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

中国经济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成思危

成思危(1935年6月11日—2015年7月12日),男,湖南湘鄉人,中國經濟學家。民國著名報人、教育家成舍我之子。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前主席,第七屆、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九、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名譽院長。華東理工大學名譽校長,博士生導師。1951年參加工作,先後就讀於華南工學院華東化工學院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快速預覽 成思危,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
成思危
Thumb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任期
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任期
1998年3月16日—2003年3月15日
委員長李鵬 吳邦國
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主席
任期
1996年12月10日—2007年12月14日
前任孫起孟
繼任陳昌智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935年6月11日
 中國北平市
逝世2015年7月12日(2015歲—07—12)(80歲)
 中國北京市東城區北京醫院
籍貫湖南省湘鄉縣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中國民主建國會
父母成舍我(父)
蕭宗讓(母)
親屬成之凡(大姐)
成幼殊(二姐)
成嘉玲(四妹)
成露茜(小妹)
職業經濟學家
經歷
著作
關閉

在其著作《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第二集的自序中敘述人生有三個轉折點:「一是1951年由香港回內地參加工作,奠定了報國的方向;二是1981年到美國學習工商管理,開闊了治學的領域;三是1995年參加中國民主建國會,踏上了從政的道路。」[1]

生平

成思危早年在北京成長,於該處完成小學階段,並於1946年至1948年間在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就讀初中[2]。他13歲時隨父母移居香港生活[3],1948年至1951年在香島中學學習[3]。當16歲中五畢業後[3],他便回到中國內地發展[3]

1951年至1952年廣州南方大學工人學院學習政治理論,後任廣東省總工會組織部科員,廣州珠江區「五反」指揮部民船業分隊長。

1952年至1956年華南工學院無機專業、華東化工學院無機物專業學習。

1956年至1958年化工部瀋陽化工研究院技術員。1958年至1973年化工部華北設計研究分院、天津化工研究院技術員、專題組組長、研究室副主任。1973年至1981年石化部石油化工科研院技術員、化工部科研總院(科技局)化工一處、無機化工處工程師。

1981年至1984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習,並獲得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

1984年至1988年化工部科技局工程師、總工程師。1988年至1993年化工部科研總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1993年至1994年化工部副總工程師兼科研總院總工程師。1994年至1997年化學工業部副部長、民建中央主席(1996年12月)。

1996年至2004年曾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主任。

1997年至1998年民建中央主席。1998年3月,第九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他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4][5][6][7],同時繼任民建中央主席,中華職業教育社理事長。

2000年獲香港理工大學頒授榮譽工商管理博士學位及榮譽教授[8]。2002年12月,中國民主建國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他出任主席[9][10]

2003年3月在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2004年12月再次當選中華職業教育社理事長。

2015年7月12日0時34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新華社稱成思危是「著名的經濟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民主建國會和中華職業教育社的傑出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11]

家族

成思危其父為世界新聞職業學校(今 世新大學)創辦人、中華民國第一屆立法委員成舍我。成舍我育有一男四女,成思危排行老三,為唯一的兒子。

其大姊成之凡獲法國國籍,曾競選法國總統。二姊成幼殊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丹麥、聯合國、印度等的外交官。胞妹成嘉玲曾為世新大學董事長、成露茜為世新大學講座教授及《台灣立報》發行人。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