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戰鬥支援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快速戰鬥支援艦(美國海軍通用艦船分類符號:AOE)是一種現代海軍的輔助船艦。與傳統的戰鬥支援艦不同,快速戰鬥支援艦往往具備更高的航行速度,配合航空母艦戰鬥群進行作戰行動,並為艦隊提供各種必要物資補給。[1]目前只有美國海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分別在各自航母編隊中部署了2艘這類快速戰鬥支援艦。

歷史

美國海軍首先提出快速戰鬥支援艦的概念,設計的初衷是要把傳統的三種最重要的補給合併到一艘船上,集油料補給、彈藥補給和冷鮮食物補給於一身。除此以外,快速戰鬥支援艦要兼具高速航行的性能,並裝備少量武器、雷達以及通信設備,能在航母打擊群中分擔一小部分的作戰功能。這種設想最早由美國海軍上將阿利·伯克根據自己在二戰中的作戰經驗提出。[2]
美軍的第一艘快速戰鬥支援艦為薩克拉門托級,1963年下水並於次年服役。該艦全長242.3米,滿載排水量53,000噸,是當時美國海軍油彈補給能力最強的艦船,甲板上可以搭載兩架CH-46直升機。該型支援艦一共建造了4艘,已於2005年全部退役。[2]
供應級是美國海軍服役的第二型快速戰鬥支援艦,以替代老舊的薩克拉門托級。同前級一樣,該級支援艦共建造了4艘,分別於1994年至1998年間入列服役。供應級全長229.8米,噸位稍遜前級,約為49,600噸。能搭載17.7萬桶燃油,2,150噸彈藥以及約500噸貨物與250噸冷鮮食物。[3]
2001年之前,供應級裝備有海麻雀導彈、密集陣近防系統等武器,但2001年後均被拆除,只保留數挺白朗寧M2重機槍。由於維護成本高昂,2014年美國軍事海運司令部決定將其中的兩艘雷尼爾號和布里奇號除役。[4]其運輸任務被分配給普通的各型補給艦,包括劉易斯與克拉克級物資補給艦、亨利·J·凱澤級油料補給艦以及約翰·劉易斯級油料補給艦等。

解放軍海軍於2003年起服役903型綜合補給艦,共下水11艘。該級艦全長178.5米,排水量23,000噸,是解放軍第一批成級建造遠洋補給船。但該級艦航速不到20節,無法跟隨航母編隊展開快速打擊任務。2017年901型綜合補給艦首艦呼倫湖號服役,成為解放軍海軍艦隊第一艘快速戰鬥支援艦。[5]901型全長241米,滿載排水量48,000噸,最高航行速度超過25節,可以跟隨航母艦隊靈活部署。901型共建造完成2艘,分別為呼倫湖號和查干湖號。[6]。
快速戰鬥支援艦列表
- 薩克拉門托級快速戰鬥支援艦(均以除役)
- AOE-1 薩克拉門托號
- AOE-2 卡姆登號
- AOE-3 西雅圖號
- AOE-4 底特律號
- 供應級快速戰鬥支援艦
- T-AOE-6 供應號
- T-AOE-7 雷尼爾號(已除役)
- T-AOE-8 北極號
- T-AOE-10 布里奇號(已除役)
- 901型綜合補給艦
- 901「呼倫湖」號
- 905「查干湖」號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