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仁慕尼黑國際比賽史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拜仁慕尼黑是一家總部設於德國巴伐利亞州府慕尼黑的足球俱樂部。它們成立於1900年,自1960年代開始參與歐洲足總賽事,時至今日已成為歐洲最成功的球隊之一, 共計八次贏得歐洲重要的冠軍獎盃,[1]其中包括六次歐洲冠軍盃/歐洲冠軍聯賽冠軍,[3][4][5]在歐洲所有俱樂部中排名並列第三。[6]拜仁也是迄今為止德國最成功的國際代表隊:德國的其它球隊都沒有贏得過一次以上的歐洲頂級賽事,或者總共贏得過兩次以上的獎盃。[7]
通過贏得1976年和2001年的洲際盃,以及2013年和2020年的俱樂部世界盃冠軍,拜仁在當年也獲認可為世界冠軍。[8]
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和兩德分裂後的幾年裡,拜仁並非西德的主要球隊之一;而在1945年之前,由於俱樂部的創始人是猶太人,他們甚至受到了納粹政權的不公平對待。[9]拜仁是德國足球南部高級聯賽於1945年的創始成員,但在該地區的成績從未超過第三名,因此沒有資格參加總冠軍的角逐——只有後者才有機會入圍自1955年開始舉辦的歐洲冠軍盃。在1962-63賽季的聯賽中,拜仁落後於同城對手1860慕尼黑,未能取得參加來季開始設立的全國性德甲聯賽的准入資格,[9]組織者將參賽權授予了其它排名較低的俱樂部,因為他們不希望每座城市的參賽隊多於一支。儘管如此,該俱樂部還是在1962-63賽季得以首次參加歐戰,並闖入了國際城市博覽會盃的八強(一項非歐洲足總賽事,在當時是通過邀請舉辦交易會的城市的俱樂部來參加的;其入圍資格後來變得與各國家聯賽的排名更為緊密,並被視為歐洲足總盃的前身)。拜仁還曾於1956-57賽季捧得本土盃賽冠軍,[9]但歐洲盃賽冠軍盃直至三年後才設立。
在總教練茲拉特科·柴可夫斯基的帶領下,拜仁成功升入1965-66賽季德甲,[9]並獲得第三名(冠軍為1860慕尼黑)。[10]那一年,他們又再度奪得盃賽冠軍,因此得以首次參加歐洲足總賽事,即1966–67年歐洲盃賽冠軍盃。在這項賽事中,他們繼續高歌猛進,並至決賽通過加時以1比0擊敗蘇格蘭的流浪者,捧得獎盃。[10]拜仁是幸運的,因為決賽正好在巴伐利亞的紐倫堡(佛蘭肯地區)舉行——那裡幾乎相當於主場作賽;同時他們也得益於對手混亂的備戰:流浪者在早前的比賽中淘汰了衛冕冠軍、同樣來自德國的普魯士多特蒙德,[11]但此後便棄用了兩位高產的前鋒(因為在1967年1月蘇格蘭足總盃上的慘敗),轉而依賴一位改踢位置的後衛,後者卻缺乏抗衡拜仁所需的水準。[11]獲勝的一方當時擁有數名本土的青年才俊:[12][13]公認在其各自位置上會成長為世界級的門將瑟普·邁爾、清道夫弗朗茨·貝肯鮑爾和前鋒蓋德·穆勒,加上中場弗朗茨·羅特(1967年決賽的唯一進球者)和儲備後衛格奧爾格·施瓦岑貝克——所有這些人都將是俱樂部即將享受巨大成就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0]
- 1967年歐洲盃賽冠軍盃決賽
在來季的衛冕之旅中,拜仁於準決賽輸給了最後的冠軍AC米蘭,但能夠在1969年贏得他們的首個德甲冠軍。[10][12]於是至1969–70年歐洲冠軍盃的首度歐冠亮相中,他們儘管先在主場以2比0、但客場卻0比3不敵法國球隊聖艾蒂安,於第一輪即遭淘汰,這也導致了總教練布蘭科·澤貝茨(其後獲公認為後續的發展奠定了大量基礎)的離任。[14]其繼任者烏多·拉特克是由貝肯鮑爾推薦入俱樂部,他隨即引進了保羅·布萊特納和烏利·赫内斯,這是球隊另外兩名重要的新成員。[15]

拜仁於1970-71賽季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參加博覽會盃,並再度擊敗流浪者,然後至半準決賽遭利物浦淘汰。[16]他們那年贏得了本土盃賽冠軍,並在隨後的1971-72年歐洲盃賽冠軍盃中挺進準決賽,期間成功復仇了利物浦,但卻輸給了流浪者,輪到流浪者舉起獎盃。[17][18]然而,在國內賽場上,拜仁首次獲得雙冠王;在過去的兩年裡,他們的成績一直落後於普魯士門興格拉德巴赫。[10]那年夏天意義重大,有兩個原因:首先,以拜仁和門興格拉德巴赫球員為主的德國隊在比利時贏得了1972年歐洲國家盃冠軍。[19][12]儘管在1966年世界盃決賽至延長賽後惜敗於英格蘭,1970年世界盃又在著名的準決賽中負於義大利,但在歐國盃上取得的壓倒性勝利證明,這群德國球員此時有能力在最大的舞台上取勝。[20]其次,197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慕尼黑舉行,盛事結束後,拜仁從規模小得多的綠森林體育場遷入奧運主會場,這是一個與俱樂部的雄心壯志相匹配的體育場。[10]
在1972–73年歐洲冠軍盃,拜仁進軍八強,但遭衛冕冠軍阿賈克斯淘汰,後者繼續保住了他們的冠軍。[12]然而,德甲的成功衛冕,使拜仁依然能夠獲得參加1973–74年歐洲冠軍盃的機會。那幾乎又是一次短暫的歐冠之旅,他們僅僅通過PK大戰才勉強於第一輪淘汰瑞典的半職業球隊阿特維達堡(拜仁由此對對手陣中的康尼·托爾斯滕松印象深刻,並迅速將其簽入)。[21][22]經過此後幾輪與鐵幕陣營的比賽,包括以總比分7比6艱難淘汰東德德勒斯登迪納摩的「真正德國冠軍」之爭,[23][24][25][26]拜仁得以首次挺進歐冠決賽。決賽將在布魯塞爾的海塞爾體育場舉行,這正是德國隊奪得歐洲冠軍的地點。作為決賽對手,來自西班牙的馬德里競技以其強大的防守實力著稱,90分鐘的比賽以零進球結束。當馬德里人在延長賽還剩5分鐘時攻進一球,拜仁的夢想似乎破滅了,但在最後一分鐘,施瓦岑貝克在30碼開外的遠射破門拯救了比賽,雙方需要重賽一場。[12][27][28]48小時後,拜仁表現優異,赫内斯和穆勒各入兩球,4比0的比分使歐洲足壇的最高榮譽首次被帶到了巴伐利亞乃至整個德國。[12][10][27][28]
- 1974年歐洲冠軍盃決賽
- 正賽
1974年5月15日 | 拜仁慕尼黑 ![]() | 1–1 (加時) | ![]() | 布魯塞爾海塞爾體育場 |
20:00 (CEST) | 施瓦岑貝克 ![]() |
報告 | 阿拉貢內斯 ![]() |
入場人數: 48,722 裁判: 維塔爾·洛勞克斯(比利時) |
- 重賽
1974年5月17日 | 馬德里競技 ![]() | 0–4 | ![]() | 布魯塞爾海塞爾體育場 |
20:00 CEST | 報告 | 赫内斯 ![]() 穆勒 ![]() |
入場人數: 23,283 裁判: 阿爾弗雷德·德爾古(比利時) |
在歐冠勝利兩個月後,拜仁球員又組成德國國家隊的骨幹,進而贏得1974年德國世界盃冠軍,在慕尼黑舉行的決賽中擊敗了宿敵荷蘭。[10][29]「皇帝」貝肯鮑爾擔任場上隊長,為德國隊取得進球的則是布萊特納和穆勒。這一結果標誌著荷蘭人的權力交接:該國俱樂部參加了過去五次歐冠決賽,但此後14年都未能再進入決賽。

由於拜仁與應屆歐洲盃賽冠軍盃冠軍、來自東德的馬格德堡[30]始終無法就對賽的日期達成一致,致使這一年度的歐洲超級盃取消。東德國家隊曾在數月之前的世界盃分組賽中與西德隊相遇並取得勝利,[31]但是當1974–75年歐洲冠軍盃第二輪的抽籤使雙方球隊相遇時,代表西部的拜仁則再次獲勝,即便前者在首回合較量中一度落後。[32][33]
繼拉特克於1975年1月離任,[32]德特馬·克拉默被任命為新的總教練後,[12][34]他們又逾越了包括聖艾蒂安在內的另外兩個對手,得以與里茲聯在巴黎的決賽中碰面。結果是拜仁憑藉羅特和穆勒的進球而以2比0獲勝,[12]但是里茲球員的一些野蠻犯規以及法國主裁作出的數次有利於拜仁的爭議判罰——包括一個被判無效的進球,都為這場比賽留下了不好的印記。[35][36]這導致部分英國球迷在失望中暴動,他們在球場內使用破損的座位作為投擲物,並在整夜持續破壞這座城市的財產。[35]
在國內,門興格拉德巴赫贏得了聯賽冠軍,而拜仁僅以第十位完賽;他們因布萊特納轉會皇家馬德里而減員,儘管明日之星卡爾-海因茨·魯梅尼格已加入俱樂部,但在巴黎並未獲得出場機會。接下來的賽季,拜仁首次參加歐洲超級盃,卻在兩個回合均不敵基輔迪納摩。[37][38]
- 1975年歐洲冠軍盃決賽
- 1975年歐洲超級盃
- 首回合
- 次回合
拜仁在本土聯賽冠軍的爭奪中依舊錶現不佳,最終以第三名的成績完賽,核心球員們已經度過了體能巔峰,並且在贏得所有獎盃之後也失去了一些動力;[12]然而,在賽事豐厚獎金的鼓舞下,[39]拜仁再次進入了歐洲冠軍盃決賽——他們於準決賽(其中穆勒和主裁判在首回合比賽結束時遭到一名觀眾襲擊)[40][41]中淘汰皇家馬德里,[39]將前往格拉斯哥對陣聖艾蒂安。決賽中,羅特於下半場取得唯一進球,連續第三次把大耳朵盃帶回慕尼黑,這項成就使他們繼皇家馬德里和阿賈克斯之後得以永久保存獎盃真品;[12]而法國球隊則在賽後宣稱,是漢普頓公園不同尋常的方形門柱使他們無法得分,他們曾有兩次射門都被橫梁所拒絕。[42][43][44]拜仁陣中還有四名球員代表德國隊參加了那個夏天在貝爾格勒舉行的1976年歐洲國家盃決賽,但國家隊也略過了最佳狀態,於PK大戰中負於捷克斯洛伐克。[45]
- 1976年歐洲冠軍盃決賽
在8月與安德萊赫特的兩場對決後,拜仁第二次錯失歐洲超級盃,[46][47]但得以首度參加洲際盃。[10]此前,他們曾將1974年的參賽權轉予馬德里競技,[48]1975年則因賽程問題無法與南美自由盃冠軍達成一致而取消(也有原因是由於前幾屆賽事發生暴力衝突,他們不願意與阿根廷球隊比賽)。[49]1976年的對手是來自巴西的克魯塞羅;首回合拜仁在白雪皚皚的慕尼黑依靠蓋德·穆勒和尤普·卡佩爾曼的進球而取得2比0的領先優勢;[34]一個月後他們又在大西洋彼岸的米內羅、在117,000名觀眾的見證下與對手互交白卷,[34]從而加冕世界冠軍(當時這是非官方頭銜,但於2017年由國際足總追溯授予)。[8][50][51]
- 1976年歐洲超級盃
- 首回合
- 次回合
1976年8月30日 | 安德萊赫特 ![]() | 4–1 | ![]() | 布魯塞爾康斯坦特·旺當·斯托克體育場 |
倫森布林克 ![]() 范德埃爾斯特 ![]() 哈恩 ![]() |
報告 | 穆勒 ![]() |
入場人數: 35,000 裁判: 保羅·席勒(奧地利) |
- 1976年洲際盃
- 首回合
- 次回合
一家德國俱樂部挺進了1977年歐洲冠軍盃決賽,但這是由拉特克(前拜仁主帥)治下的門興格拉德巴赫做到的;他們在決賽中不敵利物浦,標誌著英格蘭球隊在這項賽事中的統治期的開端。[15]拜仁在半準決賽中遭基輔迪納摩淘汰,最終失去了對冠軍的控制。蓋德·穆勒則第四次成為賽事神射手。在本土聯賽中,他們跌落第七,首次僅可參加歐洲足總盃,但至賽事的第三輪階段即遭同屬德甲的和睦法蘭克福所淘汰;在兩回合較量之間(0比4的慘敗已幾乎宣告出局),拜仁與對手完成了一次不同尋常的「教練互換」:德特馬·克拉默向西入主美因河畔法蘭克福,而洛蘭特·汝拉則向東來到慕尼黑。[52]然而儘管有這種變化,他們還是以歷史性的低位——第十二位結束了1977-78賽季德甲,這意味著將不會取得來季任何歐洲賽事的參賽資格。[52]這是一個時代的落幕,但這無論如何都不會是俱樂部的最後一次成功。
在保羅·布萊特納回歸的幫助下,拜仁和新任總教練策納伊·帕爾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對隊伍進行了重建,於1978-79賽季德甲以第四名的身份入圍1979–80年歐洲足總盃,並在淘汰了凱撒勞頓後才於準決賽不敵最終的冠軍和睦法蘭克福[53]——所有進入準決賽的球隊都來自德國,這是一個獨特的情況,再加上漢堡挺進歐冠決賽,證明了德甲聯賽在當時的質量。[54]拜仁於當季重獲德甲冠軍,但是當德國隊贏得1980年歐洲國家盃冠軍時,魯梅尼格只是陣中唯一的拜仁球員。[55]這段時期還見證了一項重要的場外任命:烏利·赫内斯因傷被迫提前退役,獲委任為俱樂部總經理。[10]

重返歐冠的拜仁於1981年再次進軍準決賽,而最終的冠軍利物浦僅可憑藉作客入球優惠制才將他們淘汰出局。[56][57]
拜仁甩開漢堡再次奪得本土冠軍,從而入圍1981–82年歐洲冠軍盃,並一路殺入了在鹿特丹舉行的決賽。令人意外的是,他們在決賽中輸給了來自英格蘭的對手,但勝利者並非衛冕冠軍利物浦(遭索菲亞中央陸軍淘汰,後者隨後又不敵拜仁),[58]而是名不見經傳的阿斯頓維拉——他們此前從未參加過歐洲賽事決賽,於此後多年亦是如此。由於在決賽前幾個月更換了總教練,[58]維拉於當季的本土聯賽僅取得第十一,是歐洲冠軍有史以來的最低排名(超過了拜仁於1975年的第十名)。[59]儘管伯明罕方面不得不在決賽的開局階段便用新秀門將奈傑爾·斯平克替換出經驗豐富的吉米·里默,拜仁仍始終無法攻破維拉的防線。而他們上一次決賽(1976年)的出席球員則僅餘魯梅尼格、貝恩德·迪恩貝格爾和烏多·霍斯曼等三人。
- 1982年歐洲冠軍盃決賽
那年夏天,德國國家隊帶著三名拜仁球員布賴特納、魯梅尼格和沃爾夫岡·德雷姆勒又一次闖入在馬德里舉行的世界盃決賽,[60]但1比3不敵義大利的結果讓他們再度失望而歸。[61]漢堡奪回了本土聯賽冠軍,拜仁則是國內盃賽的優勝者,並且是1982–83年歐洲盃賽冠軍盃的熱門球隊之一。然而,在戰勝了英格蘭的托登罕熱刺之後,[62]他們於半準決賽卻被亞伯丁淘汰。這支由亞歷克斯·佛格森執教的蘇格蘭小俱樂部在次回合比賽中迅速連入兩球逆轉了比賽,從而在舉起獎盃的道路上勢不可擋。[63][64]在接下來的兩個賽季,拜仁同樣分別被1983–84年歐洲足總盃的最后冠軍(熱刺)[62]和1984–85年歐洲盃賽冠軍盃的冠軍(艾佛頓,在一場戲劇性的準決賽後)所淘汰。[65]
俱樂部重回本土的制勝之路,贏得了連續兩屆冠軍,又在參加1986–87年歐洲冠軍盃的過程中獲得第三個冠軍。在這屆歐冠,拜仁相繼淘汰了四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安多芬、奧地利維也納、安德萊赫特和皇家馬德里(首回合的焦點是胡安尼托對洛塔爾·馬特烏斯的襲擊,次回合則是西班牙球迷在淘汰後朝場內瘋狂投擲雜物),[66][40]然後來到決賽與波爾圖碰面。此時,英格蘭球隊由於1985年的海塞爾球場慘劇而被禁止參加歐戰,這使得一個實力可能很強的對手被排除在了抽籤名單之外。[67]這支葡萄牙俱樂部除了在三年前的盃賽冠軍盃上獲得亞軍外,幾乎沒有任何歐戰背景;而同樣在1982年,拜仁則被視為奪冠熱門。雖然魯梅尼格以一筆創紀錄的交易加盟了義大利的國際米蘭,但這對恢復俱樂部的財務安全至關重要,[61]現在這支球隊中還包括他的胞弟米夏埃爾,[68]以及諾貝特·埃德、洛塔爾·馬特烏斯、迪特·赫内斯(烏利之胞弟)以及安德烈亞斯·布雷默等四名德國國腳——他們在去年夏天的墨西哥世界盃[60](俱樂部的比利時門將讓-馬里·普法夫在那裡當選賽事最佳門將)中再度輸掉決賽,因此迫切希望撫平傷痛,同時也比葡萄牙人更具大賽經驗。另一位德國國腳、出自拜仁青訓營的克勞斯·奧根塔勒[13]則因禁賽缺席而感到失望。[69]球隊還再次請回曾在1970年代的成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烏多·拉特克執教,並且在距離慕尼黑僅400公里的決賽場地維也納獲得了壓倒性的支持。儘管有著這些看似有利的因素,並在當晚率先由小將羅伊特維希·克格爾取得領先,拜仁仍未能守住他們的優勢。波爾圖在比賽末段的三分鐘內攻入兩個巧妙的進球,扭轉了戰局並獲得冠軍,打破了過去十年決賽中任何球隊只進一球(甚至不進球)即可奪冠的模式。[69][70][69][61][15]此前在德國國內以相對低廉的成本組隊的拜仁被擊敗,據稱這使得烏利·赫内斯開始將注意力轉向吸引國際球星來重振俱樂部的命運。[68]
- 1987年歐洲冠軍盃決賽
布雷默和馬特烏斯不久後也離隊前往義大利(轉投國際米蘭),在1988年歐洲國家盃坐鎮主場負於荷蘭之後,他們成為了1990年在義大利奪得世界盃冠軍的德國隊骨幹。[71]在時任聯邦總教練弗朗茨·貝肯鮑爾麾下,包括斯特凡·羅伊特、尤爾根·科勒爾、萊蒙德·奧曼、漢斯·普夫呂格勒、奧拉夫·托恩以及奧根塔勒在內的拜仁球員也都入選了世界盃冠軍陣容,[72][60]但1991年隨著後衛羅伊特和科勒爾(連同其他幾位德國球員)出走義大利,則意味著拜仁必須繼續加強後防實力。
在尤普·海因克斯的帶領下,球隊先後止步於1989年歐洲足總盃、1990年和1991年歐洲冠軍盃的準決賽,分別淘汰他們的拿坡里、[73]AC米蘭和貝爾格勒紅星都贏得了當屆賽事的冠軍——其中米蘭需要戰至延長賽才憑藉作客進球淘汰拜仁,[74]而紅星則是依靠奧根塔勒不幸在最後時刻的烏龍球才得以晉身。[75][76]除了官方的歐洲足總賽事,德國也在此期間實現了統一,於是在1990年11月,拜仁作為西部衛冕冠軍參加了紀念性質的單場德意志盃,於客場以0比1不敵東德冠軍德勒斯登迪納摩。[26]

在1990年至1996年的過渡時期,拜仁僅獲得過一次德甲冠軍。繼1991–92年歐洲足總盃第二輪恥辱性的以總比分3比6(首回合便破紀錄的以2比6失利)遭到丹麥球隊B1903淘汰後,[77]在接下來的一年裡,俱樂部並未獲得歐洲賽事的參賽資格,直至1993年在同一項賽事的同一階段被諾里奇城淘汰,後者就此成為首支在奧林匹克體育場獲勝的英格蘭球隊。[78]馬特烏斯於1992年回到巴伐利亞,[71]俱樂部還從德國各地選拔了一些富有潛力的青年才俊,其中包括門將奧利佛·卡恩、後衛克里斯提安·齊格、馬庫斯·巴貝爾、托馬斯·海爾默和中場梅赫梅特·紹爾,以及即將於1994年代表巴西贏得世界盃冠軍的約爾金霍。[60]弗朗茨·貝肯鮑爾和卡爾-海因茨·魯梅尼格也應邀以董事身份重返俱樂部。拜仁於1994–95賽季首次參加新模式的[59]歐洲冠軍聯賽,但至準決賽被最終的冠軍阿賈克斯淘汰。後者當時的總教練是路易斯·范加爾,[79]他在當年的任何比賽中都沒有輸過。[72]
在那一年的本土聯賽中,拜仁僅列第六,但得益於排名更靠前的門興格拉德巴赫奪得盃賽冠軍(參加歐洲盃賽冠軍盃),從而幸運補位入圍1995–96年歐洲足總盃。新簽入的尤爾根·克林斯曼以創紀錄的15球成為了賽事神射手,[80]幫助拜仁逾越了包括巴塞隆納在內的所有競爭對手,使得這種好運得到充分利用。儘管如此,糟糕的國內比賽成績導致總教練奧托·雷哈格爾在與波爾多的兩回合決賽之前便丟掉了帥位;自1993-94賽季以總教練身份奪冠後便開始擔任俱樂部主席的弗朗茨·貝肯鮑爾,不得不暫時重回教練席。[72]憑藉著紹爾兩回合都取得進球,拜仁以總比分5比1的全勝姿態擊敗了波爾多,這支法國球隊是通過參加季前資格賽——歐洲足總托托盃才入圍歐洲足總盃的。[81][82][83]這不僅是拜仁近二十年來的首個歐戰冠軍,在歐洲盃賽冠軍盃和歐洲冠軍盃之後再奪得歐洲足總盃,還意味著拜仁成為了繼尤文圖斯和阿賈克斯之後,第三家包攬歐洲三大盃的俱樂部。[84]同年夏天,德國隊再度加冕歐洲冠軍,拜仁的幾名球員(除了沒有入選的馬特烏斯和一直坐在替補席上的卡恩[71])在英格蘭的勝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85]在歐洲足總盃決賽一年後,在畢爾包競技效力了一段時間的前波爾多後衛比森特·利扎拉祖轉會至拜仁。
- 1996年歐洲足總盃決賽
- 首回合
- 次回合
1996年5月15日 | 波爾多 ![]() | 1–3 | ![]() | 波爾多萊斯屈爾公園 |
20:45 CEST | 杜圖埃爾 ![]() |
報告 | 紹爾 ![]() 哥斯達迪諾夫 ![]() 克林斯曼 ![]() |
入場人數: 36,000 裁判: 瓦蒂姆·朱克(白俄羅斯) |
儘管如此,第四次奪得歐冠獎盃仍然是當前的頭等大事。這項精英賽事經過重新設計,除聯賽冠軍外的亞軍也可參加,[59]隨後又進一步擴大,意味著像拜仁這樣的傑出俱樂部很少會無法獲得參賽資格,但現在必須面對來自其他頂級聯賽的多個競爭者才能進入後期階段;而在過去,一個有利的抽籤和一次意外的賽果都可能使賽事進程更為明朗。1996–97年是最後一屆僅邀請冠軍參加的賽季,其決賽便是在慕尼黑的奧林匹克體育場上演。然而,拜仁卻目送其德甲勁敵多特蒙德在決賽中戰勝尤文圖斯,捧起了令人垂涎的大耳朵盃——這僅是多特蒙德在歐冠決賽中的首次亮相,其陣中擁有前拜仁雙星科勒爾和羅伊特(他們和另外三名隊友也曾效力於尤文圖斯)。[86][87]拜仁只能在基奧雲尼·查帕東尼的帶領下贏得德甲聊以自慰,卻在來季歐冠遭到衛冕冠軍多特蒙德所淘汰,聯賽桂冠也被由雷哈格爾執教的升班馬凱撒勞頓奪走了。[88]

如果這些結果已令人失望,那麼更糟糕的還在後面。在1998–99年歐洲冠軍聯賽,拜仁從由佛格森領銜的曼聯和范加爾執教巴塞隆納組成的死亡之組中以頭名出線,[89]然後輕鬆擊敗凱撒勞頓和以微弱優勢戰勝基輔迪納摩,[89]在諾坎普舉行的決賽中與曼聯再次交鋒——這是第一次有兩支在去季都沒有贏得過聯賽冠軍或歐冠冠軍的球隊參加的決賽。[59]缺少了利扎拉祖和喬瓦尼·埃爾伯(均因傷缺陣)的拜仁在比賽初段由馬里奧·巴斯勒的直接自由球破門而取得領先後,浪費了大量擴大領先優勢的機會,但似乎已經足夠讓比分以1比0進入傷停補時階段。然而,同樣因停賽而失去重要中場球員的英格蘭人在第91分鐘的角球中找到了扳平比分的機會,隨即又迅速逼得另一個角球,再次進球。[89]拜仁此時已無力回天,獎盃就此轉送老特拉福。這場戲劇性的失利讓多名球員悲痛欲絕,而俱樂部和球迷們則不得不接受歐冠決賽的第三次失利。[68]幾周後,他們又在1999年德國足協盃決賽中以PK大戰不敵文達不來梅,[72]儘管在巴塞隆納的決賽前幾周,德甲冠軍已被拜仁以巨大的優勢奪回。
- 1999年歐洲冠軍聯賽決賽

拜仁於1999-2000賽季迅速恢復元氣,贏得了聯賽和盃賽的雙冠王,僅在歐冠準決賽中輸給了最終的冠軍皇家馬德里,而後者在分組賽階段已經被他們重挫過兩次。[91]當這兩支球隊於2000-01賽季的同一階段再次相遇時,拜仁則通過埃爾伯在主、客場均取得進球(正如他在十六強賽中「復仇」戰勝曼聯那樣[91])而雙殺皇馬,確保了決賽的席位。[92]
儘管拜仁剛剛獲得了聯賽的三連冠,但似乎被詛咒無法再次贏得歐冠,因為在最近兩次本土聯賽中,他們都是直至最後一輪才以最微弱的優勢奪冠,被稱為「拜仁狗屎運」。[91]將與他們在聖西羅對決的瓦倫西亞曾在2000年決賽中被皇家馬德里擊敗,因此這是一場「輸家之戰」(首次由前兩屆決賽的負者相遇[59]):其中一家俱樂部需要撫平創傷,而另一家則需要接連遭受第二次失利。比賽的氣氛十分緊張,延長賽後的比分仍然是1比1,而兩個進球均來自十二碼(拜仁的紹爾於上半場十二碼射失,斯特凡·埃芬伯格於下半場則射入)。[93]在最終的PK大戰中,卡恩撲出了瓦倫西亞七次射門中的三次,[93][94]幫助拜仁以5比4取得勝利,從而結束了25年的漫長等待,第四次捧起大耳朵盃,[91]同時也為球員們和兩年前加盟的總教練奧特馬·希斯菲爾德帶來了成功感和解脫感(相比之下,對於希斯菲爾德的對手埃克托·庫珀而言,這是他多年來第三次在歐洲主要決賽中失利)。
- 2001年歐洲冠軍聯賽決賽
2001年5月23日 | 拜仁慕尼黑 ![]() | 1–1 (加時) (5–4 點球大戰) | ![]() | 米蘭聖西羅 |
20:45 CEST | 埃芬伯格 ![]() |
報告 | 門迭塔 ![]() |
入場人數: 79,000[95] 裁判: 迪克·約爾(荷蘭)[96] |
點球大戰 | ||||
塞爾吉奧 ![]() 薩利哈米季奇 ![]() 齊格勒 ![]() 安德松 ![]() 埃芬伯格 ![]() 利扎拉祖 ![]() 林克 ![]() |
![]() ![]() ![]() ![]() ![]() ![]() ![]() |
拜仁在2001年歐洲超級盃上輸給了利物浦(對手陣中包含有前拜仁球員馬庫斯·巴貝爾和迪特馬爾·哈曼),[97][98]但憑藉塞繆爾·庫福爾於延長賽中的一粒進球,得以在東京舉行的2001年洲際盃中戰勝博卡青年,第二次贏得世界冠軍。[99][91]法國國腳利扎拉祖成為首位在俱樂部和國家隊層面中均獲得歐洲冠軍和世界冠軍的球員[100](這一壯舉後來在2011年也由巴塞隆納的西班牙國腳再次達成;而拜仁之前的歐洲冠軍盃中堅隊伍在1976年底贏得洲際盃時已經不再是歐國盃的衛冕冠軍了)。至2001-02賽季,拜仁將德甲冠軍拱手讓給了多特蒙德;而在歐冠聯賽中,皇馬則至半準決賽時贏得了與拜仁的又一次對決,[91]並在決賽擊敗來自德國的拜耳勒沃庫森(在國內聯賽的排名位居拜仁之後)後再度奪冠。拜仁與馬德里的比賽標誌著這兩家著名班霸之間競爭的開始,因為他們之間的交鋒變得頻繁(儘管他們從未在決賽中相遇)。[101][102][103]
- 2001年歐洲超級盃
2001年8月24日 | 拜仁慕尼黑 ![]() | 2–3 | ![]() | 摩納哥路易二世體育場 |
20:45 CEST | 薩利哈米季奇 ![]() 揚克爾 ![]() |
報告 | 里瑟 ![]() 赫斯基 ![]() 歐文 ![]() |
入場人數: 13,824 裁判: 維托·佩雷拉(葡萄牙) |
- 2001年洲際盃
儘管德國國家隊因水準不佳而經歷了一段糟糕的時期,部分原因是像拜仁這樣的頂級俱樂部選擇引進成熟的外國球員,而不是從他們的青年隊培養年輕的本土球員,[13][105]但德國還是出人意料地進入了2002年世界盃決賽。拜仁在陣中的代表[60]是後衛托馬斯·林克、中場延斯·傑里梅斯、前鋒卡斯滕·揚克爾和門將卡恩——他贏得了象徵賽事最佳球員的「金球獎」,是首位獲此殊榮的門將球員、也是俱樂部歷史上的首位,從而在此方面超越了其前輩們。2002年德國的另一位巨星是米夏爾·巴拉克,他在世界盃結束後便立即從勒沃庫森轉投拜仁。而埃爾伯儘管在拜仁的進球率很高,卻未能入選奪冠的巴西隊大名單。

在接下來的四個賽季中,拜仁三次獲得本土雙冠王,[91]但始終未能進入歐冠四強。2005年,俱樂部從奧林匹克體育場遷入全新的安聯競技場,[91]該場地是為2006年世界盃在德國舉辦而建造,這大大增加了主場比賽的容量,也使觀眾離賽場更近,從而改善比賽氣氛。在世界盃賽事上,一支由年輕的巴伐利亞人巴斯蒂安·史汪斯泰格和菲利普·拉姆、[13]以及當年夏末從科隆加盟拜仁的盧卡斯·波多斯基等人組成的德國隊,在準決賽輸給了冠軍義大利,但擊敗葡萄牙奪得了銅牌。2006-07賽季令人失望,因為拜仁再次未能於歐洲賽場產生太大影響(在米蘭不敵義大利對手)[106],並在國內以第四名完賽,從而無緣來季歐冠。[91]作為2007–08年歐洲足總盃的熱門爭奪者,他們在等待了二十五年後終於戰勝亞伯丁,[107][108]但至準決賽卻輸給了聖彼得堡澤尼特;[91]俄羅斯人則在決賽中擊敗了另一支蘇格蘭球隊流浪者。拜仁在本土賽事中重拾雙冠王榮耀,但至2008-09賽季又雙雙丟掉了這兩項冠軍,並再一次止步於歐冠八強。[91]

路易斯·范加爾於2009年夏天出任拜仁總教練,他斥巨資引進了馬里奧·高梅茲和阿爾揚·羅本,[109]重新調整了史汪斯泰格的位置,並提拔年輕球員霍爾格·巴德施圖伯和托馬斯·穆勒進入一線隊,[109][13][110]同時允許波多斯基和盧西奧等球員離開。這些變化不僅帶來了另一次本土雙冠王,更使得歐冠表現取得突破——重返決賽,並志在取得歷史性的三冠王。[111]但荷西·穆里尼奧麾下的國際米蘭於戰術上(尤其是盧西奧的防守)更勝一籌,在馬德里取得了2比0的完勝,從而成就義大利俱樂部首次實現三冠王。[112][113][109]
- 2010年歐洲冠軍聯賽決賽
在2010年世界盃,由眾多拜仁球員組成的德國隊再次失望而歸,他們在準決賽中以0比1不敵西班牙——後者曾在2008年歐國盃決賽以相同的比分戰勝過他們。俱樂部的荷蘭球員羅本和馬克·范博梅爾在兩項決賽中都是輸家。[60]托馬斯·穆勒則以5個進球榮膺賽事的「金靴獎」和「最佳年輕球員」,而史汪斯泰格和拉姆也入選了賽事的最佳陣容「夢之隊」。
記錄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