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水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廣東水師亦稱粵洋水師,清朝末期部署於南海區域的一支海軍艦隊,受到兩廣總督節制,主要基地設在廣州黃埔。廣東水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同治五年至七年(1866-1868年),時任兩廣總督瑞麟向英國及法國購入了6艘蒸汽火炮艦船,用於巡海、緝私及捕盜,1875年後納入清朝新式海軍。宣統元年(1908年),廣東水師與北洋水師、南洋水師、福建水師一起整編為巡洋艦隊和巡江艦隊。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7年10月13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5年10月13日) |
1909年,廣東水師提督李准率領三艘軍艦,分別為伏波號、琛航號、振威號,巡航南海,宣示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來源請求]
艦艇資料
廣東水師共有艦艇37艘,總噸位1.1萬噸。
蒸汽火炮艦船:(1)安瀾、(2)鎮濤、(3)澄清、(4)綏靖、(5)飛龍、(6)鎮海。
- 第一批6艘蒸汽火炮艦船,共6艘 。
- 馬尾造船廠建造的巡洋艦:(1)廣甲、(2)廣乙、(3)廣丙、炮艦:(4)廣庚。
- 第三批3艘巡洋艦,1艘炮艦,共4艘。
(廣甲、廣乙、廣丙是巡洋艦,是廣東水師最大的軍艦,自從這三艘軍艦在甲午戰爭中被擊沉之後,廣東水師就再也沒有添置過同等或者比這三艦還大的軍艦),
- 日本川崎造船所建造的炮艦:(1)楚泰、(2)楚同、(3)楚豫、(4)楚有、(5)楚觀、(6)楚謙。魚雷艇:(7)湖鵬、(8)湖鶚、(9)湖鷹、(10)湖隼。
- 第四批6艘炮艦,4艘魚雷艇,共10艘。
資料
第三批之「廣甲」 「廣乙」 「廣丙」 1894年調往北洋,中日甲午戰爭中歸北洋水師指揮,廣甲在黃海海戰撤退途中觸礁、廣乙於豐島海戰被擊沉、廣丙在威海衛之戰中被俘,被編入日本艦隊,1895年12月21日在澎湖遇風暴沉沒。
屬無防護巡洋艦,重1296噸,馬力1600匹,航速14.2節,裝有2門150mm火炮。管帶為吳敬榮。船員145人,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下水。
屬防護巡洋艦,重1110噸,馬力2400匹,航速17節,3門120mm火炮。管帶為林國祥。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