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906°N 116.351°E / 39.8906; 116.351

1910年的廣安門城樓

廣安門又稱廣寧門張儀門彰儀門,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是北京老城20座城門中的一座,位於外城西垣正中偏北。是進出京城的主要通道,在清朝乾隆年間,崑山顧森所寫的《燕京記》中是這樣提到廣安門的:「外城七門,面向西者廣寧門,西行三十里盧溝橋,過橋四十里即是良鄉縣,為各省陸路進京之咽喉。」

廣安門城樓已經不復存在,原高兩層,是重檐歇山頂三滴水樓閣式建築,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頂,面闊三間,通寬13.8米;進深一間,進深6米;高17.6米;城樓和城台的總高度為26米,瓮城為圓角方形,寬39米,深34米。民間流傳的《里程歌》裡這麼描述廣安門城樓:「彰儀門城樓九丈高,小井大井盧溝橋……」

歷史

西周時期始建的薊城(北京城的前身)位於今天的廣安門一帶。廣安門明代稱廣寧門,又名彰義門(該門與金中都彰義門在同一軸線上)。清朝道光年間為避清宣宗旻寧之改為現名[1]。原規制與廣渠門相同,乾隆三十一年,以該門為南方各省進京的主要通路,故提高城門規格,仿永定門城樓加以改建。

由於廣安門是各省陸路進京的必經之路,因此廣安門內的彰儀門大街(即今天的廣安門內大街)在清朝時期是比較繁華的,有「一進彰儀門,銀子碰倒人」的說法。雍正年間,因為皇帝打算在河北修建皇陵,雍正帝下令從廣安門到宛平城修築石板路。廣安門到小井村的路段長1500丈,共花費白銀八萬兩,平均每尺長的道路用去白銀五兩三錢三分,因此有「一尺道路五兩三」的說法。這條道路的修通對廣安門地區的發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Thumb
京張鐵路起點車站——廣安門車站

在北京與各地之間的鐵路、公路修通之後,廣安門的重要地位逐漸下降,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從城門到菜市口大街並沒有二層樓房,這條大街也並非是商鋪相連的大街。1956年,廣安門被以「年久失修、阻礙交通」的理由拆除。

2001年修成通車的兩廣路,使廣安門一帶的經濟得到了促進,正逐漸成為北京重要的商業中心之一。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