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911年八月—913年十一月)是後梁時期自立為大燕皇帝的劉守光的年號,共計3年。[1] 快速預覽 應天在五代十國時期的位置。 ... 應天 911年八月-913年十一月 政權 大燕 君主 劉守光 歷時 3年 應天在五代十國時期的位置。 關閉 改元 乾化元年——八月十三日,劉守光稱帝,建立燕國,改元應天元年。[2][3][4] 應天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晉王李存勗攻破幽州,劉守光城逃走,不久被擒獲。[5][6] 紀年對照表 更多資訊 應天, 元年 ... 應天 元年 二年 三年 公元 911年 912年 913年 干支 辛未 壬申 癸酉 關閉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年號 中國 乾化(911年-913年、913-915年):後梁—朱全忠、朱友貞之年號 鳳曆(913年):後梁—朱友珪之年號 天佑(908年-923年):晉—李存勗尊奉之年號 天復(907年-922年):岐—李茂貞尊奉之年號 天祐(904年-919年):吳—楊行密、楊渥尊奉之年號 天寳(908年-912年):吳越—錢鏐之年號 永平(911年-915年):前蜀—王建之年號 天佑(907年-916年):契丹—耶律阿保機尊奉之年號 同慶(912年-966年):于闐—尉遲烏僧波之年號 始元(910年-914年):大長和—鄭仁旻之年號 朝鮮半島 聖冊(905年-911年):後高句麗—弓裔之年號 水德萬歲(911年-914年):後高句麗—弓裔之年號 日本 延喜(901年-922年):平安時代—醍醐天皇之年號 參考文獻 [1]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第140頁。 [2]薛居正. 舊五代史僭偽列傳二劉守光. 維基文庫.「〔天祐八年〕八月十三日,守光僭號大燕皇帝,改年曰應天。」 [3]歐陽脩. 新五代史雜傳第二十七劉守光. 維基文庫.「守光遂以梁乾化元年八月,自號大燕皇帝,改元曰應天。」 [4]司馬光. 資治通鑑後梁紀三. 維基文庫.「〔乾化元年八月〕甲子,守光即皇帝位,國號大燕,改元應天。」 [5]薛居正. 舊五代史僭偽列傳二劉守光. 維基文庫.「〔天祐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四面畢攻,莊宗登燕太子墓觀之。俄而數騎執仁恭並其孥來獻,檀州遊奕將李彥暉於燕樂縣獲守光。」 [6]司馬光. 資治通鑑後梁紀三. 維基文庫.「〔乾化三年十一月〕壬戌,晉王督諸軍四面攻城,克之,擒劉仁恭及其妻妾,守光帥妻子亡去。癸亥,晉王入幽州。」 深入閱讀 李崇智. 中國歷代年號考. 北京: 中華書局. 2004年12月. ISBN 7101025129. 參看 中國年號索引 其他政權使用的應天年號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