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蒙代斯坦·弗洛維爾·伊波利特(法語:Louis Mondestin Florvil Hyppolite,法語發音:[lwi mɔ̃dɛstɛ̃ flɔʁvil ipɔlit];1828年5月26日—1896年3月24日),海地政治人物、軍人,曾於1889年至1896年擔任第15任海地總統。
弗洛維爾·伊波利特 Florvil Hyppolite | |
---|---|
第15任海地總統 | |
任期 1889年10月17日—1896年3月24日 | |
前任 | 弗朗索瓦·德尼·萊吉蒂姆 |
繼任 | 蒂雷西亞·西蒙·薩姆 |
農業和警務部長 | |
任期 1888年9月1日—1888年10月5日 | |
總統 | 皮埃爾·泰奧馬·布瓦龍-卡納爾 |
前任 | Morin Montasse |
繼任 | Roche Grellier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海地海地角 | 1828年5月26日
逝世 | 1896年3月24日 海地太子港 | (67歲)
國籍 | 海地 |
政黨 | 國家黨 |
配偶 | Adélaïde Martial |
親屬 | 雅克·西爾萬·伊波利特(父親) |
專業 | 軍人 |
宗教信仰 | 羅馬天主教 |
生平
伊波利特是穆拉托人,父親雅克·西爾萬·伊波利特曾在1844年-1846年擔任過海地國防和海軍部長。他早年就讀於軍事學校,1848年晉升為上尉,不久後,又被福斯坦一世任命為將軍。1889年,他當選為第十五任總統。[1]
在他在位期間,美國政府曾提出在海地西北隅的莫勒-聖尼古拉郡建立軍事基地,當時的美國總統班傑明·哈里森派國務卿詹姆斯·吉萊斯皮爾·布萊恩和海軍少將班克羅夫特·蓋拉爾迪前往海地就此事施加壓力[2],而海地方面則派出昂特諾爾·菲爾曼作為談判代表,他拒絕了美國所提的要求,於是,美國海軍便派軍艦費城號等前往太子港,試圖施加壓力迫使海地屈服,菲爾曼則以本國憲法禁止割地為由,拒絕美國的要求,美軍因此被迫退出海地[3]:29。此後,海地與法國政府達成了一項協議。只要是有法國血統的海地人,都可以通過法國大使館去成為合法的法國人。但是,此政策實行不久,便因外交部長昂特諾爾·菲爾曼的反對而中止。在1892年,海地允許了外國傳教士在海地的傳教。
海地為了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參加了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與此同時,海地建立了最早的電話系統和太子港、海地角市的碼頭。農業和貿易在此時也大有發展。
1896年,他在前往雅克梅勒平定叛亂途中墜馬重傷身亡。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