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尼提:現代心靈健康科學》(簡稱《戴尼提》,英語:Dianetics: The Modern Science of Mental Health,縮寫為DMSMH)是L·羅恩·賀伯特1950年出版的一本書,其中描述了一套偽科學的思想理論——戴尼提

快速預覽 Dianetics: The Modern Science of Mental Health; A Handbook of Dianetic Therapy, 中文名 ...
Dianetics: The Modern Science of Mental Health; A Handbook of Dianetic Therapy
Thumb
2007年中文版封面
中文名戴尼提:現代心靈健康科學
作者L·羅恩·賀伯特
類型文學作品[*]
語言英文
主題戴尼提
發行資訊
出版機構最初為Hermitage House
出版時間1950年5月9日
出版地點美國
媒介精裝或平裝
頁數452
關閉

賀伯特聲稱他綜合了個人體驗、東方哲學的基本原理和弗洛伊德的著作而發明了這套方法[1]:87。《戴尼提》的推廣產生了戴尼提運動,該運動後來成爲新興宗教山達基教的前身,而戴尼提也成為山達基教義的基礎理論[2]:21

賀伯特在本書中主張[3][4],他分離出了「生存的動力原則」,並將其陳述為基本命令「生存!」,同時還提出了他對人類心靈的觀點。他將人類心智異常的根源稱為「反應式心靈」,即心靈中一個通常隱藏著但始終處於意識狀態的區域,其中存儲著一些過往創傷的記憶(稱「印痕」)。《戴尼提》提出了一種稱爲「聽析」的心理諮商技術,賀伯特聲稱這種技術可以消除「印痕」並帶來巨大的治療效果[5]

該作品受到了科學家和醫學專家的批評,他們指出該作品沒有科學依據,書中提出的觀點都是用看似科學的膚淺語言寫成的,但沒有實證證據

儘管如此,《戴尼提》一書在出版之後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而道爾頓書店的員工表示,這些數字被注水誇大了,因爲賀伯特和山達基信徒所擁有的出版商讓山達基信徒每人購買數十到甚至數百本賀伯特的書,然後再反賣回給同一家零售商[6]。《紐約時報》高管兼記者亞當·克萊默(Adam Clymer)表示,該報紙調查賀伯特書籍的銷售模式,並未發現有一個人購買大量書籍的情況[6]

截至2013年,山達基教會的出版部門新紀元出版社以英語和其他50種語言銷售該書。

背景

在《戴尼提》出版之前, L·羅恩·賀伯特是一位高產的低俗雜誌作家。他曾就讀於喬治·華盛頓大學工程學院但未畢業[7]山達基教會認為《戴尼提》一書代表了賀伯特關於「人類心靈、其功用以及與功用相關的問題」的理念。賀伯特將戴尼提描述為一種「治療技術,可以治療所有非器官性的心理疾病和所有器官性的身心性疾病,並保證在大多數個案中完全治癒」。在這部著作中,賀伯特還證實了人類「僅僅」能被生存所驅動。

根據賀伯特的說法,《戴尼提》中的思想是經過他十二年的研究而發展起來的,儘管當時他的許多朋友都認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7]。這些思想的第一個公開概述是一篇發表在紙漿雜誌驚奇超級科學故事》上的文章,題為〈戴尼提:一門新的心靈科學〉(「Dianetics: A new science of the mind」)。這篇文章出現在該書出版的幾周前,但發表在該雜誌1950年5月號上,也就是該書出版的同一個月;這篇與書的篇幅相當的長文,後來以《戴尼提:一門科學的演進》(Dianetics: The Evolution of a Science)的標題作爲單行本出版[8]

這次高調宣傳引起了廣泛的興趣,以致於賀伯特和《驚奇》雜誌的編輯約翰·W·坎貝爾以及其他相關人士在1950年4月成立了賀伯特戴尼提研究基金會[9]。賀伯特聲稱自己在三周內完成了《戴尼提》[10] 。一台特殊的IBM打字機幫助他提高了寫作速度,如可以連續捲起紙張,並且有專用按鍵來一次輸入諸如thebut 之類的常用英文詞[7] :264

這本書的早期版本《異常戴尼提》(Abnormal Dianetics)原本是為醫學界準備的,被許多出版商和醫學界拒絕之後,以油印形式傳閱,後來以《戴尼提:原始理論》(Dianetics: The Original Thesis)為名出版;同書還曾以《生命的動力》(The Dynamics of Life)為名出版。

內容

《戴尼提:現代心靈健康科學》旨在揭示關於身心性疾病神經官能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根源的革命性發現,以及永久治癒這些疾病的準確、可靠的方法。[7]

該書開篇的摘要介紹了戴尼提的背景,即人類專注於「尋找一門心靈科學,它不僅能分離出生命的共同點和思想的目標」,還能分離出「偏差錯亂疾病」的唯一根源。賀伯特聲稱,對於人類苦難的問題,在不同時代和不同文明中,有兩種答案:宗教、巫術和現代心理療法。後者包括對腦部施以電擊或手術。根據他的說法,這些療法把病人變成了「無助的殭屍」。他聲稱,戴尼提就是解決這一困境的答案[11]

在序言的「如何閲讀本書」部分,賀伯特建議從頭到尾一口氣讀完。不過在該書的後續版本中,書的最初幾頁新增了「重要説明」,建議讀者確定沒有跳過所讀的每一個字詞

根據賀伯特的說法,《戴尼提》一書遵循了這一研究思路:

一)發現了「生存的動力原則」及其意義。
二)發現了異常的根源:反應式心靈。
三)治療辦法及其應用。

賀伯特忽略了所有的基本哲學。[12]

一)生存的動態原則:生存![13]

按照賀伯特的說法,基本的發現不是人類能夠生存,而是人類唯一的動機就是生存。

二)唯一的異常源頭:反應式心靈

賀伯特將人類思維分為據稱功能完美的「分析式心靈」和無法思考或區分的「反應式心靈」。根據賀伯特的說法,反應式心靈完全以刺激-反應為基礎運作,它存儲的不是記憶而是「印痕」。當分析式心靈處於無意識狀態時,反應式心靈會物理地記錄下印痕。反應式心靈接收到所有刺激後,就會產生大量的印痕,為完美的分析式心靈提供錯誤的數據。[14]分析式心靈對這些反應式心靈印痕跡的誤解會在以後的生活中造成損害。事實上,這些印痕會在以後的生活中引發強迫和壓抑行為。根據賀伯特的說法,一個人的晚年生活會受到這些印痕的無意識影響[15]

在書中,賀伯特對「印痕」(engram)這個詞使用了兩個不同且相互矛盾的定義。在第一篇《人的目標》第五章〈總結〉中,賀伯特陳述了「戴尼提的基本公理」,其中包括「印痕是一個『無意識』的時刻,包含了肉體疼痛或痛苦情緒,以及全部的感知,而且無法供分析式心靈作爲經驗」。但是在該書的後面,賀伯特在第二篇第二章〈反應式心靈〉(2008年中文版《戴尼提》第74頁)的一個腳註中再次提到了印痕的定義。腳註寫道:「戴尼提中所使用的印痕,是該詞最精確的定義:『外來刺激在生理組織的原生質上所留下之明確而永久的痕跡』。戴尼提認為印痕是一組外來刺激針對細胞層次的生命所造成的衝擊」[16]。換句話說,賀伯特採用了一個之前已經被生物學揭曉的記憶痕跡定義,而將其貼上了戴尼提的標籤[17]。因此,戴尼提本身在該領域並沒有提出任何科學尚未知曉的內容,同時還增加了一些沒有事實依據的現象和功能系統。

三)治療及其應用

透過戴尼提,賀伯特聲稱大多數疾病都是身心性疾病,由印痕引起。他進一步聲稱戴尼提療法可以治療這些疾病,並且還將癌症和糖尿病列為戴尼提研究的重點疾病[18]。「據賀伯特估計,心身疾病占所有疾病的 70%,例如哮喘、關節炎、皮炎、過敏、某些冠狀動脈疾病、眼疾、滑囊炎、潰瘍、鼻竇炎、偏頭痛等,而精神疾病則包括神經衰弱、精神病、強迫症、嚴重抑鬱症等。」賀伯特後來表示,戴尼提與心身疾病無關:「如今的戴尼提是一門能力科學。它與心身疾病或異常無關。它對這兩件事毫不在意。如今的戴尼提可以期待從精神病院或山上獲得對人類的某種益處。」 [19]

該書承諾,透過名爲「聽析」的過程,人們可以達到一種名為「清新」的超人狀態,擁有卓越的智商、純潔的道德意圖以及極大改善的身心健康。1950年8月,賀伯特預測「清新者」將構建世界新的貴族政治,儘管他承認自己並沒有達到這一境界[7]。在歡迎期待時,《神智者雜誌》(Theosophist Magazine)將戴尼提中的印痕與神智學中的永久原子進行了比較,因為這些原子接收並重新傳遞了生生世世所收到的印象,因此,當自我降生到新的生命時,新的化身會接收到前世印痕所存儲的印象 [20]。作為一門新科學的出現,它並沒有在《戴尼提》中得到如此明確的闡述,但最終,賀伯特還是通過《戴尼提》深入探究了前世。 [21]

在《戴尼提》中,為了解釋「清新者」的能力,賀伯特使用了比喻和特殊的習語,並通過指出古老的俗語為「心靈之眼」來轉移注意力。賀伯特使用了各種詞語,諸如「最佳回憶」、「最佳個體」,「清新者可以輕鬆做到的事情,過去很多人有時也能部分做到」,「清新者會充分利用想像力」,「理性與異常無關,只能在清新者身上進行研究」,清新者的智力高於正常人,清新者沒有任何異常,清新者的屬性從未被納入對人類及其固有能力的研究[22]。在有信念地將各種好處都歸功於清新狀態之後,賀伯特終於承認「在我們到達清新者之前,我們仍然不明白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差異」,就好像從來沒有清新者出現過,或者沒有清新者曾經製造過它一樣。 L·羅恩·賀伯特非常願意並善於運用這些比喻來適應《戴尼提》對新現實的描繪。 [23]

在建議聽析師不要交流時,賀伯特將戴尼提與其他心理療法區分開來,比如在精神分析中,治療師固執地對患者心中發生的事情提供個人解釋。 [24]賀伯特反對對精神障礙進行診斷,稱其「浪費大量時間」,因為「一方面,詳細的診斷並不能治癒患者,另一方面,聽析人員在聽析過程中會了解到治癒患者所需的信息,而患者會談論這些信息。」 根據克里斯滕森的說法,賀伯特聲稱除了診斷之外,只需要確定三件事:「(1)患者『感知能力』是否處於最佳狀態或低於最佳狀態?(2)患者利用不同感知能力進行回憶的能力如何?(3)患者是否通過回憶太多事情或使用太多感知能力而『過度使用』了想像力?」 [19]

在《戴尼提》中,賀伯特提到了後催眠暗示,儘管後催眠暗示現象早在1787年就被描述過[25]。動力精神病學的發展可以追溯到醫生弗朗茨·梅斯梅爾和驅魔人約翰·約瑟夫·加斯納 (Johann Joseph Gassner)之間的相遇。根據動力精神病學派的追隨者的說法,催眠術的出現標誌著潛意識的發現[26]。賀伯特在橡樹丘海軍醫院(Oak Knoll Naval Hospital)接受潰瘍治療時,他學習了催眠術、心理學理論和其他類似科目;賀伯特非常擅長催眠術。根據賀伯特的說法,正是對催眠術如此廣泛的嘗試導致了反應式心靈的發現。Roy Grinker博士和 John Spiegel 博士發明了麻醉精神療法(Narcosynthesis),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精神病學家廣泛使用。在《戴尼提》一書中,賀伯特提到了麻醉精神療法或藥物催眠。然而,賀伯特指出,藥物催眠技術早已為人所知,無論是在古希臘還是在東方。儘管賀伯特在海軍情報部門時可能接受過麻醉精神療法的訓練,但戴尼提並沒有採用這一技術。注射一針硫噴妥鈉曾被作為吐真劑實施。這項技術在2008年中文版《戴尼提:現代心靈健康科學》第146頁有所描述。 [27]

最後,賀伯特對那些試圖透過自我聽析來進行戴尼提過程的人給出了公正的警告。賀伯特說,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每個「印痕」都含有「分析衰減」(analytical attenuation)。所以最好是學習聽析技術並將其應用於其他人,任何進行自我聽析的人最終都只會生病。但是,在後來山達基技術應用發展中,賀伯特發展出了所謂「獨自聽析」,其中聽析員和待清新者也是同一個人,只是在程序上一如既往地要嚴格服從賀伯特的規定。在戴尼提和山達基教中,自我聽析(self-auditing)總是帶有不好的內涵,但是獨自聽析(solo auditing)則不會。和往常一樣,賀伯特的文字遊戲最終獲得了勝利。 [28]

反響及評價

《戴尼提》於1950年5月9日首次由一家總部位於紐約市麥迪遜大道一號的的精神病學教科書出版商Hermitage House出版[29],其總裁Arthur Ceppos也是「賀伯特戴尼提研究基金會」的董事會成員[30]。此書隨後成為全國暢銷書,據稱一年內銷量超過15萬冊。由於許多人產生了興趣,因此諸如「戴尼提俱樂部」等類似的組織開始成立以應用戴尼提技術。賀伯特本人建立了全國性的戴尼提研究基金會網絡,提供收費的戴尼提培訓和處理。戴尼提逐漸風靡一時,隨後遭到心理學家的譴責[31]

由於缺乏實驗證據,醫學界完全拒絕了這一新「科學」。《戴尼提》從未通過任何科學的嚴格檢驗。1953年,哈維·傑伊·菲舍爾發表了《戴尼提療法:一項實驗評估》報告,結論是「戴尼提不會系統地對智力、數學或解決人格衝突的能力產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32]

作家羅伯特·托德·卡羅爾在《懷疑論者詞典》中寫道,賀伯特的作品本質上是反科學的,因為書中提出的主張不是基於同行評審的現象觀察,以及隨之而來的盲測對照組實驗等,而是基於先驗的判斷來首先聲稱某種現象存在,隨後再試圖證明其有效性[33]

1951年,《消費者報告》期刊(Consumer Report)宣布推出一項為期一個月、收費 500 美元的課程,該課程以當時剛剛出版的《戴尼提》為基礎,向所有人開放,旨在達到戴尼提療法的目標「清新」。關於「新邪教」(a new cult)的報告將戴尼提置於醫療實踐範圍之外[34]

據賀伯特兒子說,《戴尼提》根本不是任何研究的結果,而是一個男人對墮胎和其他潛意識現象(特別是神秘學黑魔法)的痴迷。《戴尼提》書中第二篇第四章〈惡魔〉甚至專門討論惡魔學[35]為了維護《戴尼提》表面的「科學」外觀,賀伯特譴責了對惡魔的信仰。在《戴尼提》中,惡魔被解釋為電路「寄生線路」。然而,在賀伯特後來的著作中,開始出現了占用人類肉體的實體。這些實體是賀伯特稱之為「希坦」的精神。賀伯特確實斷言,惡魔學是一門好生意。人是一個希坦,但是人的肉體被另一種稱爲身體希坦的希坦所附身。為了獲得精神上的自由,一個人必須排除體內所有其他的希坦,而這將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36]

山達基人哈維·傑金斯(Harvey Jackins)談及戴尼提療法時說道:「治療結果幾乎一致且積極。顯然,聽析員(作爲傾聽者的治療師)可以非常坦率和直接地尋找患者曾經的創傷經歷,這些經歷繼續損害著今日患者的理性和幸福感。一旦找到,痛苦的消解和對經歷的重新評估顯然一致地導致能力、情緒基調和幸福感的顯著改善。」 [37]

賀伯特認為,在昏迷或受傷的人周圍保持安靜對於預防異常事件至關重要。在《戴尼提》一書出版後,賀伯特移居古巴。在那裡每個醫院區域的標語仍然顯眼地掛著:醫院安靜[38]。1950年12月7日,歐內斯特·海明威的兒子格雷格在寫給父親的一封信中提到,《戴尼提》的出版商將前往古巴,向歐內斯特誠摯地贈送一本。海明威兒子的女朋友是出版商的女兒;格雷格本人在賀伯特戴尼提研究基金會(Hubbard Dianetic Research Foundation)工作。 12 月 14 日,海明威回復道:「戴尼提國王從未送過這本書,所以我自己買了一本,但尼塔小姐借走了它,所以它仍然在外面。所以我無法練習跳回子宮,或任何那些目前流行的紐約室內運動,只能繼續按照我看到的方式來寫作。」 [39]

根據懷疑論者馬丁·加德納的說法,戴尼提的可行性在於信仰治療領域,因為大多數神經症患者會對他們所信仰的事物做出積極的反應。戴尼提的案例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因為它在信仰治療中很常見[40]

在山達基教中的地位

宗教學者多爾特·雷夫斯隆德·克里斯滕森 (Dorthe Refslund Christensen) 認爲,在山達基教中,《戴尼提:現代心靈健康科學》代表了「賀伯特對人類心靈、其功用,以及與這些功用相關的問題最詳盡的闡述[41]。」

山達基人認爲《戴尼提》的出版是他們的信仰運動甚至世界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並將這本書稱為「第一本書」(Book One)[42][43]。在山達基教中,年份是相對於該書首版的時間來計算的:例如1990年,會稱為「戴尼提之後40年」(40 After Dianetics,簡稱40 AD[6]。這本書被宣傳為「人類的里程碑,堪比人類發現火,並且比人類發明輪子和拱門更加偉大。[7]

時至今日,山達基教會仍然大力推廣《戴尼提》,並在電視和印刷品上廣泛宣傳。事實上,教會要求其山達基人用自己的錢或教會贊助金大量購買這本書,據稱其唯一目的就是為了讓這本書仍然停留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44]。賀伯特將這本書描述為招徠新人加入山達基教的重要資產:

那些讀過第一本書並想要獲得戴尼提的人,在接受了足夠的第一本書聽析、培訓或共同聽析後,便開始尋求山達基教服務。如果第一本書的數量和品質足夠,這些人自然而然地就會開始想要並獲得山達基教服務![45]

山達基教會曾經明確表示將利用戴尼提對友好運動會的贊助來增加山達基人的數量。山達基教會的內部刊物《國際山達基新聞》(International Scientology News)指出:

為了產生巨大的國際影響,戴尼提已成為即將舉行的友好運動會的主要贊助商……所有這些傳播行動的唯一目的是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賀伯特的技術,以便他們進入機構[指山達基教會] 並迅速提升[指通往完全自由之橋上的等級]。[46]

內容修訂

L·羅恩·賀伯特的其他作品一樣,《戴尼提:現代心靈健康科學》自問世以來就不斷修訂,因此目前版本與1950年初版本的內容已有不少差異。[47]

Geoff Burling曾比較1971年和1993年的版本,指出:

  • 早期版本的獻詞是獻給「知名魔術師George Wichelow,英國第一位戴尼提人」。
  • 早期版本收錄了賀伯特的許多早期支持者寫的序言和附錄文章:序言由J. A. Winter醫生撰寫[48]。附錄包括約翰·W·坎貝爾和D. H. Rogers的文章,還有一篇文章節錄自威爾·杜蘭特1926年出版的《哲學的故事》,是談論哲學方法的一段文字。
  • 早期版本的正文第二篇第一章〈分析式心靈與標準記憶庫〉有一個腳註由約翰·W·坎貝爾撰寫,解釋了「分析式心靈如何能夠完美計算」這個論點。

在1980年以後的版本中,這些內容全都刪去了,首頁的獻詞則改為了「獻給威爾·杜蘭特」。[49]

封面火山圖與茲努神話

《戴尼提:現代心靈健康科學》1968年以後的版本都使用描繪火山爆發的圖畫為封面,一般認為這是對山達基教高級教義茲努神話的隱喻。[50][51]但本書的普通讀者不會了解封面圖的真實含意,因為茲努、銀河聯盟以及其完整歷史記錄,必須待學員聽析至高階的OT Ⅲ級之後,才能獲得相應的秘密資料用於全盤瞭解[52]。山達基人甚至還須簽署保密協議,確保絕不口傳其資料中有茲努神話的存在。

參見

參考資料

進一步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