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位於南美洲南部的歷史國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拉布拉他聯合省(西班牙語:Provincias Unidas del Río de la Plata)也稱南美洲聯合省(西班牙語:Provincias Unidas en Sud-América)是阿根廷獨立初期的政權組織形式。1810年,布宜諾斯艾利斯爆發了五月革命,廢黜了拉布拉他總督,成立了臨時政府。但是新政權內部對立局面嚴重,特別是首府布宜諾斯艾利斯與各省之間,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間。國家長期沒有有效的中央政府。1816年3月25日,拉布拉他各省代表在圖庫曼召開了代表大會。7月9日,圖庫曼議會通過了《獨立宣言》,宣布拉布拉他聯合省正式獨立。這一天後來成為了阿根廷獨立日。拉布拉他聯合省繼承了原拉布拉他總督轄區大部分地區。但是獨立後,集權派和聯邦派的鬥爭激烈。集權派主張建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政體,聯邦派主張建立聯邦制政府,各省自治。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1月16日) |
拉布拉他聯合省 Provincias Unidas del Río de la Plat | |||||||||||||||
---|---|---|---|---|---|---|---|---|---|---|---|---|---|---|---|
1810年—1831年 | |||||||||||||||
國歌:Himno Nacional Argentino 阿根廷國歌 | |||||||||||||||
地位 | 聯邦 | ||||||||||||||
首都 | 布宜諾斯艾利斯 | ||||||||||||||
官方語言 | 西班牙語 | ||||||||||||||
宗教 | 羅馬天主教 | ||||||||||||||
政府 | 聯邦立憲君主制 (1810年—1816年) 共和制 (1816年—1831年) | ||||||||||||||
國家元首 | |||||||||||||||
• 1810年—1816年(首) | 費爾南多七世(君) | ||||||||||||||
• 1829年—1831年(末) | 胡安·曼努埃·羅薩斯 | ||||||||||||||
歷史時期 | 拿破侖時代、19世紀 | ||||||||||||||
1806年—1807年 | |||||||||||||||
• 五月革命 | 1810年5月25日 | ||||||||||||||
• 宣告獨立 | 1820年7月9日 | ||||||||||||||
• 西必達戰爭 | 1816年2月1日 | ||||||||||||||
• 第一次總統制 | 1826年2月8日 | ||||||||||||||
• 蒙得維的亞條約 | 1828年8月28日 | ||||||||||||||
• 聯邦條約 | 1831年1月4日 | ||||||||||||||
貨幣 | 里亞爾(1813年) 索爾(1815年) 比索(1826年) | ||||||||||||||
| |||||||||||||||
今屬於 | 阿根廷 玻利維亞 烏拉圭 |
1815年,烏拉圭脫離拉布拉他聯合省獨立,成立了同盟聯邦。1816年葡萄牙入侵烏拉圭,烏拉圭被併入巴西。1825年,烏拉圭重獲獨立。1828年,阿根廷與巴西簽署了《蒙的維亞條約》,承認了其獨立地位。
布宜諾斯艾利斯多次派兵進攻原屬拉布拉他總督轄區的上秘魯西班牙殖民勢力,但都沒有成功。1825年8月6日,上秘魯在西蒙·玻利瓦和安東尼奧·荷西·蘇克雷的領導下取得獨立,為紀念西蒙·玻利瓦,新國家取名為玻利瓦共和國,後改為玻利維亞共和國。
1826年2月7日貝納迪諾·里瓦達維亞當選拉布拉他聯合省第一任總統。任內頒布了反映集權派意志的憲法,改組軍隊,並與巴西進行爭奪烏拉圭的戰爭。由於聯邦派作亂,他不得不於1827年6月與巴西講和,承認烏拉圭歸併巴西。此舉加劇了國內分立主義運動的發展,並導致他的辭職。
1831年1月4日,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恩特雷里奧斯省和聖塔菲省簽訂了《聯邦公約》。其後其他各省也相繼加入。阿根廷進入阿根廷邦聯時期。
南美洲聯合省的南部與人口稀少的潘帕斯草原和巴塔哥尼亞地區接壤,原為馬普切人、蘭克爾人和普爾切人的家園。聯合省的北部則是大廈谷地區,政治上與當時西班牙殖民地上秘魯,瓜拉尼人世代居住於此。越過安第斯山脈,接壤由西班牙控制的智利都督府。南美洲聯邦的東北部是巴西殖民地,是葡萄牙王國的殖民地之一,也就是日後的1821年獨立的巴西。
拉布拉他河沿岸各省的獨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一切都始於1810年5月,當時仍屬於西班牙屬拉布拉他總督轄區的首都佳氣城爆發五月革命,當地民衆和民兵驅逐了總督巴爾他薩·希達戈·西斯內洛斯。儘管當時的革命政府未宣佈獨立,且還是效忠於西班牙國王費爾南多七世,但事實上革命政府已經試著重組拉布拉他諸省的社會、政治及經濟結構。直到革命政府遇到了某些方面的直接挑戰(如新上任的總督沙勿略·耶利奧、聖地亞戈·利涅爾斯公爵、統治下的烏拉圭東岸省,尤其為秘魯的保皇黨勢力),這場革命就成爲了不可避免的獨立戰爭。
在1810年至1813年的獨立戰爭期間,由於各派系之間在組織新國家的社會體系和政治系統的理念和目標與革命政府有所不同,久之就因此發生了衝突,這些衝突也包括了政變、兵變、審判、流放、監禁等,直到最後爆發了徹徹底底的戰爭,史稱「阿根廷內戰」(Guerras civiles Argentinas)。
自革命以來,各派系對新國家的建立持有的理念各有不同,其中多數的人主張建立一個強大而又執行能力強大的中央政府,而對其他偏遠地區一概不理,但另一些人則尋求將各省的代表納入更大的審議議會。隨後後者的勢力占上風,軍政府便吸收了來自各省的代表,然而這樣的政治模式卻不能有效地領導戰爭工作,因此後來的三頭同盟就承擔了主要的行政權力,而議會則保留了不多的控制軍隊的能力。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