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斯麥爾·恩維爾帕夏(鄂圖曼土耳其語:اسماعیل انور پاشا;土耳其語:İsmail Enver Paşa,1881年11月22日—1922年8月4日)。是第一世界大戰同盟國陣營的鄂圖曼帝國三巨頭之一,其他兩個巨頭是穆罕默德·塔拉特帕夏及傑馬爾帕夏,三人被稱為「三大帕夏」。他是鄂圖曼帝國青年土耳其黨人的領袖。一戰結束後,他輾轉出逃至帕米爾高原並領導巴斯瑪奇運動,但最終仍是被亞美尼亞裔的蘇聯紅軍將領領兵剿滅,其戰死時享年40歲。
1881年11月22日恩維爾在君士坦丁堡出生,來自阿爾巴尼亞裔家庭。他的父親是當地的守橋人,母親是阿爾巴尼亞的農民[1]。1903年,他在伊斯坦堡的軍事學院畢業。1906年他成為少校,並派往第三軍,駐紮於薩洛尼卡。在這段時間他加入了當地一個叫「聯合進步委員會」的組織。
在1908年,奧匈帝國、沙俄及英國等國策劃分裂國力低弱的鄂圖曼帝國。青年土耳其黨人宣布了「反對政府和列維爾協定」,要求「自由、平等、博愛」,發動了推翻蘇丹的革命。恩維爾在此時加入革命軍並成為軍隊的領袖。在成功奪權後,他力邀德國建立軍事聯盟,並要求德國協助改革鄂圖曼帝國的軍隊。
在1911年義大利為奪取鄂圖曼帝國的北非領地利比亞,而對鄂圖曼帝國開戰,意土戰爭爆發。恩維爾前往利比亞前線指揮北非戰事,但鄂圖曼帝國不是義大利的對手,雙方在1912年10月簽訂了停戰合約,鄂圖曼帝國割讓了利比亞給義大利。
由於割讓利比亞讓青年土耳其黨人在鄂圖曼帝國的威望也隨之動搖,自由和睦黨人於1912年7月趁機推翻了青年土耳其黨人的政權,但是靠著恩維爾的軍隊威望保住了聯合進步委員會。但在同年10月開始的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鄂圖曼帝國又慘遭失敗,被迫割地求和。恩維爾在1913年1月再度發動血腥政變,也即突襲高門政變,恢復了青年土耳其黨人的政權。第二次巴爾幹戰爭期間恩維爾擔任鄂圖曼軍的參謀總長,在德國將軍奧托·馮·桑德斯的幫助下收復故都亞德里亞堡(今埃迪爾內)。恩維爾現在的地位及聲望如日中天,擔任軍事大臣,兼總參謀長,軍階從上校晉升為將軍(帕夏),稱號從酋長正式改為帕夏(恩維爾帕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恩維爾是鄂圖曼帝國三巨頭之首,此時他的地位在鄂圖曼帝國是無人能及。本來鄂圖曼帝國還沒決定加入任何陣營,但是因為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邱吉爾認為鄂圖曼帝國加入同盟國並不會有太大影響,私自沒收土國訂造的兩艘軍艦也不做任何解釋。這事件激怒了恩維爾並把鄂圖曼帝國推入了同盟國。
鄂圖曼帝國在收留德國的格本號大巡洋艦及布雷斯勞號小巡洋艦事件及介入中東戰線後正式參戰。1914年12月至1915年1月在高加索戰役恩維爾領導的鄂圖曼帝國遭到慘敗,後來他以亞美尼亞人串通俄國為藉口,進行慘無人道的亞美尼亞大屠殺,導致150萬亞美尼亞人因飢餓、缺水、暴曬、盜賊掠奪而死亡[2][3][4][5],這使他在文明世界聲名狼籍。1916年鄂圖曼帝國在加利波利戰役擊退協約國的入侵,恩維爾的聲譽和影響力才得到恢復。
一戰結束後,恩維爾被控戰爭罪,在缺席下被判死刑[6][7]。他先逃往德國,在當地共產黨幫助前往蘇聯。在1921年他到了中亞,投入當地的巴斯瑪奇起義組織。1922年8月4日,亞美尼亞裔的蘇聯紅軍悍將雅科夫·梅爾庫莫夫領兵突襲恩維爾帕夏的叛軍部隊,恩維爾於亂軍中戰死,終年40歲。
1996年,土耳其共和國政府把他的遺骸從塔吉克運回。1996年8月4日在他陣亡74周年之日舉行國葬,安葬在伊斯坦堡的烈士陵園。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