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動畫(英語:Traditional animation),也被稱為經典動畫,是動畫的一種表現形式,始於19世紀,流行於20世紀。傳統動畫製作方式以手繪為主,繪製靜止但互相具有連貫性的畫面,然後將這些畫面(訊框)按一定的速度拍攝後,製作成影像。大部分作品中的圖畫都是畫在紙上,以及賽璐珞上進行拍攝。由於大部分的這種類型的動畫作品都是用手直接的繪製作在賽璐珞上,因此傳統動畫也被稱為手繪動畫或者是賽璐珞動畫(cel-animation)。在早期的傳統動畫作品中也有的畫在黑板上或膠片上的。傳統動畫的製作手段在如今已經被更為現代的掃描,手寫板,或者電腦技術取代。但傳統動畫製作的原理卻一直在現代的動畫製作當中延續。
製作過程
在動畫實際製作拍攝前,通常會先製做分鏡指令碼對劇本進行畫面及影像上的設計。分鏡指令碼是用圖畫來描繪故事情節以及說明影像構成的故事草圖,風格類似於連環畫。它將作品中的某個鏡頭的畫面進行分解,並且標註台詞,所需時間,攝像角度和推移位置,聲音效果等等。將劇本視覺化,方便製作者討論修改,避免實際製作時金錢和時間的浪費,以及各個部門,特別是動畫師和導演間的參考協調。大部分的分鏡都由導演親自繪製,也可以由專業的藝術家來完成,但需要和導演之間經常性溝通。而故事板在作品最終製作之間,往往要修改許多次才能最終定稿。故事板經常用於各種影像作品的製作,因此不僅傳統動畫,其他的動畫形式,以及電影、電視、廣告的拍攝之前,都會先製作分鏡指令碼。
傳統的動畫的製作中,特別是迪士尼的動畫製作中。因為考慮到用動畫去同步影片中出現的各種音樂聲音等效果總是比用聲音去同步動畫容易,所以在動畫製作之前,會先將動畫中所用到的部分聲音音樂進行臨時錄音(scratch track)。以便於在製作動畫時,動作能和聲音更加的協調。完整的動畫聲軌包括了音樂,音響效果以及對白。不過用來同步動畫動作的臨時錄音軌上一般只需要聲音,角色所唱的歌以及一些臨時音樂。最終的聲音音樂效果會在後期製作中添加上去。
另一種製作方式則是先製作動畫,然後再後期製作時再加上動畫中所使用的各種聲音效果,在早期的有聲動畫中這種製作方式也有出現。絕大多數的美國動畫至今仍然使用先錄音再製作動畫的方式,而日本動畫則完全相反的幾乎全部使用先製作動畫而後錄音的方式。先期錄音的製作方式在早期的動畫中非常適合聲音效果和動畫的同步,但隨著後期製作技術的發展,後期錄音的製作方式也可以使動畫和音效達到比較好的同步。
動畫影像分鏡(animatics)或故事軸(story reel),類似的稱呼還包括為故事影帶,動樣帶。這是將分鏡的畫面配上對白基礎的音效,配樂後,按真實作品的時間分配及畫面順序對故事板進行影像化,這樣可以看出成品的大概樣子。以便導演和動畫師能夠對劇本以及情節,時間設定進行審查,找出和正確的分鏡不符的地方以做修改。通過這樣的影像分鏡,也可以較方便的對故事本身進行審查以再製作之前找出問題並解決。影像分鏡一般是在分鏡指令碼和音效之後,在正式的動畫製作開始之前做為一個初步的影像草稿。由於傳統動畫的製作非常的費時費力,所以要儘量的避免在最終完成作品後再進行修改。
動畫影像分鏡雖然在動畫製作之前就被提前完成,但其中使用的草圖,會隨著動畫製作的進度被已經製作完成的場景取代,逐步的變成成品,製作者可以通過此來對作品不斷地進行檢查和修改以達到滿意的效果。
製作完成的影像分鏡一般會讓主要的製作者一起觀看,來進行審查。也會播放給一些非製作者觀看,用來測試觀眾對作品的感受是否達到了製作方所期待效果。在70年代中期,動畫影像分鏡和其他的影像化的故事板被統稱為影像分鏡(videomatics),除了用於對動畫作品的預覽,主要用來測試一些商業影像的可行性或者是表現方式。
早期動畫製作時,在正式拍攝動畫時,會使用較昂貴的Oxberry攝錄影機;而一般的圖稿或者動畫影像分鏡時,則使用較便宜的萊卡機,所以動畫影像分鏡在早期時也被稱為萊卡帶(Leica reel)。
動畫影像分鏡獲得通過後,分鏡指令碼將會分發到設計部門按故事內容進行具體設計。在一些情況下,設計工作是和分鏡同時進行的。設計師會按劇本要求進行人物或道具的設計,並製作出設計圖(造型表,示範表,model sheet)。 設計圖上各種角色或者是物體需要畫出他們的體形比例,各角度的造型。如果是人物設計還需畫出各種臉部表情(高興,生氣等),以及他們使用物品等。動畫師將根據設計圖來繪製統一的角色或者是物品。同時為了便於動畫的繪製,設計圖需要儘量簡化的線條以及統一的美術風格。一般人物的設計圖分服飾設計圖,臉部表情設計圖及局部裝飾設計圖三種。角度通常分為正面,側面,背面。有時為了能更好的觀察和繪製,部分角色或者是物品將被雕塑成實體的模型。設計圖製作完後,主要的角色將被並肩站立排列繪製在一張圖上,以便區分角色的大小及高矮。在角色設計進行的同時,美術指導(art directors)會和色彩設計師(color stylists)一起決定作品的藝術風格以及色彩使用方案。
在設計進行的同時,時間設定導演(timing director)將會通過分析動畫影像分鏡(animatic)來決定繪畫,角色的姿勢和嘴型將被具體分配到哪一訊框,然後製作曝光表(exposure sheet),或者稱為X表(X-sheet)。曝光表上逐訊框記錄了連續畫面的動作,對話,以及使用的音效背景音樂等,做為具體參考來幫助動畫師繪製動畫。如果一部作品裡中包括了大量的音樂,或者作品本身就是音樂形式的動畫時,則可能會使用音樂的小節表(bar sheet)來代替曝光表,使動作以及台詞和音樂更好的同步。小節表上往往會標上樂譜。
構圖(layout),或者稱布局,一般在各種設計完成並得到導演認可通過後進行。布局的過程類似於一個電影攝像師用攝錄影機進行攝像。背景構圖師需要分析某一場景如何運鏡取景,透視角度,背景的所需的大小尺寸,以及畫面所需的光線和陰影。角色構圖師則需要設計並繪製出角色的比例,位置,動向,以及該場景中角色所需要表現的姿勢造型,並依對白增加角色姿勢,通常這些姿勢都有一些代表性,可以較清楚的表達出場景的內容。在一些短片動畫中,角色構圖師往往由導演來擔當。
一般來說,構圖師所做的是分為多層的黑白圖稿,包括人物,特效及背景。人物和特效需要標出在背景中的大小比例,位置及關鍵的動態。背景層中需要空間場景,道具布置,前景,需要多大的畫面(畫出鏡頭的安全框)以外,會再繪製一張光線陰影的示意圖,提示背景師背景所需的氣氛,光影,質感以及光源的位置。如果該場景中的角色有縱深的動作,則還需繪製出動畫師所需的背景透視表(透視網格),並且視鏡頭需要,背景將按透視遠近繪製成數層。
構圖完成後,會根據X表將其再次的製作成影像鏡分鏡,讓製作者對作品進行再次稽核。
動畫的製作在由構圖製作的影像分鏡通過後進行。動畫師在紙上畫出場景所需的每一訊框。繪畫所使用的紙上通常會帶有孔,用來將其固定在定位尺(peg bar)上。關鍵訊框動畫師(key animator)或者主動畫師(lead animator)通過構圖來繪製場景中的關鍵訊框。關鍵訊框是繪有動畫重點動作的畫面。比如一個角色跳過池塘的場景中,關鍵訊框動畫師將繪出角色起跳,躍過池塘和著陸的這些主要的畫面,同時並決定關鍵訊框之間需要多少其他一般訊框。
對於前期配音的動畫來說,動畫師在繪製動畫訊框時需要注意所繪訊框要和已經錄製的音效保持同步。所以精確的校正動畫訊框的時間就變得非常重要。因為如果訊框和音效間沒有很好的吻合,最終會影響到觀眾的觀看。在一些高成本的動畫作品中,動畫師需要花大量的精力讓角色在說話時,嘴型能和他所發出的聲音吻合。
在製作場景動畫時,動畫師(原畫師,animator)通常會對該場景中的動畫進行一次鉛筆稿的試拍(線拍,線稿檢查,Pencil test),線拍是一個動畫場景最終形態的初期形式,類似於一個樣片。通過將該場景動畫的關鍵訊框製作成簡單的影像,然後配上基本的音效。用來測試該場景中的動畫的動作是否流暢,角色是否產生了變形,音效是否合拍。一般動畫師通過線拍來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審查並做出相應的修改,然後再將該場景動畫的完善工作交給助理動畫師(assistant animators),由他們來添加細節或補充遺漏的訊框。在助理動畫師完成這一工作後,將再對該場景的動畫進行線拍審查並做相應的修改。在通過審查和修改後,主動畫師(lead animator)會將線拍的樣片交由導演或者製片以及其他的創造人員一起進行審查。這個階段有點類似於分鏡製作階段。動畫師通常會對一個場景做出數次修改,直到導演滿意。
鉛筆稿的審查也被稱為"Sweatbox",這個詞通常認為起源於迪士尼,因為迪士尼公司的創始人華特·迪士尼在一個被稱為「汗屋」(Sweat box)的房間裡和動畫師一起觀看鉛筆稿的樣片並提出修改建議。一種說法是認為,觀看樣片的房間窄小悶熱,所以被稱為「汗屋」。也有說法認為動畫師擔心華特·迪士尼對樣片的反應而緊張地流汗。如今這個詞的意思則是動畫的樣片或是完成清稿上色的半成品準備提交導演審查通過。
在一些成本較高的動畫作品中,主要角色的動畫將會有專門的動畫師,或是由動畫師組成的專門小組來完成。小組由一個動畫監製(supervising animator),幾個主動畫師(lead animator),和若干助理動畫師(assistant animators)組成。如果一個動畫場景中需要兩個或多個角色進行互動,那麼負責各角色的主動畫師會先在一起討論該場景中哪個角色擔當主角(leading),然後先完成擔當主要戲份角色的動畫。較為次要角色的動畫將配合「主角」的動作來繪製。
當鉛筆稿試拍審查通過後,主動畫師(lead animator)將會把該動畫交由清稿部門(clean-up department)重新整理。這個部門主要對已製作的動畫進行畫面上的清理,修形和重整,以及繪製間隔訊框。這個部門主要是由清稿動畫師(clean-up animators)和間隔訊框(補間)動畫師 (inbetweeners)組成。前者主要對通過鉛筆稿審查的動畫進行清理和重新臨摹,使畫面更為統一,讓整部作品的角色和場景在最終放映時給人有如出自一人之手繪製的感覺。後者間隔訊框動畫師則繪製動畫中需要的間隔動畫訊框,也就是兩個關鍵訊框(key frame)中間的訊框。使其成為真正的動畫。這個過程被稱為補間(間隔補完,tweening)。當清稿部門對場景重新整理完成後,會再次進行鉛筆試拍審查(pencil test)。
最好用掃描器,將手繪的圖片轉換為數位影像。
技術整合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