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隆主義(西班牙語:Peronismo),又稱正義主義Justicialismo),是阿根廷正義黨創始人、前總統胡安·裴隆提出的一種屬於「第三位置」的政治理念主義),以國家復興和民族解放為主要內容,同時主張中央集權[1]

快速預覽 裴隆主義Peronismo, 領袖 ...
關閉
阿根廷總統胡安·裴隆與第一夫人伊娃·裴隆
正義黨創始人胡安·裴隆

發展

裴隆在1938到1940年間在阿根廷駐義大利大使館任武官,當時法西斯主義方興未艾,墨索里尼正動員民眾參與重建義大利社會。這一段經歷「開闊了他的眼界」,對裴隆的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

裴隆在1946年上任後,採取有利於工人階級的政策。他大規模擴大了加入工會的工人數量,幫助建立了勞工總同盟。他將此稱為介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第三位置」,後人稱為「裴隆主義」。他強烈反對美國英國,沒收了這兩個國家在阿根廷的大量資產,但同時也強烈反對蘇聯共產主義。他致力於推進國家的工業化,於1947年頒布了旨在發展國有工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裴隆政府的特點就是混合了社團主義和社會福利措施。[1]

裴隆認為:「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共產主義都是已經過時了的制度。資本主義通過資本剝削人,而共產主義是通過國家剝削人,兩者通過不同的制度同樣損害人。」「我們若選擇其中的任何一種制度,都不能為我國人民帶來應得的福利,因此我們決定創立一個第三立場。」[3]

儘管裴隆政權沒有公開表明它是社團主義的,但義大利法西斯主義的社團主義制度對裴隆政權的影響是明確的。裴隆本人也承認法西斯主義對他的影響,他說:「對我來說,一切都開始於1938年1月, 在杜林所學的法西斯主義的政治經濟課程,為我指點了迷津。法西斯義大利是『第一個國家社會主義』⋯⋯這是一條在俄國社會主義和美國資本主義之間的第三條道路。」[2] 裴隆主義認為,第三位置學說的目標是實現人類社會中人的幸福,而達到這一目標的方法是協調物質主義、理想主義、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這幾種力量,並以基督教的精神珍視每一種力量。[4]他的思想成為了阿根廷政黨中的主流。

儘管阿根廷種族偏見現象普遍,但裴隆主義並無種族偏見內容。裴隆主義支持直接民主,支持勞工和女性的權益以及對同性戀的寬容態度,也與法西斯主義者截然不同。

參見

注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