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黎仲迅(越南語:Lê Trọng Tấn,1914年10月3日—1986年12月5日),越南國家和軍隊領導人。越南人民軍大將,曾任越南國防部副部長、越南人民軍總參謀長等職。
黎仲迅1914年生於越南河東省懷德府安義社(今屬懷德縣),原名黎仲素(Lê Trọng Tố)[1]。其父是一個儒生,曾在東京自由學校教書。黎仲迅7歲時父親病逝,他在河內完成學業後,1935年至1941年進入法國殖民軍中任軍士。後到中國黃埔軍校受訓,當過國民黨軍官。1943年他回到河內參加八月革命,1944年加入越盟陣線組織,在河內白梅地區從事兵運工作。1945年3月在應和縣組織和訓練自衛隊,同年6月與其他人一起指揮消滅了同官據點,後任河東省起義委員會軍事委員,改名黎仲迅並為指揮「救國軍」(Cứu quốc quân、後為越南人民軍)在該省奪取政權的鬥爭[2]。1945年12月加入印度支那共產黨(今越南共產黨),任第39中隊中隊長。1947年8月23日任第13區區長[3],1948年1月25日任第10聯區副區長、聯區抗戰行政委員、聯區黨委常委[4]。
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開始時,黎仲迅任步兵209團團長兼政委[5]。1950年以人民軍副司令員指揮邊界戰役和(Đông Khê front,同年12月任步兵312師代理師長。1953年5月任該師師長、黨委副書記。1954年奠邊府戰役中所率部隊俘虜法軍司令官克里斯蒂安·德·卡斯特里將軍,戰役結束後調任陸軍軍官學校校長。1958年授予大校軍階。1960年至1962年曾先後兩次隨武元甲到蘇聯軍事學院和中國軍事學院學習。1961年3月升任越南人民軍副總參謀長,主管作戰工作,同年底晉升為少將。1964年奉命調越南南方戰場,化名巴龍,任南方解放軍副司令,南方局軍委委員,主管招募與訓練工作。1970年調回北方,復任越南人民軍副總參謀長。1971年3月任9號公路-下寮戰役司令。1971年12月任越南人民軍總司令部駐寮國人民軍指揮部特派員,參加指導了解放石缸平原的戰役。1972年任治天戰役司令。1973年任越南人民軍副總參謀長兼第1軍軍長、軍事科學院院長。1974年晉升為中將。1975年3月25日任解放順化-硯港戰役司令。1975年4月春季攻勢中任胡志明戰役副司令,直接指揮東翼縱隊攻入南越總統府,將總統楊文明俘虜。1976年復任越南人民軍副總參謀長兼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同年12月越共「四大」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軍委委員[6]。
1968年6月、1974年11月和1977年6月曾3次訪問中國。1978年升任越南國防部副部長兼總參謀長。1979年任侵柬越軍總指揮,同時參與了中越邊界軍事衝突的作戰指揮。1980年2月晉升為上將[7],1981年4月當選為越南第七屆國會代表。1982年3月越共五大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軍委常委[8]。1984年12月21日第七屆國會會議發布596號決議,晉升其為大將[9]。1986年本內定由其任國防部長,但他在大會10日前的12月5日因心臟病發作去世而未果[2][10]。
曾獲胡志明勳章,一、二級軍功勳章,一級戰勝助章,一級抗戰勳章,一、二、三級光榮戰士勳章,一、二、三級解放戰士勳章,決勝軍旗獎章,4O年黨齡獎章和一些外國授予的勳章[11][1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