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政府划分的对日作战地方权责区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抗日戰爭第四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最初第四戰區所轄範圍為廣東及福建,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第四戰區分別於1938年、1939年做過兩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並於戰爭末期與第三戰區合併。
中國戰區的首次劃分是在日軍迅速佔領北平與天津,且中華民國政府確定與日謀和落空之後。
1937年8月20日,第四戰區劃分是以廣東福建兩省,也經歷了廣州爭奪戰等激烈戰役。該戰區司令長官為何應欽(雖然何是戰區司令長官,但他是甚至連第四戰區都沒去過,所以實際上戰區司令是余漢謀。),副司令長官余漢謀。轄有第4集團軍(集團軍司令蔣鼎文)及第12集團軍(集團軍司令余漢謀兼)
以上共轄9個步兵師,兩個步兵旅,不含特種部隊及要塞守備部隊。
以上共轄24個步兵師,2個步兵旅,不含特種部隊。
1939年11月日軍在北部灣登陸,發動桂南戰役(含崑崙關戰役)。由桂林行營遷江指揮所直接指揮;此次作戰所有部隊,包括新調入廣西的中央軍、第四戰區所屬部隊由軍委會軍事訓練部長、參謀次長、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全權指揮。1939年12月,日軍由廣州一帶分兵三路向第四戰區長官部駐地韶關進攻,第四戰區副司令長官兼12集團軍總司令余漢謀指揮第一次粵北會戰。
1940年一月初,軍委會電令廣東西江、東江、北江地區由第四戰區副司令長官余漢謀指揮作戰,第四戰區長官部僅負責廣西南部作戰。1940年2月11日,第四戰區長官部遷至廣西柳州。1940年8月上旬,廣東(不包括粵西南,35集團軍之64軍駐防區)從四戰區劃出組建第七戰區,余漢謀任第七戰區長官。
依軍委會命令,第四戰區在廣西百色開會決定對柳桂會戰失敗追責:[2]
1945年3月3日,第四戰區撤銷。張發奎改任第二方面軍司令官。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