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恩奇·畢拉(法語:Enki Bilal)是一位法國漫畫家、電影導演。
恩奇·畢拉本名Enes Bilalović,出生於南斯拉夫塞爾維亞貝爾格勒[1],母親來自斯洛伐克,父親則是波士尼亞裁縫師,他在9歲時移居巴黎[2]。14歲時,他認識勒內·戈西尼,並在他的鼓勵下成為漫畫家。他於1970年代為法國雜誌《領航員》(Pilote)畫些恐怖、科幻或時事諷刺的短篇,於1972年出版了第一個故事《Le Bol Maudit》。
1975年,恩奇·畢拉開始與劇本作家皮埃爾·克里斯汀合作一系列黑暗和超現實的故事。
1983年,電影導演亞倫·雷奈要求恩奇·畢拉合作製作電影《人生像部小說》(La vie est un roman),恩奇·畢拉提供的彩繪圖案被納入電影劇情的佈景。
他最出名的是作品是《尼可波勒三部曲》,花費了十多年才完成。《尼可波勒三部曲》最後一部《寒冷赤道》被《Lire》雜誌選為年度最佳書籍,並被西洋棋拳擊發明者伊皮·華比殊認可為該運動的靈感來源。
2004年,恩奇·畢拉將《尼可波勒三部曲》中的《諸神混亂》改編為電影《諸神混亂之女神陷阱》。
2007年,《哈茲菲爾德四部曲》的最後一部《Quatre?》從未來的角度描述南斯拉夫的分裂。《哈茲菲爾德四部曲》第三部《Rendez-vous à Paris》是2006年第五暢銷漫畫,共售出28萬冊[3]。
2012年,恩奇·畢拉參加盧浮宮舉辦的個展。這個個展名為《盧浮宮的幽靈》於2012年12月20日至2013年3月18日舉行[4]。
年分 | 中文書名 | 原文書名 | 備註 |
---|---|---|---|
1975年 | 遺忘之旅 | La Croisière des oubliés | |
1975年 | 星球呼喚 | Le Vaisseau de pierre | |
1977年 | 不存在的小鎮 | La ville qui n'existait pas | |
1978年 | 外太空記事 | Mémoires d'outre-espace | |
1979年 | 17號滅殺者 | Exterminateur 17 | |
1979年 | 黑指令軍隊 | Les Phalanges de l'ordre noir | |
1980年 | 諸神混亂 | La Foire aux immortels | 尼可波勒三部曲 |
1983年 | 狩獵派對 | Partie de chasse | |
1986年 | 女人陷阱 | La Femme piège | 尼可波勒三部曲 |
1988年 | 浴血之心 | Coeurs sanglants et autres faits divers | |
1992年 | 寒冷赤道 | Froid Équateur | 尼可波勒三部曲 |
1999年 | 沉睡的野獸 | Le Sommeil du monstre | 哈茲菲爾德四部曲 |
2003年 | 32 Décembre | 哈茲菲爾德四部曲 | |
2006年 | Rendez-vous à Paris | 哈茲菲爾德四部曲 | |
2007年 | Quatre? | 哈茲菲爾德四部曲 |
年分 |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備註 |
---|---|---|---|
1989年 | 邦克大飯店 | Bunker Palace Hôtel | |
1996年 | 堤可月球 | Tykho Moon | |
2004年 | 諸神混亂之女神陷阱 | Immortel, ad vitam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