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彼得·范登布羅克(荷蘭語:Pieter van den Broecke,1585年2月25日出生於安特衛普,1640年12月1日逝世於馬六甲海峽)為一位替荷蘭東印度公司服務的荷蘭布料商人,他也是最初品嚐到咖啡滋味的荷蘭人之一[1]。彼得·范登布羅克曾三度前往安哥拉,寫下許多有關西非、中非社會以及非洲沿海詳盡貿易策略的文獻記述[2]。
彼得·范登布羅克的雙親老彼得·范登布羅克(Pieter van den Broecke Sr)與梅肯·德·莫里蒙(Maiken de Morimont)最初居住於安特衛普[3]。然而在彼得出生的那一年安特衛普陷落,遭到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軍隊攻佔,在此之後,安特衛普的新教徒們可以選擇皈依天主教,抑或只能被迫離開這座城市[4],彼得信仰喀爾文主義的父母是眾多選擇離開者之一,他們全家首先抵達荷蘭共和國的阿爾克馬爾,後來又在漢堡居住了一段時間,並於1597年左右前往阿姆斯特丹[5]。當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發展時,年輕的彼得以商人的身分加入其中,其後他的職業生涯可說是平步青雲,一躍而為公司的首席商人和海軍上將。
1611年,彼得從一艘被俘獲的葡萄牙船上將一批重達29噸(65,000磅)的象牙運往阿姆斯特丹[6]。彼得在1614年造訪葉門南部的亞丁,他是第一位前往阿拉伯半島的荷蘭商人,而後他繼續前往哈德拉毛的希赫爾,將幾名荷蘭商人留在希赫爾港口進行貿易和學習阿拉伯語[7]。1616年,彼得返回阿拉伯半島並參觀摩卡,試圖在當地建立永久的荷蘭貿易機構,但並未成功,正是在那裡,他喝了「一杯又熱又黑的咖啡」[1]。1620年,彼得被任命為東印度公司在荷蘭蘇拉特的經理,並記錄下來自衣索比亞的奴隸馬利克·安巴爾之事蹟。從1616年起,東印度公司在蘇拉特的業務蓬勃發展,於內陸腹地建立起新的小型機構[8],儘管在1617年,杜伊夫肯號(Duyfken)於彼得的指揮下在蘇拉特的海岸失事[9][10][11]。
彼得與揚·彼得生·庫恩一同在海洋東南亞並肩作戰,參與了1619年的雅加達戰役。因班達群島是優質丁香和肉豆蔻生產地的關係,該群島被認為對貿易至關重要,故荷蘭人當時藉由嚴厲地措施向當地不情願的居民實行貿易壟斷[12],由於班達群島上的大量居民為此被殺害,以至於荷蘭東印度公司不得不從外部向群島輸入人口。
退休後,彼得被授予一條昂貴的金鍊,在其朋友弗蘭斯·哈爾斯替他繪製的肖像畫中,可以看見彼得身著精美服裝,佩戴這條金鍊的模樣(畫像今藏於肯伍德宮)[13],而彼得的兒子是班達群島的種植園主,時至今日,范登布羅克家族的後裔仍居住在班達當地[1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