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圖斯凱旋門
古罗马建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提圖斯凱旋門 | |
---|---|
Arco di Tito | |
![]() 提圖斯凱旋門正視圖 | |
概要 | |
地點 | ![]() |
座標 | 41°53′27″N 12°29′19″E |
網站 | |
https://parcocolosseo.it/mirabilia/arco-di-tito/ | |
地圖 | |
![]() |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3年2月15日) |
提圖斯凱旋門(義大利語:Arco di Tito; 拉丁語:Arcus Titi),是位於義大利羅馬古羅馬廣場東南聖道上的一座大理石單拱凱旋門,是1世紀的敬意拱門,建於公元81年。由圖密善皇帝在兄長提圖斯去世後不久興建,紀念提圖斯在公元70年征服和摧毀耶路撒冷,終止了自公元66年開始的猶太人大起義。拱門上的鑲板描繪了公元71年羅馬勝利、耶路撒冷陷落後慶祝的凱旋遊行。它成為猶太人散居的象徵,拱門上描繪的燈台亦成為以色列國徽燈台的原型。
提圖斯凱旋門是16世紀以後豎立的許多凱旋門所仿效的原型——也許最著名的是它是法國巴黎凱旋門的靈感來源。

「元老院
與羅馬人民
敬獻天才提圖斯,
天才維斯帕先·奧古斯都之子。」


提圖斯凱旋門坐落在Velian山,旁邊即是羅馬鬥獸場。Velian在帕拉丁和Esquiline山的中間,羅馬廣場的東南部。提圖斯凱旋門本身有13.50米寬,高15.40和4.75深,而內在的的牌樓是高8.30米,和5.36寬。而它的建築材料是使用使用潘泰列克大理石。
歷史意義
提圖斯凱旋門擁有現存唯一的對耶路撒冷聖殿(第二聖殿)器物的描繪,上面清楚描繪了燈台和小號,可能還有陳設餅桌子。
由於描繪破壞耶路撒冷和褻瀆聖殿,雖然羅馬後來也信仰了基督教,但許多猶太人拒絕從拱門下經過。不過在1948年以色列復國以後,大批人群從羅馬猶太社區沿著與古羅馬凱旋式相反的方向通過提圖斯凱旋門[1]。
- 法國巴黎凱旋門(1806年)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