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共產黨/馬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德國共產黨/馬列(德語:Kommunis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Marxisten-Leninisten,縮寫為KPD/ML)是一個已不存在的德國共產主義政黨,成立於1968年12月31日,起源於原德國共產黨。黨報為《紅色黎明》。
歷史
德國共產黨/馬列由原德國共產黨領導層的恩斯特·奧斯特建立。該黨持反對修正主義、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立場。[1] 1974年,恩斯特·奧斯特與阿爾巴尼亞最高領導人恩維爾·霍查會面。1975年6月1日,恩斯特·奧斯特與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姚文元會面。
1976年初,德國共產黨/馬列組建了東德分支,但其發展受到了德國統一社會黨政府的壓制。
1977年,在中國和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關係破裂後,該黨轉為支持阿爾巴尼亞領導人恩維爾·霍查,並放棄了毛主義意識形態以及毛澤東的「三個世界」理論,改奉霍查主義意識形態。但到了1984年,該黨與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的關係迅速降溫。
後繼組織
有兩個組織宣稱為德共/馬列的繼承者:
- 德國共產黨/馬列,由沃爾夫岡·埃格斯領導,其中央機關報《紅色黎明》目前僅在線上發布。該黨是成立於2000年12月31日的國際組織共產國際(史達林霍查主義)的成員黨。自2009年11月7日起,該黨不再作為獨立的成員黨存在,而是作為共產國際(史達林霍查主義)的支部存在[2]。它遵循共產國際(史達林霍查主義)的綱領,在其長達410頁的綱領中宣稱要致力於馬克思列寧主義和史達林霍查主義的進一步發展[3]。
- 德國共產黨—紅色黎明,該黨曾是馬列主義政黨和組織國際會議(團結和鬥爭)的成員。2001年該黨第10次代表大會上發生分裂,當時的中央委員會罷免了長期擔任該黨主席的迪特哈德·莫勒。2003年2月,不滿意中央決定的黨員成立「爭取德國共產主義工人黨建設組織(工作未來)」,其機關報是《工作未來》[4]。2011年12月,德共/紅色黎明改名為「德國共產黨—建設團體」;此後,實際停止活動。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