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徐國,是西周、春秋時代的諸侯國之一,國君為嬴姓。又稱徐戎,亦稱徐夷或徐方,為東夷集團之一。夏代至周代,分布在今山東郯城一帶。在周穆王時期,才肯臣服於周朝。周初,以今安徽泗縣、江蘇泗洪一帶為中心,建立徐國,在東夷中最為強大,春秋時為楚國所敗,前512年為吳國所消滅。
起源
地理位置
徐偃王時最為強盛,疆域擴張到整個淮南和淮北廣大地區。
歷史
周穆王時,曾派兵討伐徐國,想要令他臣服,沒有成功。到春秋時期,徐偃王時,向他朝者的國家有32國(《韓非子》作36國)。[2]
周公旦時期,到周成王、周康王時期,西周和徐的戰爭非常頻繁。徐國參加以武庚為首的商朝殘餘貴族針對周朝叛亂,對抗周公的東征[3]。徐駒王起兵直接攻打周朝一直到黃河邊,徐人自豪於「先君駒王西討濟於河」。
周穆王統治時期,賢能的徐偃王在位,大行仁義,得到百姓擁護。在這一時期,有32個徐國的鄰國向徐朝貢。國力強盛了之後,徐偃王大舉進攻周朝首都,差點獲勝。周穆王打敗徐國以後,徐偃王於彭城(今江蘇徐州)一帶山林隱居。於是,周穆王封他的子孫為徐子,繼續統治徐國。
在此之後,徐國有了數百年的太平時期。
公元前512年(吳王闔閭三年)夏天的時候,吳國派出使臣,責令徐國和鍾吾國交出吳國領兵在外的公子掩余和燭庸。二國依仗有強大的楚國作後台,拒不從命,並私自放走二公子,讓他們去楚國。楚昭王很高興,立即派出重要官員隆重迎接,並讓他們在「養地」(今河南沈丘縣)暫住。接著,又命令莠尹然、左司馬沈尹戍重修養城,把養城東北邊的城父、東南邊的胡田兩塊地方封給二公子,企圖利用二公子危害吳國。
徐國因為「二公子事件」,被吳國侵略,由於其軍隊不堪一擊,結果被吳滅。
其實,也可以說是楚國和吳國不斷蠶食他們的屬國,所以滅亡。
《韓非子·五蠹》載:「徐偃王處漢東,地方五百里,行仁義。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
徐國青銅器
- 《兮甲盤》銘載西周「關市之徵」之後,對南方諸侯百姓的規定:淮夷舊我帛晦(賄)人,毋敢不出帛、其積、其進人。……敢不用令(命令),則即刑戴(撲)伐。意思是:「淮夷必須向周王朝交納吉金和財物,以及提供勞動力,否則就要討伐」。
- 周穆王時期,有十五器上的銘文有和淮夷,特別是徐國有關的戰爭記錄。
- 《詩經·魯頌·泮水》記載了魯僖公征淮夷,建造「泮宮」宴請群臣的情況。結尾是:憬彼淮夷,來獻其琛(珍寶)。元(大)龜象齒,大賂(進獻)南金(質優的青銅器製品)。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3/Xu_Yaoyin_Tang_Ding.jpg/640px-Xu_Yaoyin_Tang_Ding.jpg)
- 徐國的出土青銅器非常多。其中,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有二十四件。比如:
對於青銅器,歷來有蚩尤作兵之傳說。而東夷部落為若木後裔,徐國青銅器製作應該處於領先的地位,也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
徐國青銅器有著明顯的商器特徵。舉個例子:商器沒有鍾,但是有鐸。他們的形狀相同。區別是:鐸比鍾小,口朝上。並且有柄,執柄而敲鳴。它的銘文通常刻在柄上。
西周時期才出現了口向下的鐘。徐器徐髂尹征就是鐸。在浙江紹興,曾經出土越國青銅器句鎦,可以看出來它在很多方面受徐器影響。
徐器同樣吸取了西周青銅器製作的技術。因為徐國在一定程度上學習西周的禮制和文明。安徽屯溪、江蘇丹徒曾經出土春秋戰國時期的徐國青銅器,與同時期的南方青銅器有非常不同的風格。它們都帶有棘刺類密集的變形動物紋,而且具有幾何印紋、陶紋特點的細密花紋,這些都是西周青銅器的顯著特徵。
所以說,徐器的過渡作用難以否定。
史書雜記
徐國君主
參見
- 儀楚
注釋
參考書籍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