊保安科,工作範圍已不再涉及國安。
隨著後來政治部轄下的情報部逐步解散,有關人員簽署終生保密協議後,由英國政府安頓於米爾頓凱恩斯小鎮。其保安部的管理權則於1995年7月1日起轉交刑事及保安處[6]。
在政治部解散25年後,由於《港區國安法》於2020年6月30日起生效,香港警務處於2020年7月1日起重設類似政治部的機構,即「國家安全處」。
政治部解散時,政治部給予華人人員小量的遣散費,連同英國公民護照及居英權,同時限制全數人員必須離開警務處,減低被中國共產黨接收情報的風險[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