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濟門城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廣濟門城樓,俗稱東門樓,位於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東部[1],正對廣濟橋,是潮州古城七城門樓之首。現一、二樓為廣濟橋史陳列館 [2]。
明洪武三年(1370年),俞良輔重修潮州城牆建立廣濟門城樓。清咸豐年間,被改為吳公祠。民國20年(1931年)二月大修過,部分木構架被改用鋼筋混凝土結構。1949年後,當局撥出專款對廣濟門城樓進行維修加固[3]。最近一次大修是在2004年,依據清代《潮州古城圖》按明朝的結構形式進行整修[4]。
廣濟門城樓三層高18.85米,玻璃瓦紅彤壁,朱柱格子窗,為重檐歇山頂仿宮殿式建築,建築面積1192.72平方米。其中底層面31.5米寬,19.55米縱深,4.25米高。二層27.9米寬、15.4米縱深、4米高;三層25.8米寬、11.7米縱深、6米高。第三層還有一鑄於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的巨型銅鐘,原來置放在馬王廟,後來該廟荒廢,於是改放到廣濟門城樓三樓。而沿廣濟門城樓南北兩側,是2000多米長的古城牆以及竹木門、上水門、下水門3座古城樓[5]。
廣濟門城樓一到三樓都有匾額柱聯。其中一樓有劉炳森題寫的匾額「嶺東首邑」以及陳景舒書寫的柱聯「城抱江如帶,天垂嶂列屏」;二樓有饒宗頤書寫的匾額「東為萬春」及柱聯「萬峰當戶立,一水接天來」;三樓有肖嫻題寫的匾額「廣濟樓」與盧瑞華書寫的柱聯「得山水清氣,極古橋秀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