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拉斯科洞窟(法語:Grotte de Lascaux,法語發音:[ɡʁɔt də lasko])位於法國西南部多爾多涅省蒙蒂尼亞克鎮的韋澤爾峽谷,內有超過600幅石器時代洞穴壁畫。壁畫的內容主要為舊石器時代晚期活動於該地區的大型動物,例如野牛、大角鹿、野馬等。畫作由居住於此的數代人共同創作而成,其歷史大約在17,000年前(馬格德林文化早期)。[1][2][3] 1979年,拉斯科洞窟作為韋澤爾谷史前遺蹟的一部分而被選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4]
為保護遺蹟,原始洞窟已於1963年停止向公眾開放,目前遊客可參觀拉斯科洞窟的複製品:拉斯科洞窟2號。
1940年9月12日,18歲的少年馬塞爾·拉維達在和他的寵物狗玩耍時意外發現了拉斯科洞窟入口。而後他與三個朋友(雅克·馬薩爾、喬治·阿涅爾和西蒙·科恩卡斯)結伴,利用15米的繩索進入洞窟。他們原以為這個洞穴與附近的拉斯科莊園有關,可能是其秘密通道,卻意外發現了遍布洞穴牆壁的動物畫像。[5][6][7][8][9] 整個洞窟的結構頗為複雜,大體上可分為主洞、邊洞、後洞與聯繫三個部分的通道。洞窟的各個部分由其畫像內容或相對位置得名,包括公牛大廳(法語:la salle des Taureaux)、通道(法語:le Passage)、軸井(法語:le Diverticule axial)、中殿(法語:la Nef)、後殿(法語:l'Abside)以及貓室(法語:le Diverticule des Félins)。9月21日,這些青少年同考古學家亨利·步日耶回到該洞穴。步日耶繪製了許多拉斯科洞穴壁畫草圖,因為後續該洞穴中許多壁畫出現損毀,他的草圖如今被視為重要的研究材料。與步日耶同去的還有萊塞濟史前博物館的館長丹尼斯·佩羅尼,以及史前歷史學者讓·布伊索尼和謝尼耶博士。[10]
1948年7月14日,洞窟開始向公眾開放,最初的考古學調查於翌年開始。至1955年,由來自遊客的二氧化碳、熱量、濕度和其它污染物已對洞窟中的壁畫造成明顯損毀。而隨著空氣條件的惡化,真菌和地衣開始侵襲牆壁。因此,法國政府於1963年關閉了洞穴,並著手將畫作修復至原始狀態。
關閉原始洞穴後,為了滿足公眾的瀏覽欲望,法國政府開始建立洞穴的複製品。
拉斯科2號是拉斯科洞窟公牛大廳和畫廊部分的精確複製品,它曾被置於巴黎大皇宮展示。1983年起,它被放置在拉斯科洞窟附近(距離原始洞穴大約200米)對外展示,作為原始洞穴關閉後的替代。[5][11] 更完整的壁畫複製品在距離原始洞穴數千米處的托特公園史前藝術中心(法語:Centre of Prehistoric Art, Le Parc du Thot)展示,在那裡人們還可看到代表冰期生物群的活體動物。[12] 這些壁畫複製品由鐵氧化物、木炭、赭石等據信為原始人類曾使用的顏料繪製而成。[13][14][15][16]
拉斯科3號是洞穴的5個精確複製品系列(來自中殿和軸井),自2012年起在世界各地展出,以向世界各地的人們展示來自拉斯科洞窟的精美藝術。
拉斯科4號是由國際岩畫中心(法語:Centre International de l'Art Pariétal)製作的拉斯科洞穴繪畫完整複製品,並應用了數字展示技術。自2016年起,它被安裝在由斯諾赫塔建築事務所建造的博物館,位於俯瞰蒙蒂尼亞克的一處山坡中。[17][18]
根據沉積物分析,韋澤爾河覆蓋了多爾多涅省四分之一的面積以及黑色佩里戈爾最北端。在與多爾多涅河交匯前,韋澤爾河流向西南。河流中段蜿蜒曲折,兩側是高聳的石灰岩懸崖。此段上游靠近蒙蒂尼亞克-拉斯科附近,地形坡度較為平緩,谷底空間開闊,河流水速較為緩慢。
拉斯科谷距離史前人類洞穴遺蹟有一段距離,這些遺蹟大多位於偏下游位置。[19] 在附近一處名為萊塞濟德塔亞克-錫勒伊的市鎮,至少有37處包含原始藝術的洞穴,以及數量更多的位於露天、遮蔽處或喀斯特地貌洞窟入口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定居點遺蹟。這是歐洲史前人類遺蹟中密度最高的地點。
整個拉斯科洞窟有將近6000個形象,大致可分為三類:動物、人像和抽象符號。沒有關於當時該地植物群落的畫作內容。[19] 畫作的顏色基本為紅色、黃色和黑色,顏料來自各類礦物的複雜組合[20]:110[21]:包括鐵礦石(例如赭石[22]:204、赤鐵礦和針鐵礦[21][23])和錳礦石。[21][22]:208 木炭也有使用,但非常有限。[22]:199[20] 一些壁畫的顏料可能使用了動物脂肪、或富含鈣元素的地下水、或是黏土的懸濁液[20],它們不是由刷子塗抹,而是使用了擦拭或吸乾的方法。[23] 在另一些位置,顏料由管子噴到岩壁。[23] 在岩面較軟的地方,線條被刻入岩石內。有些畫作因痕跡過淺而難以辨認,還有一些已經完全損毀。
有900多幅畫作可辨認出動物形象,其中有605幅可被精確識別。這些圖像中有364幅描繪野馬,90幅描繪野鹿。其它動物還有牛和野牛,分別占到4-5%。此外,出現在畫作中的動物還有七個貓科動物、一隻鳥、一頭熊、一頭犀牛和一個人。儘管馴鹿是當時人類的主要食物來源,但畫作中沒卻有出現馴鹿。[24] 洞穴牆壁上還發現有幾何圖樣。
洞窟中最出名的部分是公牛大廳,其中描繪了公牛、野馬、原牛、雄鹿、熊的形象。四頭公牛占據了畫作的主要位置,其中一頭牛長度達到了5.2米,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洞穴藝術中尺寸最大的動物形象。這幾頭公牛似乎被描繪為處在運動狀態。[24]
一幅被稱為「野牛交錯」的畫作位於洞穴中殿,它被視為舊石器時代洞穴藝術的代表作。野牛交錯的後腿製造了其中一頭比另一頭更靠近的錯覺。此幅畫作的景深展示出了當時人類所掌握的基礎透視技術。
1940年底法國政府就將拉斯科洞窟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對象。由於多方面的原因,洞穴在1948年才向公眾開放[25]。1953年時洞穴每天要接待一千多名遊客,為了防止遊人破壞,法國政府在1963年關閉了洞穴,只有少數研究人員才能入內。另一方面為了滿足公眾的瀏覽欲望,法國政府在1983年建立了拉斯科洞窟2號,其中的壁畫作品完全模仿自拉斯科洞窟。2001年時,拉斯科洞窟的壁畫上出現了菌斑,而此前不久政府部門為了維持洞內溫度與濕度,安裝過一套空調系統。但空調系統是否是導致菌斑出現的直接原因還不能確定[26]。2008年中真菌再次出現在了洞窟內,這次的真菌侵襲使得一些壁畫出現了不可逆轉的破壞,險些使得拉斯科洞窟壁畫成為瀕危世界遺產。[2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