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科举术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恩科是一種科舉方式,是科舉常科與非常科科目取士之外的一種補充。宋朝的科舉承五代後晉之制,每三年舉行鄉試、會試,是為正科。遇皇帝親試時,可別立名冊呈奏,特許附試,稱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稱恩科。
開設恩科始於宋,而明、清和越南阮朝亦用此制;越南後黎朝則有性質類似的「盛科」,但僅舉行一科。清代於尋常例試外,逢朝廷慶典特別開科考試,也稱「恩科」。若正科與恩科合併舉行,則稱「恩正併科」。
恩科包括「特奏名」和「特賜第」。
特奏名為籠絡多次赴省試落第的年事已高舉人而設,是宋代創立的新制。《宋史·選舉志》:「凡士貢於鄉而屢絀於禮部,或廷試所不錄者,積前後舉數,參其年而差等之,遇親策士則別籍其名以奏,徑許附試,故曰『特奏名』。」
特賜第,是皇帝一種選士特權,針對懷才不遇者、皇恩寵幸者、皇親國戚等。
宋太祖見科場大量貢士,風塵僕僕到京師赴省試,屢試屢敗,潦倒場屋,「非以特恩,終成遐棄」(《選舉》三之三《貢舉雜錄》)。遂特降詔:「禮部貢院閱進士、諸科十五舉以上、曾經終場者,具名以聞。」(卷一一,太祖開寶三年三月王寅朔)結果,得司馬浦等一百零六人,並賜本科(進士科、諸科)出身。這就是特奏名進士、諸科的起始。但此次恩科是特例,申明「今後不得為例」。[1]
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雍熙二年(985)接連破例錄取進士、諸科十五舉以上年老者特奏名,先後賜 184人本科出身、84 人本科及第(卷一八)、(卷三二)。但太祖、太宗朝特奏名,皆具臨時性,隨意性,尚未定型。[1]
清代一共開過二十六次恩科[來源請求]。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