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塔尼半島
法国西北部的半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布列塔尼半島(法語:Bretagne,發音:[bʁətaɲ] (ⓘ);布列塔尼語:Breizh,發音:[brɛjs]或[bʁɛχ][1];加洛語:Bertaèyn,發音:[bəʁtaɛɲ])是法國西北部的一個半島,歷史上文化及行政上的一個地區名稱。布列塔尼半島位於阿摩里卡西部,北部面向英吉利海峽,南部對著比斯開灣。整個半島的面積有34,023 km²。

凱爾特人是布列塔尼半島最早的居民,而布列塔尼亦是昔日的六個凱爾特邦國之一[2][3][4][5]。後來布列塔尼半島被凱撒征服,成為羅馬的魯格頓西斯行省。5世紀時,凱爾特布立吞人大量遷入,故這塊西北端地區被稱作「布列塔尼」,外號「小不列顛」(與大不列顛相對)。
布列塔尼半島由克洛維一世征服,但無論是墨洛溫王朝還是加洛林王朝都未能完全統治此地域。13世紀法國提出領土要求,但一直到15世紀,這裡還是獨立的邦國。1532年,布列塔尼與法蘭西王國合併,失去其公國的地位,布列塔尼半島被併入法國,成為法國的一個省,其省級地位一直持續到法國大革命時期。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